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惠明的酿酒生涯

时间:2022-10-30 09:08:10

俞惠明的酿酒生涯

结缘葡萄酒

和大部分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对于自己的命运,俞惠明没有太多可选择的余地。1980年高中毕业后,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17岁的他被分配到宁夏玉泉营农场基建队当了一名小工。

1983年,宁夏农垦局根据农场酿酒葡萄种植情况,决定筹建宁夏玉泉葡萄酒厂。时值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初期,葡萄酒企业较少,技术也非常落后。要想使新建的酒厂尽快建成并投入生产,必须尽快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当年8月,酒厂面向农场职工子弟招收第一批技术工人,在参加考试的一百多人中有8人被录用,其中就有俞惠明。通过中国葡萄酒泰斗级专家郭其昌先生的介绍,玉泉酒厂与昌黎葡萄酒厂达成培训技术人员的协议。1983年9月,俞惠明等一行9人来到昌黎葡萄酒厂开始了为期1年的技术学习。

葡萄酒品尝是一个酿酒师的必修课,至今,俞惠明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品酒学习班的经历。1984年5月的一天,来自宁夏、山东、甘肃、新疆的技术人员在昌黎一起参加了郭其昌举办的葡萄酒品尝学习班。“这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参加正规的品酒学习班,郭其昌先生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品酒员在品尝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而且品酒员还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能有意识地、主动地进行观察,努力捕捉、获得和贮藏尽量多的信息,并且能正确地表述自己的感觉,作出客观的评价。”俞惠明回忆说,“对我来说,品尝的最大困难就是描述自己的感受。刚入行时每天我们要学习葡萄酒知识,了解各款酒的特性、生产工艺、储存方式等。起初每天只品四五款,记住酒的香气、口感、色泽等特点,如此反复对比。为了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性,从那时候起,我在饮食方面开始注意,尽量避免少吃辛辣的、口味过重的食物。”

通过几天的培训和郭其昌的言传身教,俞惠明开始对品酒产生了极大兴趣。他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酿酒师首先要喜欢葡萄酒,而且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献身玉泉营

1984年10月,俞惠明和他的同事们顺利地完成了葡萄酒生产工艺技术的学习回到玉泉营农场。这群年轻人是宁夏第一批葡萄酒生产技术人员,并逐渐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由于宁夏玉泉葡萄酒厂还在建设中,酒厂筹建处决定由俞惠明负责进行酿酒试验。在原玉泉营农场的三间平房里,利用100多个大水缸,俞惠明开始了第一次酿造葡萄酒的试验,这也是宁夏历史上的第一次葡萄酒酿酒试验工作。“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发酵没有降温条件,葡萄品种混杂,室内温度变化较大,房间内没有自来水,下水更没法排放,由于当时葡萄酒产业还不发达,酿酒所用的辅料在市面上很难买到……”一系列困难制约着试验的进行,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们还是在当年试制出宁夏的第一瓶葡萄酒。1985年2月,实验成果通过了自治区科委的验收鉴定,确定了宁夏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的区域和葡萄品种,并正式酿造出了宁夏第一批葡萄酒,填补了宁夏的一项空白。

1985年,俞惠明被安排在配酒班担任第一任班长。从配酒班长干起,俞惠明先后又担任了技术员、技术科长、生产副厂长等职务。由他酿造的“贺宏”牌葡萄酒也多次荣获“自治区优秀产品”和“自治区名牌产品”,并被第十一届亚运会确定为指定产品,1990年被评审为“绿色食品”。

1993年以后,甜型配制葡萄酒逐步退出市场,干型的葡萄酒在市场崭露头角,玉泉葡萄酒厂也随着这个转折进行了领导班子调整,俞惠明被聘为酒厂生产技术副厂长。上任以后,俞惠明根据全国葡萄酒的发展形势,对酒厂的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减少甜型配置葡萄酒的生产数量,加大了干型葡萄酒的数量。玉泉葡萄酒厂的干红葡萄酒一经问世,立刻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但俞惠明并不满意,他还想做得更好。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俞惠明决定与西北农业大学进行合作,并邀请留法学习葡萄酒的李华博士来厂进行考察。李华一行经过考察,对宁夏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也使玉泉葡萄酒厂生产的干红葡萄酒在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销售上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产品在每年的全国品酒会上都被评为“中国行业名牌产品”。玉泉葡萄酒厂在全国葡萄酒行业内已小有名气,特别是产品质量被行业人士所看好,评价很高。由此也引起全国葡萄酒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经销商等对宁夏这块崭新的葡萄酒热土的关注,为宁夏葡萄酒产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助飞西夏王

1995年10月,玉泉葡萄酒厂更名为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逐步走向了现代企业发展的道路。公司在原“贺宏”品牌的基础上又注册了“西夏王”品牌。公司改制后,俞惠明被聘为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继续负责公司的生产管理、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俞惠明知道,现代葡萄酒生产需要高超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也需要科学的管理。在俞惠明的主持下,公司先后引进和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增加了近7000吨的发酵、储酒容器,购置了2500瓶/小时的意大利先进的灌装线,意大利葡萄酒速冻机、过滤机、破碎机、气囊压榨机等主要酿酒设备,为提高公司葡萄酒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能降耗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在管理方面,俞惠明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生产管理,提出了“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八字生产管理方针,公司顺利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西夏王”牌各类葡萄酒,连续7年被中国食品协会评为“行业名牌产品”。“西夏王”葡萄酒1998年获法国名酒博览会金奖,“西夏王”葡萄酒在宁夏和全国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销售网络。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葡萄酒技术工作对酿酒师的要求,俞惠明参加了1999年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在西部选拔“国家级葡萄酒评委”的培训与考试,并顺利当选。2000年,俞惠明又被派往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学习考察国外的葡萄酒、白兰地的酿造技术,并获得法国葡萄酿酒协会颁发的“高级品酒师”证书,2004年7月又参加了由中国酿酒协会和法国食品协会在北京组织的“法国葡萄酒品尝学习班”,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培训让俞惠明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公司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3年,宁夏申请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俞惠明作为委员会委员,参与并起草了近10万字的申报材料,以专家的身份参加了由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进行的《原产地域产品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评审会,原产地域产品评审一次性通过鉴定,使贺兰山东麓继河北昌黎、山东烟台之后成为全国第三个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区,它的通过对保护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无形资产、提升宁夏葡萄酒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30年的酿酒生涯,让我和西夏王,和葡萄酒息息相关,永远分不开了。”在俞惠明眼里,葡萄酒将是他终生的事业,西夏王则寄托着他的追求与梦想。因为葡萄酒,他和西夏王走到了一起,一同成长,一同进步,也将一同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部分图片由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提供)

上一篇:贺兰山下的“欧洲酒庄” 下一篇:王彦辉,幸福在葡萄酒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