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传统学校(经堂)教育研究

时间:2022-10-30 03:29:45

维吾尔族传统学校(经堂)教育研究

摘要: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以后,他们的传统学校教育与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有着一致性。维吾尔族传统学校教育,又称“经堂教育”,是一种私塾式的宗教与科学教育,经堂教育随着清真寺的建立而普及起来。笔者运用教育人类学的方法,细致的描写和分析了亚尔村维吾尔族传统学校(经堂)教育的概况、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教学内容等内容,并揭示维吾尔族传统学校(经堂)教育的特征。

关键词:维吾尔族;传统学校教育;经堂教育;吐鲁番;亚尔村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研究》(10XMZ040,主持人:阿地力.阿帕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2013年招标项目《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研究》(XJEDU040113C01,主持人:阿地力.阿帕尔)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学科——民族学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伊斯兰教育是在9世纪伊斯兰教思想体系形成后逐渐产生。传统的伊斯兰教育具有浓厚而鲜明的宗教特色。它的根本目的是在伊斯兰教信仰和伦理规范的基础上造成就有德性的人。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以后,他们的传统学校教育与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有着一致性。维吾尔族传统学校教育,又称“经堂教育”,是一种私塾式的宗教与科学教育,经堂教育随着清真寺的建立而普及起来。因此这种教育主要在清真寺内进行。本文主要探讨亚尔村维吾尔族传统(经堂)学校教育的概况、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学内容和教育特点等内容。

1.亚尔村概况

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村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维吾尔族聚住的一个村庄。关于“亚尔村”名称的来源,当地维吾尔人认为,“亚尔(Yar)”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悬崖”,来源于交河古城的名称。交河名称的来源在《汉书。西域传》有记载:“车是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交河故城是车师前国国王的治地,是车帅前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因为两条河水绕交河故城在交河故城南交汇,维吾尔语古称雅尔果勒阔拉城(Yarghol 或 Yar Shahiri),此城周围的地区被叫做亚尔(Yar)。亚尔村位于交河古城的东北部,人民把这个村叫做亚尔村(Yar M?h?llisi)的另一个原因是,1785年吐鲁番第二任君主苏来满把交河古城周围的地域赐给予王廷的一个官员,名字叫库力帕力万(Quri Palwan)。库力帕力万(Quri Palwan)的家族是伯克家族(B?g J?m?ti),主要居住在雅尔果勒阔拉(Yarghol)的周围(现在的亚尔村),他们居住的这个地方被称为“亚尔伯客村”(Yar B?g M?h?llisi)。

2.亚尔村传统学校(经堂)教育历史演变

1875年在亚尔村(现在的亚尔村第九小队)的清真寺里建立了一个经堂,被称为“亚尔经堂(Yar Kona M?drisi)”,教师是买合苏提阿訇。“亚尔经堂”以培给这里的人们传授宗教知识为主要目的。在1895年“亚尔经堂”有146名学徒。1917年,在亚尔村,一个名字为达吾提的人在“亚尔经堂”旁边,自己出经费建立了一个新经堂,被称为“达吾迪亚经堂(Dawudiye M?drisi)”,教师是买买提再迪,有40个学徒。1934年在亚尔村(现在的亚尔村第七小队)的清真寺里,亚尔村伯克家族的阿訇伯克建立了一个经堂,被称为“卡哈尔亚经堂(Qahariy? M?drisi)”,教师有两名,阿布拉汗和阿布地热依木.欧虚尔,开设了三个班,有105名学徒。“卡哈尔亚经堂”的一位教师接受过“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上有一些改革。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教育上的这种改革没有成功。

