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百姓的幸福声音

时间:2022-10-30 06:27:16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民生幸福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衡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民生工作各项要求,纷纷出台各种惠民措施。时至今日,人民生活有哪些改变?让我们来撷取老百姓的幸福感受和幸福期盼,倾听老百姓的幸福声音。

增加收入,吹响幸福的号角

幸福声音:58岁的射阳县临海镇六垛村村民吴桂林说,他家的收入来源有:十几亩地年纯收入三万元;儿子儿媳给人提供上门家宴服务一年挣五六万元;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政府补贴每亩100多元;在镇上买的房子10年来价值翻了番,增值也等于挣钱。射阳县合德镇凤凰村三组种田大户陈向兰种田的单项收入已非常可观,她说:“采购蔬菜的大卡车上门,这一季上市45天,已经卖了9.5万元。”

记者点评:据统计,2010年,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118元和22944元,比上年分别增加13.9%和11.6%。这是自1997年以来,江苏农民收入增幅首次高出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更为振奋人心的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以及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础,促进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其中,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问题,尤其把农民收入增加作为重中之重,并提出确保201 7年全省居民收入比201 0年实现倍增的工作目标。这些重要举措呼应了人民群众的增收意愿,必将促进居民收入跨越式增长,为百姓幸福奠定坚实的财富基础。

教育公平,让孩子们乐享童年

幸福声音:正在南京某中学读初一的小刘同学讲述了自己的校园生活:生物课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用显微镜仔细观察植物细胞的构成;老师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学校,同学们有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解答;体育课是必修课程,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小刘的爸爸对该学校的文化课程教育、心理教育、体育教育等都感到非常满意,认为小刘学习生活非常幸福。他也了解到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条件与这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记者点评:这些年,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孩子也能像小刘一样,享受着高质量的校园生活。但在不少地区,中小学教育发展相对缓慢,整体水平仍然偏低。积极开展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大力推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不断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江苏地区自古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尊师重教之风甚浓,地区教育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新的发展时期,我省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教育事业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幸福江苏建设中,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教育问题提到新的高度,这必将有力推动我省教育事业阔步前进。

就业服务,助大学生展翅飞翔

幸福声音:两年前,大学刚毕业的杨毅,在一个租来的小车库里创建了“影视工作室”,梦想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去创办一个传媒公司。在创业初期,工作室的生存还极其艰难,杨毅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时,苏州扶持创业的政策让他看到了希望。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帮扶下,他参加了沧浪区人社局组织的创业培训,工作室也搬入了创业孵化基地。另外,沧浪区人社局还提供了创业贴息贷款、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如今,杨毅有了自己的公司,还雇了六名大学生。

记者点评: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良方。这不仅可以解决创业者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但是,由于缺乏市场经验、创业资本等,大学生们在创业过程中难免遇到许多客观困难。我省在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中,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注重政策上给力、资金上扶持、服务上跟进,着力破解大学生创业经验缺、能力弱、融资难等问题,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省共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3.2亿元,组织大学生创业培训3.6万人,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640个,扶持创业大学生1,3万人,直接带动就业6.72万人。我们相信,随着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推进,政府将为更多大学生创业者插上腾飞的翅膀。

社会养老,保老年人安享晚年

幸福声音:王兰老人与78岁的丈夫张开云都住在扬州一家老年公寓里。她说:“去年12月,我和老伴一起搬到了这里,当时觉得这里老年人多,可以一起玩。我们每天早上起来就在附近散散步,下午玩玩牌。很多人认为在家里养老比较好,我们觉得在老年公寓里养老也有家的感觉,设施齐全,服务也好。儿子每个礼拜也可以过来看看我们,过得挺舒服的。”

记者点评: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养老问题日趋严峻。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不仅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同时也是现代国家的重要使命。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实现老有所养的必然要求。为此,省委省政府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幸福工程的六大体系之一,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为落实这些目标和要求,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了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包括政府提供土地供应、税费优惠、医疗服务、政府供养和补贴、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有力的政策支持。

住房保障,解万家安居之忧

幸福声音:家住盐城市源缘小区12号楼3单元205室的韦顺凤坐在家中阳台上望着窗外,楼下小区居民聚在一起聊天、打牌,欢笑声不时传过来。小区的这种生活场景,让她觉得很有归宿感和幸福感。今年37岁的韦顺凤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从农村到城里打工十多年,竟能住进经济适用房,一家四口终于在城里安了家。

记者点评:“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省委省政府一直将住房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到2010年底,我省已在全国率先解决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现了两个“应保尽保”。为了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省委省政府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作为民生幸福工程的“六大体系”之一,提出“十二五”期间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力争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实现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困难家庭住房有保障、城镇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租房有支持、各类棚户和危旧房片区改造全覆盖,使享受住房保障的城镇家庭比例扩大到城镇家庭总数的20%,继续保持该项工作处在全国领先水平。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省将基本实现“住有所居”。

文化惠民,唱响美好生活赞歌

幸福声音:家住常州的余昌华女士的生活因为文化活动而丰富多彩:“社区的文化演出很多,我经常跑去看,特别是每天广场上市民自发组织的跳舞,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每天晚上7点,音乐会准时响起,来跳舞的男女老少都有,有时广场上会有100多个人,大家在一起非常开心。”她说,以前吃过晚饭没有地方活动,只能在家看电视,生活很枯燥。“现在经常看看演出、跳跳舞,心情舒畅了很多,我觉得自己变得年轻了。”

记者点评: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文化事业是民生事业。发展文化事业,丰富文化生活,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也是增进民生幸福的有效手段。今后几年,我省将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和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10分钟体育健身圈”,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和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身体素质。这些文化惠民措施,将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上一篇:文明之地唱响诚信之歌 下一篇: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运行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