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设备全过程管理,构建效益型设备管理模式

时间:2022-10-30 09:46:45

强化设备全过程管理,构建效益型设备管理模式

摘要:设备管理始终是一个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应树立“以设备的一生为对象,追求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优”的管理理念,从基础工作着手,强化全过程的管理,实施规范化的运作,积极构建效益型设备管理的新模式,在降低设备运营费用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增加企业效益。

关键词:设备;全过程管理;效益型;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设备使用状况的好坏是一个单位是否正常运营的基本条件,良好的管理是发挥设备效能的前提。目前,我国大多单位的设备管理,实行的是领导分管,下属的相应管理部门负责制,但这些部门一般只负责设备购置,而使用中和后期的管理依旧采取的管理模式是:由生产使用部门、维修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各管一段。这种分散的,缺乏统一组织的管理模式,不利于设备使用效率的有效提高。因此,探讨新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优化前期管理,保证投资回报

1.注重投资论证

在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时,应该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优化选型,有效提高投资收益。在减少费用支出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2.注重采购管理

一方面通过对厂商的资质价格进行备案和网上公示,规范资质价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采购价格的监督。对采购的设备进行统一的价格审核,确保采购价格的合理性。最后是集中采购。对具有一定数量的设备,进行公开招标、集中订货,在保证了供货时间和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设备的采购成本。

3.注重效益的评估

在设备实际运行中,根据预期的各项指标,对设备进行对比分析,对因为论证不足或盲目决策造成设备新增、闲置或低效的情况,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二、强化中期管理,提高设备运营的效益

1.强化检查,管好设备

1.1实行巡回检查制度

建立规范的巡检制度,对设备运行实现全面、主动、适时、预知的点检模式,及时准确在点检中掌握设备的状态。对固定、活动设备的运行情况按照巡检内容严格检查,及时排除故障,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设备处于最佳的状态。

1.2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检查。

按照相关规范,每季度对基层单位的设备管理情况进行抽查,促进设备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设备专项检查治理活动,并坚持年度检查评比,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设备管理工作的加强。总结、推广专用设备的集中使用的经验,促进资源共享,提高了设备管理的创效能力。

1.3.降低设备运营费用

在实际操作中,开展设备的量化评价工作,搞清楚设备运行费用的构成,查找处现场管理中的不足。设备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开展技术改造的工作, 避免“坏了就买”,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设备的操作人员应该坚持十字方针:清洁、紧固、、调整、防腐,通过保养降低运行的费用;设备的维修人员应该加强修旧利废,做好节约工作。

2.以状态的监测为方法,用好设备

注重利用先进的技术强化设备的状态监测,实施动态化的管理,做到数据采集的规范化,监测记录的信息化、实时化,运行分析的科学化,有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在设备的技术应用方面,首先做到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入口严把关。专业部门按月抽查油质量,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提高管理者的质量、责任意识。其次实施按质换油的标标准管理以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设备的节能减耗技术应用上,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的设备。达到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

3.以提高质量,修好设备

3.1规范设备的维修市场。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综合评议、年度审查及质量承诺的活动,实行动态化的管理,逐步提高修理的质量。

3.2坚持档案化的精确管理,提高维修管理的水平。建立了设备修理数据库,完善各类档案的资料,让设备的维修做到有据可查,有效地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3.3加强维修效益的论证,有效挖掘设备的潜在价值,对老旧设备进行充分的维修效益论证在解决生产急需的基础上,还要保证安全的生产。

三、活化后期管理,挖掘设备潜能

以提高设备性能、降低消耗为基础,加强对设备的技术改造。 通过 有机的将修与改结合到一起,提高装备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充分发挥设备的潜能

1.1对资产进行集中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的消耗,从而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及劳动生产率。

1.2合理调剂设备的使用。对资产进行清查、对技术状况进行评价、在充分了解设备情况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调剂。并对对闲置设备统一回收后进行再利用。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2.适时报废,降低运营费用

根据相关规定及时进行设备的报废与处理。 对一些达到使用年限且、技术落后或能耗较高的设备以及一些经过技术改造的设备(失效的部分)进行报废处置。

四、如何加强设备全过程管理

1.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

单位设备的管理,是从论证开始到报废的一个不间断的运动过程,从开始的调查研究、编制规划、计划、论证选型、订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到最后的改造、折旧处理及报废处理的全过程。而全过程管理,就是根据这一不间断的过程这提出的,一方面,它是一种管理的理念,同时它又是一种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1.1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设备的全过程管理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但我国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系统的学科,也没有树立相应的科学管理的理念。所以,作为设备管理部门的人员,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开阔自己的眼界,积极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以及方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管理中,同时,还应该不断进取,积极探索一套符合国内企、事业单位现状、适合我国现代化要求的设备管理经验方法。 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应该组织相应的专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经验,完善我国的设备管理学,在促进该学科发展的同时,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2全过程管理是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在使用的过程中实现节能减耗,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设备的制造,从全社会的范围内实现节能减耗。相关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应当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高度,来认识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2.建立健全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体制

体制是管理的基础,全过程管理的体制应该使单位的内部能够统一组织和协调,各部门之间既能明确的分工,又能有紧密的联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紧密结合管理和使用。通过监督、反馈,使得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最大程度发挥设备的效能。结合我国现状,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全过程管理中的岗位责任制,使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责任人,使问题有可追溯性;同时,建立科学的、完善的、 现代化的管理流程,精确追踪每一个设备的每一时刻所处位置、状况、使用性能以及利用状态等信息。具体措施如下:

2.1.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能

设备的管理会涉及到采购、资产管理、生产维修保养等部门,但不论是采用传统的分散管理,还是发展后的将除使用外的职能都整合的管理模式,明确职能、建立完善的健全责任制都是必不可少的。

2.2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

流程管理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方法,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也着重体现在流 程管理上。例如在设备前期管理流程管理程序有计划的提出、计划的纳入规划、计划的论证、采购、招标、验收以及安装等。每一个子系统中同样也都要有相应的流程进行控制。在使用、维修保养管理中,应建立规范的的操作制度、维修保养制度、突发性故障的排除工作制度等。在设备的报废处置时更应建立提出、鉴定、审核、批准的控制流程,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2.3.加强设备的档案管理。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单位 设备的档案管理应采用集中统一管理模式。这一方面是指将设备从开始的购置到最后报废的全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应该集中统一地保管在档案部门,由档案部门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指档案部门要将设备的档案进行分类管理。这里需要特别明确的关键问题有:

(1)设备进入档案的起始点的指标是价值还是稀缺性

(2)明确入档的内容,到底仅仅是设备的基本情况诸如如设备类型、购置日期、价值、使用部门等,还是其购置的过程材料、使用的说明以及其它相关文件等全部材料。

(3)入档的工作流程以及各部门的义务。

(4)查阅档案以及销毁档案的权限等。

4.引入现代化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建立设备的管理资源电子数据库,采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开发设备的管理信息系统,将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集成为一个规范化的体系,形成科学、高效的设备管理机制,使设备管理工作得到高效能的组织和实施。

结语

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理念,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更好地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铁梦.设备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9 8.

[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主编.现代化设备管理(CECS25:90)|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0

上一篇:浅议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下一篇:桥梁工程主墩深水基础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