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

时间:2022-10-30 04:45:27

浅析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

摘 要:近几年,我国频频出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作假的现象,究其原因,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故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及完善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

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股东和公司实际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关系。怎样处理好这一关系,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日常经营,同时又使公司经理层能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是公司治理问题的根源。

1.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制度安排,用于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这种制度安排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等这样一些问题。

2.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决策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决策机制,它分配公司非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即资产使用权如果在初始合约中没有详细设定的话,治理结构将决定其将如何使用。公司治理机构是解决问题(必然有利益冲突)和合约不完备(交易费用过大使问题无法通过合约解决)的必然选择。

综合以上论述,本文将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概括为:公司治理结构实质上是规范委托-各方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并由此而形成的具有分权制衡关系的企业组织体制和企业决策机制。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及意义

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证券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法规、证券主管机关的管理规则及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及规范的报告格式,通过适当方式向证券管理机构及广大投资者完全公开与证券发行、交易有关的会计信息资料的行为。

1.会计信息披露的性质,决定其成为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重点

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评价公司股票价值最直接的依据,也是其他经济决策在经济上的最终体现。任何投资者都会对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极为敏感,即使是有关董事和经理人员的薪金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经常被用来作为评估其业绩的指标。

2.会计信息披露的可信度高,为公司治理信息提供保障

会计信息披露要经过双重审计,所谓“双重审计”是指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一是要经过审计委员会的审查;二是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信息使用者而言,虽然审计后的财务信息不能绝对保证其真实、准确,但对一般股东和公众来说,完全掌握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时间,大多数人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理解也只能依赖审计这一环节来保证其真实与公允。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分析

在对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可以将审计委员会特征划分为独立性、专业性和活跃性三个变量进行考虑。

1.审计委员会越独立,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独立性被看作是有效审计委员会的最重要的特征,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成员比内部或者灰色董事更关注自己的声誉,因此他们会更加积极地监督财务报告过程。由于聘请和解聘外部审计师是审计委员 会的一个重要职责,因此独立于管理层的审计委员会能使外部审计较少的受到管理层的影响,从而保证了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因此,审计委员会越独立,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2.审计委员会越专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监督财务报告、保证审计质量、评价内部控制,因此向审计委员会报告的事项通常具有技术性,这就要求审计委员会成员具有相关的财务知识以及经验,从而能够对呈交给他们的问题进行独立评估。因此,审计委员会越专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四、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1.股权高度集中,第一大股东往往处于控股地位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特别是母公司联手进行的利润操纵,其通常手法是在双方进行的一系列诸如商品购销与劳务提供、托管经营、管理费用及资金占用费。其目是使上市公司获得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资格或者避免摘牌退市的命运,最重要的还是为母公司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源,间接获取资本市场的财富营造有利条件,这种行为导致了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下。

2.国有股比例过高,在众多上市公司中,处于控股地位的是国有股股东,即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由于行政机关不享有剩余索取权,因而缺乏足够的经济利益驱动去有效地监督和评价经营者,其直接的影响是导致国有股股东虚化,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及对经营者监控的缺位,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而公司的财务报告是由公司的内部人来编制的,财务报告很可能就会成为内部人滥用控制权、掩盖其经营管理不善的工具。

3.独立董事不独立,纵容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然而,现在独立董事往往需要看公司大股东和公司其他董事的脸色行事,否则怕会遭到解聘的威胁。可以看出,独立董事没有真正实行到自己的职权。

4.审计委员会不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监控失效

目前,我国建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数目不多,存在很多只设立董事会,但未在董事会中划分审计委员会的情况。通过在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从公司董事会内部对公司的信息披露、会计信息质量、内部审计及外部独立审计建立起一个控制和监督的职能机制。由于上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个数的缺失,势必导致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受到影响,最终致使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下。

参考文献:

[1]王雄元、管考磊,2006:《关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审计研究》第6期,第43页.

[2]张国健,2003:《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信息披露》,《企业经济》第4期,第83页.

[3]青木昌彦、钱颖一,1995:《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第133页.

作者简介:毛兆瑞(1991-),女,汉族,江西南昌,会计学硕士,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上一篇:货运发展趋势及其分析 下一篇:从普查数据看企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