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是种花人

时间:2022-10-30 07:05:48

教师应是种花人

朋友送给我一本《兔之眼》,我早就知道这是日本作家灰谷健次郎的抢手书。它的封面就很吸引人:一个脏兮兮的孩子,左手指着前方,眼睛睁得圆圆的。拿到与《窗边的小豆豆》并称为“日本儿童文学双璧”的书,我心动不已,一口气就将书读完了。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很大: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让教师看到了自身缺失的品质。当我们无条件地爱孩子,在孩子身上付出时间与耐心时,也将收获到最大的快乐。这正如作者题记中所写:“孩子们的善良,照亮所有人脚下的路,引领人们走向未来。这太阳般闪亮的希望,不论多么不幸的人都能够拥有。”30多年过去了,灰谷健次郎的感言,还有小谷老师的故事,“痞子教师”的故事,就像种花人,给予关爱呵护,收获美好与幸福一样,成为可供我们学习和反思的范本。

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铁三十分喜欢苍蝇,在小谷老师的引导下,铁三开始了对苍蝇的观察、记录、研究、分类,后来,他竟然解决了肉食加工厂苍蝇多的问题,成为一个“苍蝇小博士”,还上了报纸。我想,小谷老师就是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不仅没有扼杀了铁三的兴趣,相反,她不放过任何培养学生兴趣的机会,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铁三喜欢苍蝇,竟然能够在小谷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小谷老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和对学生没有偏见造就了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成果。记得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说过:“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败。”经过这种教育,学生的个性被压制了,智慧之水冰封,创造之树枯萎,想象之鸟不再高翔,那才是教育的悲哀。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将学生教得没有问题,而是应该像小谷老师那样,使学生产生并发现更多的问题,这才是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最终目标。

铁三爷爷发现铁三喜欢苍蝇的时候,他并没有替孩子辩解,只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养苍蝇不是铁三的错,要是能带他到山里,他会养虫子;带他到河边,他也会养鱼。可是,我哪儿也没能带他去呀!他只知道这个堆垃圾的地方。这儿只有虻虫、黑壳虫,最多也只不过是苍蝇呀!我觉得铁三养苍蝇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儿!”的确,孩子是没有错的,关键是我们的家长、老师和社会应该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孩子就会有展翅高飞的时刻,就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

平常很多老师都说学生不听话,学生蠢笨,总不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看了《兔之眼》这本书后,我觉得小谷老师就是这句话的有力践行者,他的语言和行动是值得我们深刻反省的。书中有个孩子叫做美奈子,是个智障儿。小谷老师不仅接纳了她,还引导同学们改变了对美奈子的态度。美奈子给班里造成了很多的麻烦,但是小谷老师永不言弃,始终呵护有加。小谷老师的行为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在第二次全班召开讨论会帮助美奈子的时候,淳一和小谷老师的对话很令人深思。淳一想出一个给美奈子配值日生的办法,还说出了理由:“老师,我为什么会想出这个办法,我说给你听吧。美奈子撕坏了我的本子,我不生气。文具盒还有橡皮擦被她抢走了,我不生气,我还跟她玩电车游戏呢。只要我不生气,就会喜欢上美奈子了。喜欢上美奈子,就算被她麻烦,也只会觉得她很可爱。”淳一是在用行动告诉大家:把美奈子当成一个麻烦是不对的,要学着去喜欢上她。小谷老师接受了建议,让大家努力接纳美奈子,最终达到了全班和谐共处。小谷老师就像一位种花人,努力给予那些美丽的花儿呵护与关爱、引导与提升。

书中的“痞子教师”足立,也是位爱学生,懂学生,并愿为学生着想的种花人。到春川贵美家(她妈妈已经去世,父亲常外出不归)家访,要求春川贵美认识和纠正错误——她给三个孩子补习功课和用移画印花法画画,每个孩子收了二十块钱。足立老师一进门,春川贵美就立刻跑过来爬到了老师头上,且骑在足立老师脖子上,敲着他的脑门唱:“秃头秃头秃光光——”“老师哪里秃啦?你这么说,帅哥老师就不给你红豆饼吃了。”足立老师这么说,贵美才从他肩上下来,但两手仍然绕着足立老师的脖颈。连小谷老师在一旁都惊讶地看着。当春川贵美问小谷老师是不是足立老师的女朋友时,足立老师竟然回答是,但要求她在学校里一定要保密,但春川贵美却要“三个红豆饼”才会保密。从这一情节我们可以看出,这对师生之间已经真正没有任何隔阂,俨然就是好朋友、好兄弟。这良好的氛围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贵美吃着红豆饼时,足立老师才用轻松的语气询问情况,当他了解到贵美的爸爸已经离家三天时,他的声音变得有点严厉。而在劝说贵美以后不要再收钱时,足立老师的语气又异常温和。足立老师的变化告诉我们,只要给予学生无私的爱,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性格,甚至改变孩子的一生。返回学校的路上,足立老师一脸愤怒。我想,他的愤怒应该是来自贵美爸爸的不负责任。进了小酒馆,对小谷老师也不理不睬,只管不停地往肚子里灌酒。小谷老师认为贵美认错了是件好事情,而足立老师却不这么认为。借着酒劲儿,足立老师的关西口音也浓了起来:“贵美要是能说大人话,她一定会这么说。我拼命地教功课,只要了二十块钱的报酬,有什么不对呢?如果她这么说,你,能有话反驳她吗?”“贵美道歉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事。是因为她喜欢的老师来了,也不知怎的,要自己别再干了。因为是这个世上仅有的一两个自己喜欢的人劝自己不要再干,所以也没法子了。我想这就是贵美的心情。”足立老师就像一位种花人,总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看问题和思考问题,为孩子着想,为孩子的终身发展着想。这样的好老师,哪个学生会不喜欢呢?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课堂不是机床,也不是作坊,更不是流水线,应当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灵性与情感的培养,成为创新思维的工厂;课堂应注重学生悟性与理性的开启,成为创新能力的宝库。”

学校教育是什么?难道教育只有权威与服从?我们的教育者应该向小谷老师和足立老师学习,做一个种花人,在孩子心中播下善良、关爱、同情、理解、助人、创新的种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冰心的话来说,即“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小谷老师和足立老师这样的好教师,更是伟大的种花人,因为他们,孩子的人生才变得充实、丰盈和乐趣无穷。

【作者单位: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中学】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远离“穿帮”现象 下一篇:生活,写作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