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时间:2022-10-30 02:17:31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西药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辨病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溃疡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R57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30-0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科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不明,主要为发生在结肠黏膜层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并可向近端扩展,以至累及整个结肠,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或腹泻,病情轻重相差较大,多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治疗上比较棘手。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上述时期门诊和住院患者86例,经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的UC(活动期),均符合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中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22~68岁,平均39.8岁;病程7个月~13年,平均5.3年,对照组34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5~70岁,平均40.2岁;病程10个月~15年,平均5.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应予易消化、少纤维和高维生素清淡饮食,禁食生冷油腻辛辣腌熏等刺激性食物;避风寒,勿劳累,病情严重者及时补液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柳氮磺吡啶每次1g口服每日4次,用药30d后,改为每次0.75g每日4次,用药15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湿热伤中型,证见腹痛泄泻,泻下急迫,灼热,小便短热,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选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5g,黄芩12g,黄连12g,木香9g,甘草10g,车前草15g,白芍12g);疫毒壅盛型,证见大便频数,里急后重,下痢鲜紫脓血,舌质红降,苔黄燥,脉滑数,选用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5g,黄连12g,黄柏12g,秦皮12g,金银花18g,地榆12g,丹皮12g,芍药12g,甘草9g,木香9g,槟榔12g);脾胃虚弱型,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厌油腻,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6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9g,陈皮12g,扁豆6g,山药9g,薏苡仁12g)。

1.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慢性结肠炎疗效标准判定,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1.4 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近期治愈32例(61.15%),有效15例(28.18%),无效5例(9.16%),总有效率90.14%;对照组近期治愈8例(23.15%),有效14例(41.12%),无效12例(35.12%),总有效率64.17%。治疗组近期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上属肠癖、痢疾、泄泻等范畴,主要病因为外感时邪内伤饮食及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病位在肠,与脾胃关系密切。病机为湿热、疫毒之邪结于肠腑,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司而致腹痛腹泄,甚则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而为脓血便,迁延日久可致脾胃虚弱,肾阳衰微。本病多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治疗上比较棘手,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莲子具双向调节肠胃功能有效治疗便秘失眠之研... 下一篇: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脓胸3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