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方法

时间:2022-10-30 03:57:06

民俗风情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方法

摘 要:通过探讨关中地区风情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总结出关中地区民俗风情主题公园应与当地民俗文化和周秦文化相结合,并提出了具体的景观设计手法。

关键词:民俗文化;周秦文化;景观设计

1 关中地域景观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开始建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景观,宝鸡市作为关中地区具有民俗代表性的地区,在眉县、扶风、凤翔等县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民俗风情园、民俗旅游园等。关中民俗景观无论是在建筑主体,还是在景观设计方面,都要体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通过对民俗旅游开发的整体分析布局,结合形式美法则进行统一部署设计。通过走访调查扶风关中风情园的实地分析,并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总结出关中民俗风情园的一些景观设计手法:

1.1 传统元素与现代手法相结合

通过调研能发现,关中民俗风情园中的民俗景观设计表达手法,注重将传统的元素通过现代材料或设计手法表现出来。植物品种选用关中地区比较有特色的海棠、紫薇等,拴马桩作为一种传统物件,原来是用来拴马绳用的,现在却以现代构成的设计手法散落在草丛里,看上去既有秩序感,又有历史感。

1.2 突显地域文化

关中民俗风情园园中规划与设计要想标新立异,应注重体现当地地域特色。游客既可以感受到关中纯朴与粗犷的民风,同时也能近距离感触园林小品的设施;既可以拉近景观元素与游客之间距离,又可以使游客体会民俗景观的质感、沧桑和淳朴,以达到触景生情的效果,显现“原生态风景”的内心感受,冲击视觉记忆。此外,关中民俗中最基本的农业生活用具被作为陈列的展品呈现给游客,让游客怀念农耕文化,寄思乡愁。

2 周秦文化理念的体现与民俗生活的再现

关中宝鸡地这作为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在景观设计方面应使用现代的手法再现周秦文化,如将青铜器经过抽象、变形、再造以后,作为景观雕塑、景观座椅、景观灯具,甚至是景观地面来使用。宝鸡市部分地段已经摆放了许多仿造的原始青铜器以体现周秦文化影子,但仅停留于简单的形式摆放,没有把这种器皿结合现代手法加以运用,进行二次创新。关中民俗风情园可以引入传统元素的再生设计手法,以更好地体现周秦文化与现代文明。

其次,结合农村集镇里面的生活场景,以原始又新颖的方式运用于民俗风情园。如扶风县开发打造出了“以扶风为轴线”,再现关中民事民情的旅游项目――关中风情园,它是明清建筑的博物馆,也是关中民风民俗的缩影。其中把关中的民房建筑、特色小吃、手工艺作坊和农家风情集于一体,各种小吃加工坊、织布坊、民间工艺品展坊、各色花卉、农家蔬菜园、多种名优果园等云集,其真实地展示了关中地区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劳动生活景象,当中收存和保护了大量的石器文物,如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拴马桩、石羊等,既保留了民族的传统风格,又具有时代气息,让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能亲身感受体验到关中民风、民情的淳朴厚道。

3 关中民俗风情主题公园的应用前景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精髓的象征,是民族之根源、力量之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录入与保护,表明了民俗文化自身具有文化艺术性与历史传承性。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很多民俗文化被吞噬并逐渐消失,民俗文化的传承甚是堪忧,必须采取措施使其健康发展并传承下去。关中西部地区作为蕴积历史文化聚集之地,有着优越的民俗文化,因此,造就了关中西部民俗旅游业的繁荣兴盛。这里民俗旅游业形式多样,其民俗内容多姿多彩、丰富多样,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关中民俗风情公园的主题定位,采用多种设计手法展示和呈现关中民俗主题,紧跟主题形象,对景观空间进行合理的空间组合和分区布局,积极挖掘多种关中民俗主题公园展现模式。通过不同的展现技法表现出民俗“活”的文化,使游客亲身体验民俗文化,深刻感受浓郁的风土人情,同时,完成再现民俗主题公园教育和传承的使命。因此,其具有传播传统民俗文化和教育后人的作用,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同时,民俗主题公园也可以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将整个乡村民居、乡村田园绿地、乡村果木基地等作为民俗主题公园景观规划的一部分,或者主题公园与周边乡村游相结合,形成一条旅游线路,可以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关中民俗风情主题公园的作用不容小觑,其景观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园独特性的展示和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继而影响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景观设计应立足当地、回归传统、回归自然,为人们营造一种生态、可持续的,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感召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2 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上一篇:园林景观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下一篇:三“学”:让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