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思维在钢琴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2-10-30 08:44:14

求同思维在钢琴教学的作用

一、钢琴教学中音乐风格的确立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必须要建立相关认知体系,经由相互参照后才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结果。与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赏析而言,必须要积累相关领域的有效知识,对比领域内有关概念的异同,继而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由此可知,在对有关领域知识进行学习中,其知识的分析、归纳与整理必须要应用求同思维。一般而言,领域学习主要强调领域内相关概念的了解,于音乐作品诠释过程中,依据作品风格理论知识,结合音响概念,收集有效的知识信息,进而构建领域信息系统框架,摆脱知识单纯积累。针对钢琴而言,作为音乐表演技能的关键学习课程,不同于音乐史以及音乐赏析等学科,其在音乐理解活动上独成体系。有关研究学者立足于心理学角度,证实了与音乐听觉相关的联觉对应规律,将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与音乐史学研究中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纳入了同一个领域。不同于音乐实践领域,从音乐理解活动角度出发,这几者具有相同性。由此可知,在收集相关信息过程中,可充分挖掘音乐史以及音乐赏析等领域。例如通过课程《钢琴艺术史》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编者充分分析每一时期的显著特征,进而凝练并总结标题,有效展示了时代背景下的音乐风格,同时赏析了作品的音响。从本质上来讲,这种科学认识活动结合作品音响给人极大震撼,展示了各个时期钢琴音乐的不同美学特征,并将作品限于严格学术规范中。在此情况下,能够确立弹奏要求,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触键,二是力度,三是踏板,四是速度,五是分句,六是线条。如《法国组曲》第三组作品风格在确立时,首先立足于谱面分析角度,结合巴洛克时期音乐文化,进而收集有关信息,基本分类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第一,在乐谱特征上,具有歌唱性、复调性、装饰性以及断连性;第二,在音乐思想上,强调宗教精神的统治地位,但较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享乐;第三,在美学特征上,音乐与建筑以及美术息息相关,基于追求奢华的内部装饰以及形态变化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建筑、绘画以及雕塑;第四,在乐器特征上,已经摆脱了声乐的主导地位,键盘乐器有三种形态,即楔槌键琴、管风琴以及羽管键琴;第五,在曲式类型上,主要是舞蹈组曲,众多乐章均采用相同曲调,曲式结构具有相关性;第六,从音乐情绪上来讲,主要是作者在续娶时所作,情趣盎然;第七,立足于声音特点,可以用楔槌键琴来进行演奏,音色较为优美、柔和,发挥了求同思维的应用效果。这类分类概括加强了求同思维的效果,构建出了作品的客观内心音乐风格,有助于指导弹奏技术。具体而言,其指触主要为手指弹奏,体现了断连奏特征,力度较为轻巧,延音踏板踩得妙处横生,音色与弱奏变化得当,分句与呼吸均衡感显著,同时指法设计优越,保证了多声部音乐的进行,节奏律动与规律满足相应技术要求,能够准确呈现音乐风格。

二、钢琴教学中音色的设计

音色主要是指乐器或者人声在音响上的表现特征,立足于设计作品,挖掘不同的音乐色彩,彰显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有助于诠释作品。一般键盘乐器音域较为宽广,且声源异常丰富,具有很强的模拟性。管风琴、钢琴均能直接模仿其他各类乐器以及人声与自然界的声响。在音乐学习中,要积极感知音乐表现,掌握诸如节奏、音高、旋律、曲式、调性、织体、和声等要素组合而成的风格、体裁迥异的作品,基于积累以及储存各种乐器形成的单一音色与混合音色的基础上,构建音源听觉信息,完善内心音响。从乐谱标识角度出发,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音乐术语提示,二是无音乐术语提示。而立足于作品织体分析角度,主要涵盖单一音色与混合音色。作品音色的设计来源于对音乐鉴赏相关知识的求同思维包括综合、联想、迁移、分类等复杂的心理过程。针对有音乐术语提示标识而言,主要是指在乐谱上其音色要求表示明确,以李斯特的《狩猎》为例。其曲主要依据帕格尼尼第九随想曲而进行改编的,生动地描绘了狩猎时的气氛。谱曲主题开始模仿长笛音色,标识高音区p奏非连音旋律,提示构建明亮木管乐长笛断音,运用弹吐法来强化吹奏音响,展现狩猎队伍自马蹄声中由远而近。由此可知,在触键上必须要将手掌收拢,并绷紧指尖,控制下键与离键速度。同时,在谱曲中,还进行了音区f奏旋律上的标识,模仿圆号音色。圆号发音饱满,音色与木管乐器较为相似,较为透明、柔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圆润且饱满的音色,能够展现出狩猎者的英勇无畏形象。在演奏过程中,区别于长笛模仿弹奏,大臂力量强大,触键较深,和声力量突出,推动了音乐的可持续发展。而就非乐谱提示而言,需依据研究分析来进行设计。例如韦伯《邀舞》引子始前六小节,基于明确乐曲沙龙风格的前提下,分析音乐色彩表现,借鉴柏辽兹管弦改编曲来进行音色设计。针对引子部分而言,主要有34小节,乐曲开头4小节为单旋律,主要是模拟大提琴,借助其深沉、连贯的音色来开展设计,表现了男士邀舞时的动态,体现了其绅士气质。由此可知,要掌握左手触键角度。随之而来的两小节模拟木管吹奏乐的音色,展现了淑女假意托词时的娇羞表情,触键角度要小,双手立于键上,控制手腕横向带动力度,于指尖吹出音色。一般而言,混合音色主要彰显了作曲家的乐队构思,歌唱性旋律表现丰富,触键方法多样,琴键控制精确,于乐队混合音响收集中要进行分类储存,丰富钢琴音乐表现。如海顿的降E大调奏鸣曲作品HobXVI/52第一乐章前4小节。1、2小节开头运用左右手,将T-V和弦进行连接,强化了整个交响乐队的齐奏效果,具有宏伟、庄严感。因此,要控制手掌支撑以及指尖贴键的警觉度,强化大臂发力的迅速,将其送至指尖,集中声音,促使和弦合奏辉煌。第3小节将三和弦换成了单旋律,木管独奏效果清晰、柔和,手指收句控制灵活。

三、钢琴教学中文化的认知

音乐作品不仅彰显纸上的音符,同时也反映了作曲家的生活经历以及精神状,更表现了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动态。由此可知,音乐作品研究不仅体现音乐本体,还要探究其文化内涵。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其个人性情、生活态度也是乐曲性格构成的要素。基于风格确立与音色设计后,还要进一步探究作品的精神内涵。例如莫扎特的《a小调奏鸣曲》,在第一乐章前4小节中,要用发散思维去分析,利用求同思维,分析内心音响。此曲创作于1778年,上层社会黑暗,作者生活贫困,母亲病故,基于生活所迫,进而创作该曲。莫扎特作为天主教徒,于重复的低音和弦以及高音部分附点节奏中彰显了宗教情绪。全曲为亡母祈福氛围浓郁,弹奏时左手于柱式与弦整小节的重复时强化渐强处理,彰显右手旋律,增大音乐空间感,变现紧张律动感。基于求同思维认知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西方的宗教文化,完善弹奏技术动作,进而突出音乐内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足于心理学角度,采用求同思维,综合考虑音乐理论学科知识,收集有关的信息,从风格、音色以及文化认知等方面去探究音乐实际意图,完善内心音响,设计演奏技术动作,修正技术操作动作,推动技巧的可持续发展,彰显融知识性、艺术性、技能性以及实践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唐玲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上一篇:商务英语教学中写作课程的培养 下一篇:高校人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