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捡漏获得超额回报

时间:2022-10-30 09:46:46

虽然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迷期,但这并非意味着没有投资机会,如能成功“捡漏”便能获得理想的回报。当然,成功“捡漏”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在对房地产市场有着深刻而系统的了解,并运用相应的技巧。

正所谓只有买得好才能赚,在低迷期投资房产尤其要讲究“捡漏”技巧。周君诚来自江苏扬州,属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上海人”,凭借自己高超的“拣房”技巧,在楼市中收获颇丰,早早成为“富裕一族”。周君诚有什么特别的“拣房”技巧呢?他自己总结说有两点,其一是善于捡漏,再就是善于发现物业的成长性。

隆冬季节里的一个下午,记者在上海市南京西路上的一家咖啡店内,与周君诚聊起了他的“拣房”经验。

靠炒房暴富

投资房产,能让人暴富,周君诚就是其中一位。三十出头的周君诚生活过得随心所欲,在两年前选择了休养生息,最近才复出开始创业。当然,他选择休息并非为了逃避什么,而只是真的想要好好休息一下,并为下一步发展蓄积力量。而且他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修养资本,因为他靠投资房产,已经成为有钱人,资产过千万。

他目前手上还持有4套房产,打算长期持有。说来也很巧,这4套房产都是在2005年低迷期吃进的,而更让人有些不解的是,之前的周君诚是个不折不扣的“短炒王”,讲究资金的快进快出。那么,是什么让他放弃原来的投资方式,又是什么让他敢于在低迷时期买进物业并长期持有?

10年前,大学毕业之后的周君诚也跟大多数人一样,选择成为工薪一族,不过他进的是一家日资企业,因而有机会结识了一些日本朋友。经历过本土房价暴涨的日本人对上海楼市似乎有些先知先觉,在2003年初,有几个已经归国的日本友人委托他在上海投资房产,并一再强调要“短炒”,资金运转要快。

虽然以前没有投资房产的经验,但周君诚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在此时入市,他不想赚钱都难。他的第一笔资金投在了闸北区中环线附近,买了两套房,两个多月之后出手,居然净赚40万元,他得到了20万元的提成。第一次不费吹灰之力就赚到这么多钱,这让他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自己辛辛苦苦上班一年也挣不到这么多,而投资房产,赚钱却如此省力!

周君诚真的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在2003年、2004年两年时间里,上海房价大幅上涨,而卖家出售房产所需成本极小,仅需缴纳合同印花税等少量税费,约总房价的0.7%左右。即使算上1%的中介佣金,也不超过总房价的2%。此外,由于信贷政策的支持,房产流转相当顺畅,如转按揭让“按揭房”的买卖十分容易,无需提前还贷,卖家甚至能拿着买家支付的首付款再次投资。尝到了甜头的周君诚索性辞掉了工作,当起专职“炒房客”来。除了帮朋友投资之外,自己也凑了一大笔资金。在鼎盛时期,他平均每个月要买进、抛出两套房产。随着频繁地“炒作”,他手上的钱越来越多,两年后,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百万富翁”。

就在他依旧乐此不疲频繁“短炒”时,2005年3月份的地产宏观调控突然降临,让已经滚烫的楼市遽然降温。他在闵行区“热带风暴”水上乐园附近投资的3套房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平价卖出,但是高额的税费还是让他亏了30多万元。

“难道房产已经没有投资机会了吗?”当时房地产市场突遭调控而陷入低迷状态,让他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确,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如取消转按揭,恢复征收房产营业税、二手房交易个税等等,都让二手房交易成本增加。而这个时候,他身边的一些投资客朋友,也纷纷选择离开。

是离开还是继续?周君诚一时间感到有些茫然。

捡漏是机会

如果在2005年初周君诚跟很多“炒房客”一样选择离开,那么他也只是与绝大多数“炒房客”一样,仅仅靠短线炒作赚了一些钱,而无法让自己真正变成一个有钱人。不过周君诚却选择留下,这个选择让他实现了财务自由。

