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30 12:16:05

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摘要]融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经济运行和投产达效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融资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和更加复杂。试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并探寻融资障碍的原因,旨在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即通过完善间接融资体系,构建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途径,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218-01

一、中小企业融资障碍

(一)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渠道狭窄,银行借款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例过高,外源融资比例相对不足;外源融资中缺乏直接融资渠道,间接融资主要还是依赖于金融机构的贷款。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

(二)融资能力低下。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银行不愿贷款。众多的小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其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而新产品开发也跟不上,企业缺乏发展后劲,企业管理家族化,抗风险能力不强,偿还货款信誉不高,使金融部门对其贷款存在很大顾虑。

(三)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之一,它以地方和中央预算拨款为主要担保资金来源,设立具有法人实体资格的独立担保机构,实行市场化公开运作,接受政府机构的监管。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一,这一规范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虽然有些地方先后成立了几家担保公司,但实力不强,而且手续复杂,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缺乏可供抵押的不动产等财物,很难找到有实力的担保者,这样中小企业贷款难已经成为这些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二、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原因分析

(一)体制上的歧视。在现行企业债券行政审批制下,近几年中小企业发债几乎为零,直接受到歧视性对待。在股票市场上,一批遵纪守法、经营状况良好并为社会发展所需、但资本金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直接被排除在股票融资市场门外。

(二)企业信用偏低。信用度较差,信用等级不高,成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目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体信用度差,信用等级偏低。首先是不少企业老板本身信用观念淡薄,不讲诚信,造成银行“恐贷”。其次,银行为降低经营风险,都制定了详细的信用等级评价标准,规模以下企业因其规模小、资产少,管理欠科学等诸多不足,造成了信用等级较低,从而难贷到款。

(三)社会服务体系欠缺。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几家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组成,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占有垄断和主导地位。首先,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结构使得中小企业在外部融资时更侧重于向金融机构借贷,而无法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本;但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上的偏好,这又决定了贷款融资难以有效地满足中小企业的高风险以及长期性的资金需求。其次,由于大银行在贷款市场上的高度垄断、中小银行还没有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以及国家长期不重视中小银行的发展等原因,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并没有很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最后,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银行开始普遍重视信贷资产的安全问题,银行开始收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四)中小企业缺乏技术进步与创新体系。中小企业大多生产轻工类、资源消耗型产品。如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行业80%以上的产值,家具行业中90%以上的产值均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一是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技术源主要来自企业外部,很多中小企业本来就是大企业的附属企业,长期为大型企业配套生产单一产品,技术设计由大型企业提供,由此形成技术惰性。二是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较松散,缺乏相应的信息沟通。三是中小企业之间联系较少。四是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体系的培育支持力度不够。

三、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完善间接融资体系。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不足的问题,关键还是建立和培养愿意为之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往往带有社区性质。这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最能充分地利用地方的信息。最容易了解到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这一金融服务业的障碍。在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权力集中、机构收缩留下金融服务空白的情况下,适当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步伐,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最有效措施。

(二)构建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构建多层次的直接融资体系主要做到:一是规范直接的企业产权市场,稳步解决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实现股权的全流通。二是发展投资基金市场,大力发行包括可转换债券在内的各类企业债券,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方式。同时,应逐渐允许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三是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应该考虑推出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期货品种。要加快金融工具的创新,允许多种金融工具的出现,积极制造条件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同时管理层要加强对创新金融工具的有效管理。

(三)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可以考虑由地方政府出面,在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配合下投资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和中小企业负责人信用档案,并与各金融机构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再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法人代表资信评级制度和企业总体资信评级制度,强化企业信用观念,以信用等级确定是否贷款和担保。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第一,实行税收优惠。我国政府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对中小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如降低税率、提高税收起征点、税收减免、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等,以补充某发展资金。这样做短期内会带来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但可能会帮助一批有前途的企业迅速成长起来,给政府带来长远利益。第二,构筑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加快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找准产品、找准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扶持性的综合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捷,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理论、实证与国际比[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刘新华、线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理论述评[J].经济学家,2005(2):105-111.

[5]余鹏翼、李善民,金融抑制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4(9):50-53.

[6]孙秀玲,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06(9).

[7]宗苗淼,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N].燕赵都市报,2008-05-12.

上一篇:中水在生活中的利用浅析 下一篇:城市化进程中的长春市历史保护区保护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