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城“点杆”:农耕文明的膜拜

时间:2022-10-29 11:51:56

代王城“点杆”:农耕文明的膜拜

蔚县的年俗活动与别地儿有所不同,在别的地方过完正月十五即为结束,唯独蔚县要等代王城二月初七点杆祭雹神活动后,整个年俗活动才告结束。代王城二月初七点杆,历史久远,相传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地处北方塞外,二月初七这一天,代王城的天气依然寒冷,但一大早,十里八村通往代王城的路上行人却已是络绎不绝。年轻的小伙儿骑着时尚的电动车或摩托车一路向前,后座上俊俏的媳妇抱着的小小子,虽然冻得小脸通红,还挂上了两条青鼻溜儿,然而神情却是兴奋的;老人们虽然没有年轻人的潇洒,却也三五成群地踱着方步前行,优哉游哉地谈论着去年的收成及对今年年头旱涝的预测;姑娘们更是趁此机会穿戴整齐过年的新衣,花枝招展的打闹着一路行来一路秀……

前不久降过的一场春雪刚刚融化,大街小巷上,不管是水泥路还是土路都已变得泥泞不堪,几乎没有下脚的干爽地儿,人们只好踮起脚尖,努力的曲折前行。街道的两旁则摆满了摊点,各种风味独特的小吃吸引着路人的目光。瞧,这边是有名的蔚县豆腐干,盛在一口咕嘟嘟冒着热气的铁制大锅里,停下来的人们三三五五的围在锅周围,拿起筷子相中哪块便直接夹起来放在嘴中,天儿是冷的,但心已变得温暖。而那边厢的 摊边,一位大老爷们儿吃得腮旁子都鼓了起来。还有卖五香瓜子的,卖炸油饼儿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在代王城,点杆和赶集是分不开的。二月初七,是点杆的日子,同时也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个集日。

关于点杆的由来,在民间流传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代王城为古代国治,始并没有集市,后迁入古代东堡的七甲张拥有了百顷良田,年复一年耕作,休养生息,始成富甲一方的张家大户,其库存五谷杂粮千石万石,其仓储绵绵白麻千斤万斤,但其欲谷米出手、白麻上市还需车拉马驮运往五里外的西北江集市进行交易,因此七甲张萌发了门前建市的念头。始初七甲张仗财大气粗串庄走堡张贴代王城开集的告文,承诺凡上市代王城的各种商品,当日售不完的,张家均以市价收购。但开集后市场仍然不够热闹,街面依旧冷清。为此,七甲张独资架起了一座连接河南河北的壶流河大桥,引来了北坡千家万户来代王城赶集。从而代王城集市之繁荣居蔚县城、西合营等集市交易额之榜首。代王城五日一集为二、七日,却未料到村民讲究“坐正月”、商家讲究“守正月”,正月初二不能开集,何日开集?为此张家只好筹谋借二月二龙抬头之吉日为民热热闹闹唱五天祈雨戏,二月初七红红火火点杆开集。

而所谓的点杆,就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七的晚上,在代王城镇西南的一块农田里燃放杆炮。杆炮是在长长的直立木杆上,捆绑数根横担,平年12层,闰年13层,每层绑上不同花炮。

虽然点杆是在晚上,但准备工作一大清早便开始了。代王城本镇五个村的绑杆能手们各有分工,有的负责绑杆,有的负责立杆,有的则负责砍伐紫金树。绑杆看似简单,其实内里的讲究颇多,既要每层绑的各有特色,点燃时更不能中间熄火,这可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

天刚一擦黑,集上的人群便都蜂拥着围在了点杆现场,那场景,人可不是多,那可是相当之多,正像宋丹丹在小品中所形容的那样,那可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而精明的小商贩们则已早早地支起了摊子,五香瓜子、糖葫芦不一而足,觊觎着大人们的钱包,勾引着孩子们的馋虫。

其实,点杆的日子除了恰为集日之外,其由来有着一种更为权威的说法。有古书记载:清光绪十三年,印光大师朝五台,至蔚州,所见蔚州夏秋间,每雨必有小雹,如小豆者,其村小庙必有僧王,夏秋时不许闲人入庙,僧人按时诵经咒,多为“念苗经”。可见历史上蔚州除了十年九旱,每年雹灾也很严重。村民为了“虔诚恳祷及时雨而降,精专祝祭免冰雹以敛收”,便有了自己独特的祈雨活动和“点杆”祭雹神活动。

正式点杆前则是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有蔚县剪纸展示,也有蔚县秧歌表演,更有轰轰烈烈充满了古朴与神秘色彩的祭祀祈福活动。杆炮燃放时,焰火礼炮造型各异,犹如“百鸟朝凤”、“飞流直下”、“五谷丰登”……再配以之前方斗、紫金树上五颜六色的烟花,真是异彩纷呈,赏心悦目。

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敬雹神的习俗,但其形式大都是龙王庙里祭雹神,唯代王城独特,在农历二月初七这天以点杆的形式来祭祀雹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蔚州人民勤劳淳朴、重视农业生产的农耕文化传统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通常每年点杆前都会进行传统民俗表演,表演者们在下午三四点钟便早早上妆完毕,其形象诙谐搞笑,而其脸上涂画的『五毒图案更是色彩艳丽,惟妙惟肖。民间将青蛇 、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五种动物合称『五毒,表演者在表演中相互扭打、缠斗,有驱邪避毒之意。

上一篇:小五台山上植物带谱的神奇显现 下一篇:暖泉打树花:需要亲历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