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外科技术在面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30 07:42:37

美容外科技术在面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美容外科技术在面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50例面部创伤患者,对这些患者采用皮肤磨消术、局部皮瓣转移术以及激光治疗等等外科美容手术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修复患者的组织皮肤,并且强化手术后康瘢痕的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的切口都在I期内愈合,并且面部没有粉尘着色,瘢痕增生也不明显,其中49例患者无需再次进行整容美容手术。结论:美容外科技术在对面部创伤的修复上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减少继发畸形的发生,还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美容外科技术;面部创伤修复;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29-01

面部创伤是一种常见病,在治疗时大多会只是进行清创缝合处理,并且只注重于止血和缝合伤口,而对于日后患者的美容问题考虑的并不多,这样在面部伤口愈合之后会留下比较丑的瘢痕,患者的心理就会产生阴影,一般会再去进行美容整形。而在我院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采用美容外科手术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1]。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面部创伤患者50例,对这些患者采用皮肤磨消术、局部皮瓣转移术以及激光治疗等等外科美容手术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修复患者的组织皮肤,并且强化手术后康瘢痕的治疗措施。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50例面部创伤患者,其中男13例,女37例,患者的年龄在3~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 15.1)岁。所有患者都没有生命危险,并且生命特征稳定。创伤的部位在前额的有12例,眼周的有6例,鼻部的有5例,口部的有5例,耳周的有2例,面颊的有7例,下颌的有13例。患者中大多为划伤和切割伤。患者大多因为交通事故而致伤,并且伴有四肢部位的损伤。

1.2 方法:美容外科技术分六个步骤:1、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仔细检查患者,排除复合伤的存在,如果遇到存在开放性骨折和气胸等情况时应当立即优先予以处理。2、清创:在清理创口时,要清理包括创口内异物和血凝块,将其彻底清除、冲洗和消毒,以免重要的神经遭到感染。采用电凝和结扎止血的方法防治血肿的形成。3、采用皮肤磨削机对切口和皮肤的擦伤处以及伤口周围1cm的皮肤进行消磨处理,达到真皮浅层即可,然后去除擦伤区的粉尘,对于肾不足之中比较明显的粉尘尽量进行小切口的切除,对于面积较大不能切除的进行激光照射,达到爆破粉尘的目的。4、缺损组织修复:将条形裂口改为W形。对于有组织缺损伤口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考虑其器官的形态等等因素。然后设计局部皮瓣,各个因素需要考虑周到,从而避免眼、鼻、口角发生移位变形的情况。5、缝合伤口:准确的缝合肌层、皮下组织以及皮肤,在缝合时注意不能出现两侧裂缘的情况发生。6、术后处理:手术后进行无菌包扎,患者需要做到及时吃药,口服或者 静滴抗生素3d,在手术后7d拆线,在拆线之后今早的进行抗瘢痕治疗,并且注意防晒。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伤口都在I期内愈合,在手术3~6个月后,患者没有出现粉尘着色的现象,不过有轻度的色素沉淀,在出现后3个月内自然消失,患者瘢痕的情况并不明显,也没有出现继发畸形的现象。48例患者手术后都没有再次进美容整形手术,对治疗效果很满意。还有一例因为外眼角轻度下垂,在6个月后再次进行了手术整形。

3 讨论

3.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患者对于面部损伤的修复治疗效果不再仅仅停留于创伤的愈合,患者更加在意的是面部外形的美观等等方面。对于面部的创伤,应当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受伤的程度和深度、部位等等因素,采取综合的手术方法。如果处理不当,会在患者的面部留下难以处理的问题,例如:粉尘着色、瘢痕增生、眼鼻口角畸形等等问题。这样就极大的伤害了患者的自信心,很可能进一步造成患者的心理阴影,使患者再次或多次的进行美容手术。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还有可能牵涉到赔偿等等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所以在面部创伤后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2]。

3.2 皮肤消磨术是美容外科手术最为常见的技术,其在处理面部瘢痕的修复问题上有着比较好的处理效果。采用此技术能够避免常规清除粉尘会遗留下异物在皮下组织的缺点,其在处理创面时能够比较彻底的清洁粉尘,大大的减少手术后粉尘的发生率。同时在清洁的时候还会对创面进行同色性和同质性的修复,这样就可以比较好的隐藏术后留下的创伤。

总上所述,对于面部创伤采用美容外科技术能够兼顾患者术后器官的功能和美观,同时给患者减轻经济上的负担,是一种有效的技术,适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02-904.

[2] 栾保华,王法刚.实用皮肤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6-70.

上一篇:艾滋病合并结核病29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含木瓜蛋白酶和马齿苋的护肤品辅助治疗面部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