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回顾与分析

时间:2022-10-30 04:55:22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回顾与分析

【摘 要】对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150个项目进行回顾与整理统计,分析了其历年来的变化趋势,探讨了林学学科在生命科学部中所占比重;并进一步与全国其他5所林业类高校和云南省另外8所在昆高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反映出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三五”期间西南林业大学应加强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重视和科技创新改革,推进学校在科研方面跨越式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立项;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我国高校基础研究课题经费的重要来源,在基础研究和科学体系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科学基金对于单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阶段各领域高度重视的一项项目申报途径,并竞相以获得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数量和资助额度多少来衡量一个单位的科研发展水平[2]。它面向全国科研人员,以“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认真落实“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着力培育创新思想和创新型的人才,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3]。我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时间与国家自然基金同龄,即从1986年就开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获得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情况的回顾,结合林业学科所占比重,以及与其余5所林业高校和云南在昆8所主要高校进行对比,分析了我校获资助项目的整体情况、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今后改进和发展方向,旨在为我校进行科学合理的科研布局,搭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或团队,进一步提升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质量和增加获资助数量,同时为提高我校科研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4]。

1 2011-2015年学校获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情况

1.1 项目总体情况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期间共获得科学基金150项,相关情况见表1、图1、图2及图3。从图1可以看出,2011-2015年学校获资助科学基金有一定幅度的波动,其中2011-2012年呈递增趋势,2012年达到达到峰值,所获科学基金项目及经费也是最多;2013年下降到最低,获得科学基金最少,这可能与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限项政策有关,众多高校当年也此现象发生;2014-2015年又开始回升,随着限项政策的后期适应,因此在后续项目申报获准存在一定回落,但增幅不明显。资助经费变化同项目类似,最高为2012年、达1767万,之后再出现小幅稳步增长;从近3年来看,资助率也呈小幅上浮;资助类型来看,以地区基金为最多,在竞争性较大的面上项目获得较少,青年项目资助数呈现下滑趋势(表1)。此外,通过图2还可以看出,生命科学部占各学科部所获资助基金总数的81%,也突出反映我校林业大学生命科学为主的特点。对获准生命科学学部项目进一步细分,最高为林学,68项、占56%;植物学次之,共18项、占15%;其次为生态学,共15项、占12%;其他学科则相对较少,均在5%以下(图3)。以上结果表明,我校科研仍以“林学”学科为优势,最为“抢眼”,同时也显现我校存在一定程度的“一枝独秀”的寰场

1.2 与其余5所林业高校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2011-2015年全国6所林业高校中,西南林业大学所处云南省地理位置偏,经济最为落后;但同时也是动物植物最为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之一,这种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导致学校科技发展与其他林业院校有所不同,但也有自己特色和特点。与其他全国5所林业农林院校比较,该校承担的基金数量偏少,仅高于林业院校4。

表2 全国6所林业大学近5年获资助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

1.3 与云南在昆8所主要高校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与云南主要8所在昆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发展趋势较为一致。在昆明的9所高校中,西南林业大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排名基本没有变化,只在2012年提高了一位。进一步比较分析,近几年9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年增长率,发现西南林业大学的年增长率较高,也表明与其他8所学校比较,西南林业大学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趋势较好。

2 讨论

尽管西南林业大学在近几年国家基金数量和经费,大体呈现稳步增长,增长率相对较高,但仍存在基数相对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发展滞后的诸多问题;同时存在个别年份波动情况,不能完全实现逐年稳步增长。纵观学校科研现状和有关科研管理及政策,一则学校科研工作者有待强化自身科研水平和素质,多多沉淀和积累相关研究背景以及提高申请文本质量;二则学校层面应进一步强化对科研工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方面的组织、培训及获准激励机制,激发科研工作者对申报科学基金热情,尤其强化青年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申报基金培训。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林业高校,林学学科及与林业息息相关的植物学(15%)和生态学(12%)占了较大比例,表明我校具有连续的、稳定的基础研究方向,即林业方向;同时也充分说明我校对林业学科的重视程度,虽保证了我校作为林业类高校的优势,但是也限制了其他学科的发展,比例均占5%以下。所以,学校在重视优势学科的同时,也应当积极推进、扶持其他弱势学科建立特色项目,实现各学科共同发展、齐头并进,以凸显和发挥后期学校基金数量增长点、发力点,以改变目前相对林业院校及云南在昆高校而言,我校发展有些疲软,缺乏后劲、动力不足的现状。经过“十二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据分析,我校无论与全国林业类高校还是云南本土主要高校相比,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挑战和发展并存,差距仍然明显存在。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以区域命名的高校,致力于打造“区域高水平大学“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应当在总结这5年的不足,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发展经验,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国家高原湿地中心、生物多样性研究院、西南绿色发展研究院”等一系列科研平台,保持“优势”、挖掘新的“增长点”,打造好“科研”这张名片,实现西南林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跨越式发展、质的飞跃。

3 建议与展望

通过对我校2011-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回顾与分析,针对我校“十二五”期间发展中的问题,结合《西南林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在新的学校领导班子推动我校大力发展的情况下,基于我校科研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发展的建议。第一,注重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培养,利用其具有“敢闯、敢干”的精神,多申请原创性项目;同时,注重老专家对青年工作者的指导,在其科研工作中起到把关作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传、帮、带”作用,建立高效的科研梯队。第二,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优势,利用良好的研究条件,为申请科学基金提供后勤保障。我校位于林业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的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其他林业类高校所不具备的。我校先后成立了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科研平台的重大突破,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执行等奠定人、财、物的强力后盾支持。第三,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制度,给科研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宽松的科研环境,并对获资助项目给予奖励等配套激励机制,其他单位也有对申请和获得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及团队均给予相应奖励的做法[5]。第四,重视科研,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从管理部门、职能部门甚至教学部门,全方位重视学校科研发展,视科研水平和质量是“学校”的名片,是建设区域高水平大学目标的“助力剂”和“标向针”。

【参考文献】

[1]刘彬.华中农业大学“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2,05:301-303+306.

[2]冯宝华,李英,周钱,杨杰孚,张鹏俊,王辰.大型综合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政策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2,09:59-63.

[3]严明理,史利玉,宋振伟,张金渝,杜生明.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学基础与作物学学科项目申请与资助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6,02:132-136.

[4]闫兴丽,刘铜华,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情况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04:24-25.

[5]翁振群,李晖,赵洋,.西部某大型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管理及问题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0(5).

上一篇:实施快乐语文教学 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下一篇:生姜透皮贴治疗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