“卡哈尔亚经堂(Qahariy? M?drisi)”的第一批学生于1938年毕业,经堂开始收第二批学生。但是,经堂的教室、办公室、桌椅等不能满足招收第二批学生的需要。1941年阿訇伯克赠把属于自己的五亩地和一些钱物赠给了学校。在亚尔村(现在的第八小队)建立了一个新学校,有四个办公室,六间教室。“卡哈尔亚经堂(Qahariy? M?drisi)”在1942年开学后,与1917年在亚尔村(现在的亚尔村第九小队)建立的“达吾提经堂”合并,改称为“亚尔学校”。1934年在亚尔村(现在的亚尔村第七小队)的清真寺里建立的“卡哈尔亚经堂”延伸到1950年,被改造为现代学校,称为“亚尔学校”。下面主要探讨的是1934年在亚尔村(现在的亚尔村第七小队)建立的“卡哈尔亚经堂(Qahariy? M?drisi)”的教育。

3.传统学校(经堂)教育的教学条件

亚尔村建立的“卡哈尔亚经堂(Qahariy? M?drisi)”建在有大小六间房子的一个清真寺里。每间房子有木头制作的4米长的三排桌椅,桌椅前面有一张白色木头板子,把木头块儿烧黑作为粉笔。教育经费来源于群众给清真寺的赠礼。学生免费上学,教师的工资由“吐鲁番维吾尔公会”负担。“卡哈尔亚经堂(Qahariy? M?drisi)”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伯克家族的孩子,还有一部分是普通农民的孩子。在经堂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是男孩子,女孩子不能去经堂接受教育。女孩子在家里母亲或者其他女毛拉的教育下学习。

4.传统学校(经堂)教育的教学方法

亚尔村维吾尔传统经堂教育的学制有小学和中学之分。小学部又称“经学”或“小学”,小学部的教师多由“阿訇”或 “毛拉”来担任。凡清真寺不论大小,均可招身体健康,语言习得好、4至10岁的男童进入清真寺接受教育。亚尔村维吾尔人的传统经堂教育学期没有具体规定。在春季群众的生产劳动开始和秋季开始收获时,学生放假10——15天左右,假如学生家里有事,可以请假1——10天。其他时间学生仍然继续学习。学生学习达到一定标准,即学完规定的课程后,举行“穿衣挂帐”的毕业典礼,承认他们的卡热(Qari)或者毛拉(Molla)或者大毛拉(Da Molla)或者阿訇(Ahun)的地位。

传统经堂教育采用口头传授教义的传统方法。学生刚进经堂的第一个月,毛拉以背会阿拉伯字母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上课。学生背熟阿拉伯字母后,毛拉花一个月的时间教会他们练写阿拉伯字母。他们学完写阿拉伯字母后,毛拉让他们跟着自己背诵做礼拜(乃麻子)所使用的“经文”。学生后来的学习基本上以写,读和背书为主。

5.传统学校(经堂)教育的教学内容

亚尔村维吾尔传统学校(经堂)重视给学生智力教育。学生从进入经堂后,首先背学阿拉伯字母,背完后学习练写阿拉伯字母,学完字母后开始学习词语和词组以及它的意思,学会读写词语和词组后,逐渐学习经文。

传统学校(经堂)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传播伊斯兰教教义。在传统学校(经堂)里,学生学习字母和词语过程当中,毛拉不断的教给他们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会简单的经文。学生能读经文和词组时,毛拉给他们教会每天做五次礼拜(乃麻子)时必须念的25个经文和五次礼拜(乃麻子)的做法。毛拉每天早晨给他们讲解《古兰经》的解释和圣训,帮助学生理解伊斯兰教的教义,巩固他们对伊斯兰教的信仰。

亚尔村“卡哈尔亚经堂”比较重视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因为,毛拉认为,“伊斯兰教是在各种科学知识基础上建立的,假如要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要学所有的科学知识。”亚尔村维吾尔人有自己的语言,但在小学经堂教育中教维吾尔学生学习阿拉伯文字和伊斯兰教教义。小学部的教育是向穆斯林青少年普及宗教知识的启蒙教育,传习经典,普及宗教知识,培养宗教继承人。教读阿拉伯文,学习伊斯兰教信条,学习基础“算数(数学)”。同时,在亚尔村“卡哈尔亚经堂”的教师给学生教会维吾尔文字和简单的汉语。中学部课程有文法基础课,课程主要有《古兰经》注释、“哲学”、“阿拉伯语语法和波斯语语法”、“文学(波斯文)”、“逻辑学”、“数学”、“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天文学”和“民族医学”等课程。课程教材大部分用阿拉伯文字写成,部分为波斯文。

