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麦冻害及管理技术

时间:2022-10-30 05:12:54

浅议小麦冻害及管理技术

摘要:文章对天津市近几年的小麦冻害资料分析,较轻的小麦冻害每年都有发生,而近几年发生最为严重,寒潮和春霜冻害是引起小麦冻害的主要原因。小麦后期管理做好施好拔节肥、浇好拔节水、酌情叶面喷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前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可以减少小麦冻害损失。

关键词:冬小麦;冻害;防治;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134-1

近两年,由于气候变化无常,根据统计数据,在天津市蓟县小麦生产过程中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发生,致使亩蘖数减少、亩穗数不足,严重地块小麦绝产,小麦冻害已经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了防止和减轻小麦冻害的发生,促进小麦安全生产,我们对小麦冻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总结出了预防小麦冻害的技术措施。

1 小麦冻害分类

寒潮冻害小麦冻害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类型、早春冻害类型(倒春寒)和低温冷害类型三大类型。

1.1 冬季冻害类型

我国冬季冻害分为骤降型、严寒型和越冬交替型。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会有两个月以上平均温度在-2℃左右。将会出现多次强寒流,致使小麦的地上部分容易出现枯萎,导致小麦幼苗成片死亡。尤其是冬天前所积留下来的温度少、小麦幼苗比较弱或者秋冬季节的土壤比较干燥,这样的年份小麦的灾害更加严重。小麦经过冬季以后天气出现回暖迹象,气温不断增高、土壤风化解冻。小麦幼苗开始生长,但幼苗的抗寒性就相对较弱。回暖期过去以后,再次遭遇大面积降温,麦苗会出现大面积冻害。麦苗上部将出现叶片严重枯萎。

1.2 早春冻害类型(倒春寒)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地表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发生的霜冻危害。此时气候已经逐渐转暖,又突然来寒潮,故也称为倒春寒。

1.3 低温冷害类型

低温冷害多发生在春季的四月中上旬小麦孕穗期,此时小麦的植株幼嫩,有较高的水量。对此时的低温抵制能力很弱,如果此时遇到4℃以下的降温,此时更加容易遭受冻害。如果麦株受害会出现茎叶无异常,可麦穗将会受到严重伤害,严重时候会出现减产。

2 冻害规律

气温骤降是小麦发生冻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越冬的麦芽与长势也有关系。只有我们在适当的时间种植小麦,这样麦苗才能正常成长,使其具有更强的御寒能力。那些播种过早的旺长苗和播种过晚的独秆苗,播种密度过大的无分弱苗,土块架空,整理土地的吊根苗,检查土地中乱耕乱种的死苗,在播种过程中过浅的露籽苗,以及一些根部存水过多的水渍苗,还有一些土壤不合格肥力不强的黄弱苗,氮元素肥料过剩的旺长苗,除草剂等农药造成的药害苗,由于土壤干旱形成的缺水苗,在播种过程中籽苗入土较深的细弱苗,以上所栽种的籽苗其抗寒能力都非常弱,在冬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现象。

3 小麦冻害后期管理措施

3.1 灌溉好拔节水,充分施拔节肥

小麦从拔节到花开是生长时期生长量最大的一个时期。它的根、茎、叶、穗等部分进入高速生长阶段。植物个体与整体的生长速度加快,小麦植株的生长量也逐步增大,麦穗也在形成阶段。这个期间是决定每亩小麦的麦穗数量,以及每个麦穗上的穗粒数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期间小麦对肥料和水的需求量很大。麦田中的化肥与水的管理至关重要,也直接影响着当年的小麦产量。

3.2 灌溉好挑旗水,适当追加肥料

挑旗期是开花后,小花退化集中发生时期。这一期间是我们保花增加麦粒打好基础的一个绝佳阶段与主要任务。挑旗期更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合理灌溉更加有利于小花的退花,不断增加穗粒数。可以保证土壤中的蓄水力,为麦苗的后期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缺肥麦田和植株发育生长不好的地块,可以进行适当浇水与加施尿素10千克左右。

3.3 努力做到因地制宜,浇好充足灌浆水

小麦扬花后10~1 5天左右应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减少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严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收获前7~10天内忌浇麦黄水。从而让我们对小麦冻害有了重新认识,注重前期小麦田间管理,注意气候变化,尤其是气温的聚变,及时做好预防准备,可有效减轻冻害影响。在受冻地块,重视小麦后期管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冻害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大成.冬小麦冻害灾情及长势恢复的变化向量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11,11.

[2] 刘秀位.冬前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温度和冬小麦早期生长的影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9.

[3] 潘庆民.于振文.追氮时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麦类作物学报,2002,2.

[4] 金建华.灌水对冬小麦耗水量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节水灌溉,2010,4.

[5] 何中虎.中国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2,04.

上一篇:水泥深层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城市道路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测量中的误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