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阻碍因素及策略

时间:2022-10-30 03:56:35

乡村经济阻碍因素及策略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加速发展期,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逐渐扩大农产品市场,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增长步伐仍较滞缓,亟需进一步加大举措[1]。加之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出口贸易大幅缩减,工业原材料价格飙升,也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现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问题作一探讨。

1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滞缓[2]的原因多样而复杂。从其性质来看,包括自然和经济社会2个方面的原因。

1.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抵御干旱、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脆弱,农业生产依赖自然条件的现状还未完全改变,尤其是种植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一旦遇到持续旱情或涝灾,农作物明显减产,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除此之外,农民群众最关心与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卫生、文化、路、气、水、电。我国1.8亿受教育的孩子中超过80%在农村,下一代的受教育问题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差距十分明显,想有所改善,必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单从道路角度讲,我国现有行政村逾60万个,若要开通公交班车,困难重重。

1.2土地资源减少

我国农业土地资源正面临着越来越紧缺的问题。1996—2008年,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了833.33万hm2。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40%,工业化、城镇化、矿产资源开发塌陷等,导致土地资源日趋减少。目前,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用地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3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适应市场能力差

农民素质低下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农民缺少市场经济观念,而且市场竞争意识淡薄,以土地为本、靠天吃饭的现象较严重。同时,缺少农业科学技术,市场信息滞后,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3]。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老弱妇幼在家务农,其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能力差,造成农产品投入成本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价格也较低。

1.4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和其他生产成本增加

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农民利益,政府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抑制主要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但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化肥、农膜、农药、汽油等迅速涨价;并且上涨幅度大大超过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从而导致农民生产成本增加,制约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1.5农民协会等互助组织缺乏

我国缺少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农民互助组织[4]。大多数农民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的生产,从而存在信息闭塞、生产规模不足、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弱等问题,导致部分农产品很难及时销售出去,或者销售价格很低。

2对策

2.1加快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对外界信息缺乏了解导致农副产品市场经济的调节能力减弱。农村长时间的涉农市场信息阻塞,导致当地的农特产品无人知晓,没有销售渠道,从而严重制约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影响农产品市场的经济平稳[5]。2011年11月河南、山东省相继出现萝卜、大白菜滞销局面,导致菜农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快农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2.2政策支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

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和手段。只有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才能带动农村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有效发展。政策的支持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应严格执行中央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制定的各种惠农政策。2011年中央制定了“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政策”、“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扶持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政策”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这些政策的正确执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十分重要。

2.3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必须尽快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其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农民培训是当前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要逐步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尽可能保证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推广农民工重点实用技术的培训,对其进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努力提升农民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职业能力,以提高不同年龄段农民的文化水平[6]。

2.4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政府作为经济社会的引导者,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改变交通、通讯、水利等公共设施的落后面貌。

2.5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

鼓励和支持投资大户及农民大力兴办农村经纪人队伍、批发市场、龙头企业、运销队伍和发展专业协会、服务实体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7-8]与市场中介组织,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统分结合、市场中介等多种形式,连接农民和市场,结合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迅速建立起以农民及其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国家、集体、企业、农民四者相结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9]。政府应尽快制订出关于农民经济组织运作的法律规范,以保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和法律地位及生产经营自主的权利。

3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体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新,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至2010年的5919元,但相对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显不足,甚至两者间的差距超越了改革前。在当前国家十二五建设规划中,确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上一篇:农业信息对乡村经济建设的作用 下一篇:贫困地方乡村经济金融扶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