由于传统伊斯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伊斯兰教信仰和伦理规范的基础上造成就有德性的人。亚尔村“卡哈尔亚经堂”也比较重视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维吾尔学生从进入经堂的第一天开始,教师们不断地给他们强调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规范。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师讲每门课的过程当中,与课程内容不断的解释和强调伊斯兰教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这些伦理道德规范内容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经堂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在亚尔村“卡哈尔亚经堂”中教师讲的那些伦理道德规范内容包含亚尔村维吾尔人的社会法律制度即家庭制度、社会制度、学校制度等内容。亚尔村维吾尔学生在经堂中比较全面的学习了亚尔村维吾尔人的社会法律制度和伊斯兰教的宗教价值观念。

6.传统学校(经堂)教育的评价方式

亚尔村“卡哈尔亚经堂”的教师每天早晨上课之前检查学生完成上次上课时布置的作业情况,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是背诵经文。假如学生不做作业,教师会要求他们下一次做完,同时安排对他们进行体力劳动惩罚,即下课后教师让这个学生打扫经堂等。

亚尔村“卡哈尔亚经堂”的学生学习达到一定标准,即学完规定的课程后,经堂教师安排考试。首先邀请为经堂教育提供经费的阿訇伯克和亚尔村大清真寺的依麻木,商量后准备为每一个学生出一个题。在规定的日子,学生在经堂的一间教室里参加考试。四位考试者坐在经堂教室前面放的长木椅上,学生被一个接一个地叫进教室里,先让他们抽签,按他抽到的题目进行提问。考试以口试形式进行,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回答对所学知识基础的理解、与书本内容和课堂讲课内容结合。学生回答问题时,周围的四位监考人员不断的提出问题,测量学生的真实能力。依麻木和两位教师最终评价和判断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实际能力。

7.传统学校(经堂)教育的特点

亚尔村维吾尔传统学校(经堂)教育作为一种维吾尔族传统的正规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从学校建立的形式上看,亚尔村的大多数维吾尔族传统学校(经堂)属于民办教育。历史上在亚尔村所建立那些经堂都得到了经济状况好的人提供的经费,并且将在村里的清真寺里,教师从亚尔村群众中有学问的人之间选定。教育经费来源于亚尔村群众给清真寺的赠礼。学校所在的清真寺依麻木直接管理经堂教育事业。

二、从教学条件上看,物质条件决定了亚尔村维吾尔传统学校(经堂)教育的教学条件。由于学校(经堂)的教材和教学设备不全,教学条件比较差。

三、从教学方法上看,师资队伍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学校(经堂)教育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不太高,教学方法上以读、背和写等教学方法为主。

四、从教学内容上看,亚尔村经堂教育的教学内容比较全面,不仅传授给学生伊斯兰教教义,而且传授科学知识,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传统价值观念等内容。

五、从教育的本质上看,亚尔村维吾尔传统学校(经堂)教育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教育,也是一种双语教育。亚尔村维吾尔族传统学校(经堂)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教材是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教材,如《古兰经》注释、“哲学”、“阿拉伯语语法和波斯语语法”、“文学(波斯文)”、“逻辑学”等,学生学习的也是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字母和语法、维吾尔语和简单的汉语。但是教学过程中实用的语言是维吾尔语言。因此,可以说维吾尔传统学校(经堂)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双语教育。

参考文献:

[1] 葛莘.“吐鲁番市建置沿革”吐鲁番市文史(第六辑)[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2)。

[2] 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村村民提供的民间口述史资料基础上整理的材料[Z].2010,(7)

[3] 毛拉(Mawla)伊斯兰教职教士的称谓,来源于阿拉伯语Mawla,旧译“满拉”、“曼拉”。

上一篇:“问”得源头活水来 下一篇:论《西游补》项羽部分与《史记》的互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