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反思

时间:2022-10-30 05:39:56

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反思

摘 要: 教学反思不仅是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而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作者就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介绍了自己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教学反思 教学能力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了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个经验的20次重复。教学反思不仅是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有多种,下面分别从课堂教学的前、中、后三阶段对教学反思进行论述。

一、教学前反思,提高教师的智慧与技能

以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为例谈谈教学前反思。

1.反思新旧教材内容

在内容组织上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旧教材中曲线运动的概念与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即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别为独立的一节,而新教材中将两部分内容合为一节呈现。我们认为这样安排体现了新教材的以下几个特点。

新教材教学要求降低: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基本都定位在知道、认识、了解、感受等第一和第二层次上。不再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单独的一节,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再加大该知识点的难度,而只是把它作为解决质点在平面中的二维运动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做到淡化难点。

新教材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容多,分别设计了实践活动、科学探究、学与问、思考与交流,引导学生参加活动。

2.反思教学主体的基本情况

高一学生虽然已经通过对直线运动的学习,初步掌握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知识,但在必修1中关注的是速度大小的变化,而在学习曲线运动中,关注速度方向的变化成为一个必须重点研究的问题,所以做好演示实验和4个过程的教学非常重要。另外解决质点在平面中的二维运动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我认为“分散难点”是教学的原则之一,所以,教学中务必要利用好“红蜡块的运动”这一简单易懂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方法的学习上。

3.反思教学策略和方法

根据新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处理的深广度上,要避免一步到位的做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关注概念、方法的构建过程,防止单纯地就事论事进行概念、方法的教学。本课时教学根据学情,要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做一做”“思考与交流”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体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特点和条件,以及处理物体在平面中运动的方法。

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自我预测:“学生以这种方式学习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时如何处理?”等等,做到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而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教学前的反思,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中反思,提高教师的课堂调控和应变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虽然有了预设,但这种预设是弹性的、留有一定空间的。能否让教学过程顺着学生的思路、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机智。

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只确定了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思考与交流、做一做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获取信息,完善认知结构,达到预期目标。备课时,尽管我们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是“活而不乱”,当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教师怎样调整教学行为,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学习状态;当课堂气氛活跃时,怎样区分学生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判断教学是否真正做到了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又如,教学中学生不能按计划的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出现争议时如何处理;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时,是控制好深度还是继续讨论下去,等等。

教学中的反思就是要教师能及时、自动、快速地在行动中反思,恰到好处地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和错误,使教学高效优质地进行,提高自身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后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以物理课实验探究课为例谈谈教后反思,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功之处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只是捧着书本做题,而是有做调查、做实验、搞探究等多种方式。通过物理探究课,学生和教师都增长了知识,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合作。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才华,获得一种成就感,建立了学习的信心。

2.不足之处

在探究课上有时由于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学生活动异常活跃,导致部分学困生只是形式性地参与。另外,在交流展示环节中,有时教师过于强调个性而疏忽引导,有时在探究课堂上,教师欠缺随机点拨,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总之,让我们在教学中学会反思中,实现专业化成长。

上一篇:论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性 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