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让文章闪耀思想的光芒

时间:2022-10-30 05:44:17

深入挖掘,让文章闪耀思想的光芒

作文课上,老师让写一个身边的人。赵梅同学写了自己的妈妈,同桌马良写了一位农民工哥哥。两个人平时写作水平差不多,老师给赵梅的评语是一般般,而对马良同学大加赞扬,夸奖他的文章立意深刻。赵梅不解,经过老师的分析才明白,自己的文章只是就事论事、就人说人,而马良的文章写出了农民工虽然贫穷但不卑微的精神。并且以小见大,关注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类人,高屋建瓴,立意深刻。对,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就需要你打破常规思维,做到深入挖掘。就像打井,只要再往下挖一点点,甘甜的井水就会喷涌而出。

其实,看一篇作文是否深刻,对读者而言,主要看能否感动、能否启迪、能否熏陶、能否教化;对文章而言,主要看议论文说理是否透彻、论点是否深刻,记叙文是否生动形象、思想是否深刻。广泛的阅读积累,时时的体悟反思,善于打破常规的思考都会让作文的立意深刻起来。

不知有花

张晓风

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了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异――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车子停在一个小客家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了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

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

“你们来找人?”

“我们――来看花。”

“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

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他们的花,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怡然走过千遍,并且说:

“花?哪有花?”

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

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大声地问我“花?哪有花”的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可以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妇人,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桐花太普通了,看见桐花的人也太多了。然而,台湾作家张晓风的目光是犀利的,她敏锐地抓住了这件小事,并对看花一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因为那妇人是花的主人,可以与花相亲相融,所以那妇人“不知有花”;自己却只是花外的人物,因此会感到花的存在,这是多么深奥的禅理啊!作者在结尾处进行升华,从小事件中揭示大道理,这是文章立意深刻的一种写法。

上面一篇文章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其实,让文章具有深刻的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尾升华,让文章给人以启迪

如果记叙文在清楚地记叙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能通过事物的现象,让人有所感悟,中心就突出了;议论文在高度概括某种社会现象时,给人启迪,立意就深刻了。如一篇优秀作文《与蝴蝶一起飞》,前面看似平淡地写遇到一只蝴蝶的故事,结尾却巧于升华,写出了不平凡的人生哲理:

每一个人,都拥有许多只属于自己的美丽的蝴蝶,她们是属于你美丽人生的一部分。只是有人将自己的蝴蝶用无知和懒惰网住,让她们失去了美丽的翅膀,让自己的生命轨迹,变成一颗只管坠落的流星。流星划过夜空,然后悄无声息……

与蝴蝶一起飞!在你的人生舞台上,跳一段让世人惊叹的舞!

二、高屋建瓴,文章要大气

一些同学立意不深的主要原因,是局限于自我的狭小天地,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如果能做到高屋建瓴,将所写的事件或道理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中去提炼,与社会、人生等重要问题一起去思考,这样,就会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如作文试题:“ ,我对你说”,一般考生都写的是父母、同学、老师等,一位考生却写了“日本,我对你说”。作者从不久前日本一百多名议员不顾中国人的感受,集体参拜靖国神社写起,从个人感受写出了对侵略者的愤慨,也写出了对祖国的忧患意识,写出了青少年一代愿意奋发学习的愿望。文章大气深刻,立意高远。

三、以小见大,挖掘思想的深度

有的作文题目,初看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而要想使作文变得含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却包含着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一般情况下,我们写的常常是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但这并不能决定文章的立意就会低下。我们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如作文题目《礼物》,不少同学往往会写给老师礼物,给父母礼物,立意平平。如果注重了立意的深度,审题立意时,就可以写通过送礼物表现一种微妙的社会关系,反映出一种生活哲学;也可以写用一份小礼物向祖国母亲表达敬意,表现出大的社会主题等。

四、巧于联想,托物寓“深意”

写作时可巧用联想来托物寓意,这种立意方法是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显示其深层含蕴的,并巧用联想,由物及人,从而表现出文章深刻的主题。优秀作文《根》就是通过联想,赞美了具有“根”一样品质的人和精神。作者通过挖掘出“根”的深层含义――奉献而不索取,付出而不求闻达,将无私奉献的“根”和无私奉献的“人”合乎情理地联系起来,突出了“人”的崇高和伟大。

一份满意的答卷

陈 曦

三姨下岗的时候,我刚刚上初一。

三姨还有好多店里面的姐妹,她们都不舍得就这样离开,所以时不时地约着一起去店里看看,掸掸货架上的灰尘,擦擦脏兮兮的玻璃。其余的时候,她们只好坐在家里,每天听邻居锁门上班。

现在我想起来,三姨是个温柔得有些怯懦的人,她当时一定很伤心,却束手无策。这样过了不知多久,大约在我上初二的那一年,有一次听到三姨对我妈说:“下岗已经是没办法的事了,可是我也不能总这样……”

后来,三姨去参加了煤气公司的招聘考试。去之前,她借走了我小学、初中的所有课本,还有爸爸的《化学基础》。再后来,她通过了招聘考试、培训考试、上岗考试,走进了煤气公司服务站的大门,重新干起了财务工作。

我陪妹妹在她家里做着暑假作业,正巧有三姨的“老姐妹”打来了电话,说她们几个人重新回到了商店,清理了库里的旧货,贷款办起了小型超市,生意很红火,很快就能扩大业务了,要三姨回店里上班。三姨听了这消息,着实高兴了一番,而后又淡淡地说:“我也喜欢现在的工作,这里也需要我,现在这样挺好的。”姐妹们到三姨家来过几次,她却始终有些怯怯的,不肯点头。我看见她望着妹妹的目光,温柔而坚定,才恍然,她只是寻求这样的平凡稳定,好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女儿身上。因为在这豆蔻年华的少女的身影里,有着她的多彩人生啊!

三姨虽然没有回商店,可她的姐妹们还是隔三岔五到她家里来聚一聚。一次,我去她家取书,正巧碰上。一位阿姨认出了我,原来她是我妈请的保险顾问。我问她为什么不回到店里,她乐呵呵地回答:“我这样也不错,自由自在,干得很开心,有很多人还要聘我做顾问呢!”

看着这群容光焕发的中年妈妈们,我突然觉得好感动。生活给了她们一张苦涩的考卷,她们交回的却是一张张优秀的、满意的答卷。我们这些刚刚站在起跑线上的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不用一份精彩、满意的答卷,让普天下的妈妈们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呢?

本文关注生活,选取了曾经下岗失业的“母亲”们艰苦创业的事迹,材料鲜活、独特。文章的成功源自于深刻的立意。具体分析,文章的立意有以下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从生活小事入手,反映社会主题。

作者选取的都是生活中普通人的普通事,反映的却是社会的主要问题。文中的三姨和她的姐妹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从她们身上,我们读出了一种精神,这样的中心和立意,超出了一般写家庭温情的事件。

(二)结尾升华,由事入理。

作者能通过这些下岗的人在生活的大潮中自立、自强、自信行为的表面现象,进行深入挖掘,以小见大。结尾处从中年妈妈的精神联想到我们青少年的奋斗,意义不凡,立意更深刻。

上一篇:来不及回忆,就要老去 下一篇:撑阳伞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