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30 09:50:14

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对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的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利用FDI的演变轨迹进行分析,然后,利用新疆1999~201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技术、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FDI与新疆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新疆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在短期 FDI偏离了产业结构的长期均衡水平,但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的回调速度较快。而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进出口贸易等因素也对新疆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正向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好FDI,实现对新疆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和和谐发展,要不断改善外资的投资环境,广开渠道,全方位利用FDI及其外溢效应,引导关联产业的创新活动。

【关键词】FDI 产业结构 协整检验

一、FDI与产业结构关系的文献回顾

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的研究始于Chenery和strout提出的著名的“双缺口模型”,指出由于存在结构刚性,东道国经济发展会受到国内资源不足的制约,因此引进和利用外资有利于弥补储蓄和外汇缺口,进而推动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而国内有一些学者认为利用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国内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利用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负面影响。

二、新疆FDI及产业结构演变轨迹描述

(一)新疆产业结构演变轨迹分析

自我国启动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三次产业发展迅速,至201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分别是391.81%、727.99%和470.07%,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每个产业的增长变化却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一方面,第一产业增加值始终处于第三位,但从2009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区间,这段期间其年均增长率为18.36%,高于2009年之前的年均增长率10.34%。

(二)新疆FDI演变轨迹分析

FDI在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居高不下,最高年份达到96.17%,最低年份也有37.15%,平均比重高达60%。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总体来说虽然有所增长,但波动幅度较大,投资比重最高年份与最低年份相差了约45%,平均投资比重为33.44%。对第一产业的投资总体上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并且波动幅度较大,最高年份约为26%,最低年份则为0,平均投资比重为7.15%。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在2002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FDI都向第二产业转移,使其比重接近100%。

三、FDI对新疆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数据的选取和模型设计

本文选取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来衡量新疆的产业结构变化,并作为被解释变量,用符号PGDP表示。用本区FDI占本区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来衡量外资引进的规模,用符号PFDI表示;本文分别用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及股份有限公司这四种投资方式占外商直接投资的百分比来衡量投资情况,分别用PFE、PJV、PCE和PIC来表示;FDI技术外溢效应指标选取本区每万人中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来衡量本区的人力资本存量,用HC表示;由于中国多年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型的产业政策,本文采用本区的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到模型中来衡量出口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用PEX表示;另外采用戈德史密斯提出的FIR指标表示的金融深化程度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到模型中,来衡量金融支持产业结构的作用,其中FIR=(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金融机构贷款总额)/GDP,用符号FIR表示。

(二)lnPGDP、lnPFDI、lnHC等多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除变量lnHC和lnFIR的一阶差分序列没有通过检验外,其他变量都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所以通过平稳性检验的变量具有一阶单整性,即都是一个I(1)过程。这样就避免了产生虚假回归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这些变量进行深入的计量分析―协整检验。

(三)EG两步法与协整检验

1.外商直接投资发挥了它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它与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比例每变动1%,PGDP则会相应地沿着相同的方向变动0.1675l%,即外商直接投资比例对第二产业占GDP比例的弹性为0.1675l。

2.上式没有人力资本的变量,即人力资本存量没有对新疆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方面可能与新疆地区的人才外流有关,另一方面说明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尚未走上内涵式的增长之路。

四、利用FDI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不断改善新疆的FDI环境,实现全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的应加大力度,改造软、硬二个环境。软环境上是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统一规范公开的外商投资准入制度,减少审批事项;在硬环境上,可以并采用BOT投资方式,BOT投资方式是国际上通行的项目融资办法,即由政府在一定期限内授予投资者特许权,让私人资本通过投资建设、经营管理、最后移交政府。新疆地域辽阔,改善投资的硬环境,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而采取BOT的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于高速公路、铁路以及能源、农业、环保等产业是较好的一种方式,只有软硬环境同时得到改善,才能实现全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2]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5-37.

[4]卢荻.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和区域分析证据[J].经济研究,2003(9):40-48.

[5]傅强,周克红.利用外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分析与实证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5,(8):64-72.

[6]王英.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7):85-89.

基金项目:新疆自治区教育厅2014年度公开招标课题(XJGRI201412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牛治庆(1986-),男,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上一篇:甘肃省产业结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下一篇:从晋商兴衰看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