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酒与品茶

时间:2022-07-29 05:52:29

好酒在清,好茶在浓。酒不清不足现其醇绵,茶不浓不足体现其神韵。品酒时,美酒入口,那是一种对舌、对口、对喉的滋润;品茶则在茶后,喝了不一会儿想着舌底的味道,再咂一下,喉咙里也痒痒的。茶入口入喉的时候,涩涩苦苦的,直到入了胃,才在舌尖上觉出一丝甘甜。于我而言,酒先入鼻,一经开瓶,先是一缕醇香飘飘悠悠地似从太空中飘来,未曾相见先自冲入鼻腔深达脑海,酒不醉人人自醉。酒中偏爱清酒,扑鼻而来的香气总让我由不住先深吸几口,再痛饮一番;总觉得闻香远比畅饮更舒畅。茶则先入眼,茶中偏爱绿茶,还有普洱,更有那“旗枪”,单是那一尖两芽稳健地沉浮于茶汤中绿茵茵的一团,就蕴藏了无限的生机、无穷的诱惑,让人忍不住有一啜而尽的冲动。

林清玄在散文《身心的安顿》中说:“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应该心热如火,眼冷似灰”,一热一凉之际,恰似品酒与品茶一般。

当今社会进入到许多精神层面的东西都可以用物质来衡量的时代。林清玄说,现代人的特质是定力薄弱,心性浮躁;欲望强烈,烦恼繁多;资讯繁忙,知识丰富;一面执着,一面不免随波逐流。

这种时候,喝茶、品茶,抑或是品酒或评酒,让自己的心清静下来,在逐末追本中涤除玄鉴、澄怀味像、物我玄会、问道修心,对人对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一般人的眼中,评酒、品茶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专项。在我自己,则是物我相依,职业与生活互相依存,共同构筑着人生这一段历练的时光。

美酒入口,可以壮豪情、抒情怀,白日放歌多纵酒。林清玄先生把喝酒分为三等,最末一等是大鱼大肉,满嘴油腻,先生谓之俗不可耐。最高一等则是温一壶月光下酒,真真的举杯邀明月,切切的对影成三人。无菜可,无诗可,无月则不成欢。我辈大俗小雅之人,不说酒量尚不足以空腹入酒,单就这一身的俗气,只怕就玷污了那皎洁无瑕的明月。是故,以清酒一盏,邀好友二三,取花生四五,除俗气六七,乘醉意八九,成诗文十分,人生若此,夫复何求。饮酒之人,总的来说就是狂、烈、豪、赋、傲。特别是酒到六七成时,面颊潮红,神思泉涌,谈天论地,道玄相衔,自有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精神本元之气质可鼓冶情神。酒的豪狂傲烈,茶的清静淡雅,人生况味何求?

品茶之人,则主要的是清、淡、雅、韵、静。中国茶是人世间的神品。好茶在浓,茶不浓则不足体现其神韵。泡茶,先是嗅闻就够舒心畅了。品茶,只有在入口入喉后才最有滋味。初入口时,浓酽苦涩如药汤,直到入了胃,才在舌尖上觉出一丝甘甜。在茶后,喝了不一会儿想着舌底的味道,再咂一下,喉咙里也痒痒的。是嗅、是品,苦香两相依,挑起心底里那欲罢不得的本性。品茗悟道,功名、利禄、、俗念,在茶清如露,观法茶的生生灭灭中,由不得地想到:我是谁,我到底是谁?

酒,吾所欲也,茶,亦吾所欲也,二者可兼得,人生莫大乐事。无酒不成宴,但在我,茶还是排在酒前。在茶的温婉、柔情后,再经历酒的浓厚、热烈、得意、激情、亢奋,离开了茶与酒的滋润,人生大味何来?林清玄在散文《身心的安顿》最后说:“睡觉时好像死去,就好像太阳落入山谷,醒来时立刻跃起,就像朝阳冲出山谷。意思是该放下的放下,该提起的提起,来承担这个世界,来成就这个世界。”用法眼观世界如进大瓜园,甜瓜西瓜都是瓜,但甜瓜皮薄,皮和果肉的颜色相近;西瓜则不同,西瓜皮很厚,皮和果肉的颜色相差较大。如从未接触过西瓜的人会猜测果肉颜色接近绿色,但实际上是大相径庭的。珍惜每天每一个时辰,做些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事,时时不忘人生三大责任: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对他人、对后世的责任;对家庭、对自我的责任。天道酬勤,知黑守白,况味人生亦。

聪明人看答案,智慧人看问题。大道无疆,简单最好。我爱好酒、好茶,爱好友,侃可道、非常道……

上一篇:60年潜心酿造银川老字号 下一篇:贺兰山下的“欧洲酒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