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之美 第14期

时间:2022-10-30 09:19:17

有幸在今年5月14日到了浙江乌镇,乌镇的美,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回到太原已有些日子了,但常常还是想起乌镇。不把这样的美分享给朋友,我觉得愧对乌镇。

乌镇的景很美!来乌镇之前,我不记得自己在哪儿看到过乌镇的一张经典照片,宣传上说是“水上的威尼斯”,我当时就很向往。来到乌镇,真的是这样的。古代留下的小街巷不算太宽,也就能过一辆马车的宽度,石板砌成的路,由于年久的缘故已有些不平,两边的建筑物,全都是古色古香的幽静,透着时代的沧桑。夜幕中的乌镇,与众不同的是坐在乌篷船上看眼前的景色。LED灯把河两岸错落有致的小院的轮廓勾画出来,再加上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倒映在河面中,加上夜色的朦胧,分不清是实物还是影子。两者已融为一体,顺着河两岸绵延到很远很远。白天的乌镇又是一种景致。经过一夜的雨水洗涤,青砖白墙,绿水小桥,显得更加清新。三步一座桥,两步一座院。“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果真是这样的。翠绿的爬山虎包裹着古典的小院,“探幽”下的小拱门里探出江南小院的一角。刚才这道门里还是绿色的河水和对面的建筑,一眨眼静静地一只小船就驶进了你的视野。园门、绿水、小船、房子,一条线呈现在你的眼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再现了。

乌镇的水很美!我到过不少名胜之地,要说水,我觉得最美当属九寨沟,五花海神秘的颜色让人惊叹。但是到了乌镇,水的美是静态之美,处子之美,静谧地从你身边悄悄流过,不带走一丝云彩,只带走一丝晚霞,洗涤城市的喧闹,清洗人们的烦躁。坐在乌篷船上,静静地听着船工哗哗哗的摇橹声,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说,寻觅水声,只是静静地听着,听着……

乌镇的雨很美!从我们走进乌镇的西栅门开始,雨就一直陪伴着我们。乌镇的雨细细地如羊毛,绵绵地从傍晚下到深夜,又从深夜下到白昼,打在人的脸上,凉凉的,柔柔的,不舍得擦去。傍晚吃过饭,在细细的雨中我们打着伞漫步在乌镇西栅的街上。行人不多,大家都不在意下雨,该走的走,该停的停,该看的看,该逛的逛,雨只是与乌镇的景融为一体的。深夜雨打芭蕉的声音我是听到了,但不是那么重重地打,而是轻轻地拍,只能听见的声音。吃过早饭走出饭店的门,雨像是停了一会,我说不拿伞了,房东说这里的雨是一会有一会没,拿上吧。当我们进入茅盾故居时,雨又急急地下着,像是一首优美的交响曲中的高潮部分;等我们走出名人故居时,雨就停了,像是知道我们要看景了,提前把青砖白石、绿树红花冲洗得干干净净,展示给来这里的游人。由于下雨天,虽是周末,但游人还是不多,给了我们独享美景的殊荣。感谢乌镇的雨,感叹乌镇的雨,感悟乌镇的雨,人性的雨,好美!好美!

乌镇的人很美!我在乌镇的半天一夜,真正接触过3个乌镇本地人。到了乌镇已是傍晚,我们先是在西栅门的60号院吃饭,这家是有名的煲汤馆,几百种汤任你选。二楼的服务员是个纯正的江南小姑娘,我们问她是哪儿人,她说就是乌镇本地人。如水的皮肤,脸上的五官都像是用水冲洗过,柔柔的,低头含蓄地笑,绵绵地说。我们同行的大小伙子,都跟上人家学得不会大声说话了,也软软地说着客气的话。我让小女孩出去看菜来了没有,很严肃地对他们说:“还是恢复原状吧,我受不了你们这样软绵绵的腔调了。”他们很无奈地说:“改不回来了,入乡随俗了。”我捂住嘴笑着,只怕把饭喷出来。我们见的第二个乌镇人是船工,因为天黑,我看不清他长什么样,我们买票上船时他已在船上等着,我们坐好后,他就开始划船了,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介绍一路的景物,这是状元桥,那是双桥,这是拍什么电影的景点,那是最有名的饭店。我是听不太清楚的,他的解释只伴随着无声的水随着划船的哗哗声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把衣服借给我的同伴。由于我们想象江南会比较热,带的衣服特别少,特别是年轻人小王,他借了船工的衣服穿了一水路。我特别要说的是我们的房东,纯正的乌镇人,现在乌镇开发后,他又回来承包这栋宾馆。他是2号丙院的吴老板,由于我们在他这里住,他是房东,接触的比较多,他的善良和信任让我深深地感到乌镇人的美。他从心底迸发出的善良和农民的朴实,以及对生活满足的笑脸,对客人的真诚,为客人解决困难时的热情都让我们无法忘怀。我们在入口处就登记好他家的房子,我们吃饭逛街的时候,他早早地把我们的行李先搬到他的房子里;当我们回来时,他轻轻地敲门把行李递到我们的房间。早饭是免费的,吴老板的细心又让我们感动。在前一天晚上,他就让我们点好早餐,说好大概几点吃。我们下来时已端在桌上了。午饭又在他这里吃,菜可以随便点,他会提醒你够吃了,大米饭随便吃,是他家里自己种的,就是比别的地方的好吃。外面下雨他为我们每人准备一把雨伞,还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借给我们的同伴,自己穿着短袖。自始至终,他都是面带笑容地跟我们说话。一会进厨房忙,一会出来跟我们聊天,给我们介绍他的家乡。这就是乌镇人,纯美的乌镇人。

乌镇的美,太多太多,我的语言太有限了,无法表达出来;我的目光太狭窄了,无法观察到更多的美;我的想象太不丰富了,无法挖掘出更有民族性的东西。希望有灵感的朋友去乌镇看一看,或许你能发现更多的美来与我们分享。

(作者单位: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处)

上一篇:全世界蔓延“中性风” 这个世界越来越看不懂 下一篇:该如何看待8万亿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