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片阅读的天地

时间:2022-05-10 08:38:32

给学生一片阅读的天地

摘要:课外阅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它是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补充。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学好语文,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佳境。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那么怎样让学生喜欢阅读,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呢?

一、课文为“饵”,拓展阅读。

现在的学生课外书很多,大多数是家长望子成龙,盲目买的。书多了也不知道怎么去看,只喜欢看一些小人书、故事性强的漫画书,看完了就完了,效果并不明显。老师推荐的书,只有个别学生能根据要求去看。刚学完《迟到》这篇课文时,老师趁热打铁问学生:谁知道作者的相关资料?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用低沉的声音告诉学生:“林海音是位台湾著名的作家,他的父亲在她十六岁时就去世了……其实父爱对林海音的影响何止这些,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谢了》的节选,只是写了林海音小时候其中的一件事。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去看看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谢了》,那里面有更多的让我们感动的生活小事”。老师的话刚说完,教室里立刻发出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不难看出学生们想看这本书的兴趣很浓。等老师上第二节课时,学生带来的资料令老师大吃一惊。学生们个个把手举得高高地,向老师汇报看林海音作品的结果。学生通过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既解决了课内的知识,又拓展了课外知识。借着学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又推荐了林海音的散文和故事书,学生更是兴致勃勃。

精密联系课文内容,引伸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拓展。拓展阅读正是符合了“教学与活动的统一”这一教学策略。这种阅读方式既能丰富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二、培养兴趣,自愿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1、榜样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根据小学生都仰慕英雄、名人的心理特点,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读书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他们能有伟大成就的关键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学生身边同龄人读书的事例,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更大。优秀生的阅读习惯好,阅读量大,收获也大;学困生没有养成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阅读量少,很多人根本就不读课外书,读不出什么收获。要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使每位学生真正感受到读课外书的重要性,如果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课外阅读,班里很快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2、家校配合。为了扩展读书空间,在学期初召开的家长会上,老师要向学生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学校的阅读规划,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做到“三个一”:每天陪学生读一会儿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为学生挑选一批可读性强的书。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学生有书可读,天天乐读,阅读习惯就能逐步培养。

三、朗读激趣,喜欢阅读。

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课堂上要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刘湛秋抒写的优美散文《三月桃花水》,让学生美美地读这篇课文,再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读中感受春水的美。在学生兴趣盎然时,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赞美春天的散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喜欢的段落读出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四、内引外联,精选阅读。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课堂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教学的桥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就应该有开放的意识,准备一些和课文学习有关的材料进行补充。如教学《雷锋之歌》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雷锋的故事,为学习本课酝酿情感。课堂上,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课后,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雷锋》,让学生品读一星期后,召开“雷锋故事会”。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实现了教材和课外书籍的衔接,使学生获得了最佳的读书效果。

五、活动增趣,自由美读。

教师要开展各类课外阅读活动,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走进书海,增强阅读兴趣。特别在和学生进行读后交流时,引导学生在古今中外浩瀚的文学之海中去领略名家的风采,学会收集、整理、五花八门的知识信息。要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语文书再厚,课文再多,也是有限的;课内的阅读教学是无法替代课外阅读的。只有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本领运用到读书实践中去,多读文学名著,多接触各种有益的报刊,才能让学生从读书中积累语言,培养人文素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把握课内外的一切有利时机,让他们以自主的,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变教师的主观愿望为学生的主观要求,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给学生提供一片阅读的天地,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好语文,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佳境。

上一篇:如何让课外阅读课堂化 下一篇: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