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环块类零件加工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30 03:27:22

外环块类零件加工策略研究

摘 要:在各型号发动机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涡轮环块类零件,环块类零件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目前,各型发动机均已尝试涡轮环块类零件的加工,新型发动机中的环块类零件结构与原型类似零件相比,不仅壁更薄,精度要求更高,结构也更加复杂。现以某型号典型外环五级转子外环底板为载体,从控制外环块切断前变形为出发点,分析影响薄壁环件变形的主要环节,找出影响环件变形的因素,制定工艺措施,控制外环块切断前的变形,为薄壁锻件类外环块零件的加工摸索出合理的工艺路线、加工方案。

关键词:薄壁环块;变形;控制措施;工艺方案

1 概述

现新型涡轮外环块采用了一种新材料铸造件(K465)。由于外环块类零件精度要求高,为大直径薄壁环块零件,整环加工存在变形,加工中容易产生震颤等,切断为段后再次产生变形。加工装夹时存在无压紧面、装夹困难,需制作一定的工装夹具以满足加工要求,但在新机研制中派制专用夹具影响加工周期又浪费,有必要进行外环块类零件加工策略研究,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工艺路线及采用预留各种定位安装边结构方式,以解决新结构涡轮外环块零件的加工并减少切断前零件变形。

2 研究内容或试验

2.1 零件的结构特点

涡轮外环块类零件设计结构分为环块内表面焊蜂窝、环块内表面喷粉末涂层两种结构形式。一~五级转子外环底板结构特点为尺寸全部加工完成后,内表面焊接蜂窝形成组合件。

一~五级转子外环底板零件最大外径在Ф868~Ф1088.6mm之间,一级转子外环底板直径最小,五级转子外环底板直径最大,外环材料均为GH536,零件结构见图1。

2.2 影响转子外环变形因素分析

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机加过程,存在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外环变形:

2.2.1 材料去除量大。五级转子外环底板毛料为锻件,毛料为圆柱环结构,外径:Ф1099±1mm,内径:Ф1033±1mm,精车后最小壁厚仅为1.2mm。材料去除量大,内表面最大毛料去除量为35.5mm,粗加工时切削力大,虽然在粗加工后安排了去应力热处理,去除了一部分内应力,仍然不能充分去除毛坯材料应力和加工应力,半精车后又进行车槽、铣减重槽等加工,铣减重槽时的加工余量有3.5mm,去除量仍然很大,车铣型槽后产生了二次加工内应力蓄积在零件内部,经过线切割分段后,加工应力释放,环块变形。

2.2.2 系统刚性弱,加工过程易产生变形和让刀现象。五级转子外环底板尺寸大、壁薄,精车车削时系统刚性差,加工时存在让刀、振动等现象。若车削夹具仅采用简单的止口定位、压板夹紧结构,只能起到简单定位、压紧作用,没能增加切削系统刚性,加工后零件将产生变形,装夹方式也是造成零件变形的因素。

2.2.3 切削走刀路径的安排。零件大端正、反端面均有环槽,精车时应合理安排切削走刀路径,若切削走刀路径不合理,将影响零件切削加工后内部残余应力的状态,使应力释放后,零件变形增大。

3 工艺试验

3.1 工艺路线安排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结合薄壁环形件的加工模式,五级转子外环底板工艺路线安排如下(其余一~四级转子外环底板主要工序工艺路线相同):毛料――粗车一端――粗车另一端――稳定处理――修基准――半精车一端――半精车另一端――精车一端――铣加工半圆槽及钻孔――去毛刺――精车另一端――铣加工小端面槽――去毛刺――洗涤――中间检验――线切割――去重熔层――洗涤――终检

3.2 关键工序分析

精车一端工序加工内容见图2(为加粗轮廓线),机加后径向壁厚仅有1.4mm,内孔及外圆对基准面均要求跳动0.05,同时需加工出正、反两处环槽,工序加工余量为1mm(环槽处除外),工序加工表面多,是形成最终型面的工序。本工序减少变形的关键是切削走刀路径的安排。实际加工选用数控设备,在意大利立车(PIETRO)上进行。加工去除内表面和外表面余量时,采用分层均衡去除余量的方式,并采用对称去除内、外加工余量的方式;切削相邻的表面时采用相对或向背的走刀方向,精车一端实际切削走刀路径见图2。为防止车环槽后外侧搭头,将内、外径及端面各留有0.1mm的加工余量,加工完上表面环槽后,先加工根部⑨,再按走刀路径规定方向加工部位⑩,最后再按规定的走刀路径去除内、外表面0.1mm的加工余量,可达到减少变形的最佳效果。

精车另一端工序加工内容见图3(为加粗轮廓线),机加前径向壁厚仅有1.4mm,壁厚薄,现内型面已加工完成,因零件的椭圆变形,本工序加工难点为保证与已加工面的尺寸1.2±0.07(序号⑨)。为使零件达到一理想状态后再车加工,应使用带有径向辅助支撑的夹具支撑内表面D,且夹具支撑面的高度应达到零件轴向高度的三分之二。系统刚性增加的同时消除零件椭圆变形,按此状态车加工零件,加工后可满足1.2±0.07的尺寸公差要求。铣加工小端面槽工序即铣减重槽时也应采用同样的支撑装夹方式,以保证减重槽尺寸公差。

4 结束语

外环块类零件加工研究选择了五级转子外环底板为典型件,通过对其工艺规程的优化、走刀路径的优化研究,带有径向辅助支撑的夹具使用,对粗加工及半精加工过程的控制,变形状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新型涡轮外环块采用了一种新材料K465(铸造环块),针对K465材料硬,难切削加工的特点,通过对工艺路线进行改进,工艺规程中增加线切割内圆及线切割外圆工序,去除大部分环块加工余量,留有小余量后再进行车削加工,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刀具成本。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 下一篇:为网络云化提供全方位支持中兴通讯诠释SDN/NF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