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生物正确的学习方法

时间:2022-10-30 07:14:22

浅议高中生物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少人认为学习生物学只是记一记,做做题,应付考试很容易。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学习生物,单靠死记是绝不可能学好的。必须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学好生物。

一、学好概念

第一,概念是判断、推理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对知识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习中发生的各种错误判断和推理,多数情况都是由于概念不清,或是死记硬背概念而并不理解概念。反过来看,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促进概念的灵活运用。明确了这一点,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应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代之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在理解和掌握概念上下功夫。

第二,分析综合是形成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基本思维方法。如前所述,形成概念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各种特性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简单地说,分析就是把事物或知识的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就是把事物或知识的各个部分结合为整体。这种基本的思维方法贯穿、渗透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中,因此,我们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要自觉地对各种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进而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知识基础。就是说,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形成不能脱离开具体的知识,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能力。就像任何思维活动都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一样,任何能力的形成都要借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如能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反过来又会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二者相辅相成,同步增长。明确了这一点,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就要切实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保证各种思维形式和方法的运用有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后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识,与现实联系少,理解起来困难。这时,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三、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1.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2.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3.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4.基粒、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识规律和大脑活动规律。如人的认识都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的。因此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四、善于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五、学会思考

掌握和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方法我们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习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在各种能力中,思维能力是个核心能力。因此,要在学习别对自己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会使我们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而形成正确的、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外,还有其他很多方面,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人的思维,从性质上看,可以分为显现型思维和创造型思维两点。显现型思维的特点是,我们的思维活动只再现教师思维的结果,只是重复现成的、已知的知识,一般不会产生出新的、具有创造性的结果。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等思维活动而得到知识,不是简单地重复教师思维的结果,而是能够产生出新的、具有创造性的结果。在我们的学习中,显现型思维是不可缺少的,它是我们进行创造型思维的基础。但是仅有显现型思维又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创造型思维的训练,才有利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才有利于成才,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创造型思维的结构一般应包含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个方面。什么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这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去考虑、设想的展开型思维方法。在我们的学习中,如果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途径、角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这就是一种发散思维。例如,我们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重点知识时,就可以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作为发散的中心,联系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众多知识。

上一篇: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取向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