是什么让他做出继续留下的选择呢?2005年4月,他接到一个房产经纪人朋友的电话,对方告诉他定西路上有一套新式里弄房,面积约90平方米左右,为二、三两层,对方开价150万元。周君诚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因为这样的报价要比市场平均水平低20%左右。于是他带上现金,看房之后马上付了定金。一个月之后,他又接到一楼房东的电话,称愿意将一楼也出售给他,他没有犹豫便“通吃”了下来,整幢楼共花了他230万元。

“我当时之所以还敢买房,主要是考虑这套房子的报价比市场价要低两成,即使日后房价还要下跌,低价买人也给我留下了回旋的空间。”他说。半年之后,又有中介公司的业务员给他打电话说,有个华侨愿意出资400万元购买他这套房产。一转手,除去各种税费,140多万元轻松“落袋”。

一次简单的“捡漏”让他意识到,在市场低迷期仍然有投资机会。此后,不断有房产经纪人给他提供一些低价房源信息,他根据自己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吃进,无一失手。相反,在低迷期的适时投入,让他的财富随着房价的再次上涨而暴增。

持久战是关键

“楼市随时都能碰到‘捡漏’的机会,但要找到‘捡漏’的机会则要费点心思。”周君诚说。在谈到如何才能“捡漏”时,他表示要主动找机会,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

楼市哪来那么多“捡漏”机会呢?周君诚并没有马上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指着马莎百货(Marks&Spencer)对面的一幢旧楼房反问道:“你说这里的二手房该值多少钱?”记者还没来得及回答,他马上又接着说:“你可能觉得他值35000元/平方米,但也许有人会以30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将其挂牌出售。这是因为价格的高低对每个人来说,感受并不相同。”在他看来,置业时间、方式以及售出物业的目的等,都会造成卖家对房价的定位与市场平均水平产生偏差,如有些卖家置业时所花费的成本很小,或者因为急用资金,因此即使以稍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亏本的买卖。

是不是这个人的运气总是那么好?周君诚表示并非如此。之所以能找到那么多的便宜房,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努力让自己做一个专业人士。他让自己变得真正懂行,懂市场。“如果自己不懂行,就是机会来了可能不见得会意识到。”他说。其二是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最有用的关系网当然是与众多房产经纪人交朋友,让他们来帮助自己发现便宜房。虽然当时社会上对房产中介普遍不存好感,认为他们会“吃差价”、做阴阳合同欺上家瞒下家、故意侵吞“意向金”等,但是周君诚的经纪人朋友却遍布上海,他们源源不断地给他提供一些市场信息,有些则转化成为投资收益。其三就是甄别信息真伪。他一般会直接跟卖家交流,从他们自己的嘴中找到答案。对于急需资金、出国等情形,他会毫不犹豫出手,“这样的机会不用怀疑,而且稍纵即逝,因此下手要快。”他如是说。

周君诚对市场有“第六感”,也就是所谓的直觉。2005年夏天,他注意到市场上观望气氛浓厚,炒家似乎要“出逃”,于是来到联洋社区几家大型中介公司门店里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半个月后,有一家中介公司的业务员告诉他,有一套楼层很好的三房,房主愿意以低于市场价20%左右急抛,他出手接盘,两年后,这套房子便涨了两倍。捡漏机会虽多,但要学会跟踪,因此如果不长期关注市场,很难做到成功捡漏。周君诚对上海各个板块的房价都很了解,更重要的是对房价的变化也了如指掌,因此有捡漏的机会当然不会轻易错过。

点评

购房要打持久战

对于购房者来说,捡漏和购买“潜力股”型物业,相信几乎是所有购房者的梦想.谁不愿意买到真正便宜的房子?谁又不愿意自己的房产升值幅度比别人的大?而要做到这些。向周君诚学习则必不可少。如果想要捡漏,记者建议购房者先选定购房区域,然后开始长期跟踪关注。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购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发现其升值潜力。有些房产升值潜力很小,市场表现不温不火,如果投资、购买这种物业就等于失败。因此学会如何判断物业的升值潜力也不容忽视。

上一篇:逆势做投资 买跌不买涨 下一篇:拣房成败关键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