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作文教学新策略

时间:2022-10-29 11:01:43

基于网络:作文教学新策略

基于网络运用的中学作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以及人为搭建“网络平台”——专题作文网站,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淡化密集细碎的阶段性目标,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实现全程性的思考与交流,优化学生的写作心态,以弥补实体写作环境的“先天不足”。

1.基于网络,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

1.1 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面对无限广阔的写作对象。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开放性特点日益突出。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BBS论坛等网络平台,学生的写作对象就不会局限于教师,不会单一地来自教育内部,学生在论坛上发表一个作文帖子,老师、同学、家长及社区人员等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该学生将接收到海量的读者的建议、赞美、批评……学生将获得类同于“发表”的成就感,并且领略到写作是有回应的,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1.2 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使学生面对无须设防的写作对象。在网络写作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申请的虚拟角色例如小狐狸、蔷薇等正无所顾及地畅所欲言,表达真实的自己。即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重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不必担心带来什么“后遗症”。也就是说,在网络化的写作环境中,可以真正实现“童言无忌——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学生可以写平时不敢写的,例如辈分间的“犯上”;可以写平时不便写的,例如成长中的困惑;可以写平时不好写的,例如冲破传统“道德”的藩篱……我手写我心,释放自己的真实形象与思想不仅是对作文本真的回归,也是对个人心理健康的积极保养。

1.3 利用网络的对话功能,使学生面对指向交际的写作对象。在实体环境中,尽管老师做了将学生的作文在全班、全校范围内展出等工作,读者群有所扩大,但学生仍然很难及时接受到读者的反馈信息。而网络的优势,不仅在于提供了为数众多的欣赏者,更在于提供了一个让写作主体和写作对象及时沟通交换意见的平台。读者在夏津六中贴吧上看到一篇文章,可以马上回帖,发表自己阅读后的感想、建议或者对其中的论点提出商榷……同时也可通过网络短消息、EMAIL等方式与作者取得联系,进行单独的咨询与交流。因此,教师迫切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和养成网上交流的技能、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作文观:作文并非是艺术品,而是与读者沟通的媒介。那么,抒情就不是为抒情而抒情,而是排遣情感、交流感情;说明不是为说明而说明,而是向他人澄清事物的本质;议论不是为了议论而议论,而是为了交锋智慧、辩明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正确的使用网络,培养了正确的上网习惯。

在网络化的写作环境中,我们可以欣喜地感觉到这种变化:

学生看到自己的观点有人反驳,就准备论据再写一篇文章进行回应。

学生与好朋友感情上出现嫌隙,现实中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写一篇文章发在论坛上体现自己的诚意。

学生看到论坛上学生就某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就兴趣盎然地投身到这场头脑风暴中。

学生接受家长的邀请写了篇文章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

……

2.基于网络,淡化密集细碎的阶段性目标

2.1 利用网络的“自然聚焦”特点,鼓励冒险。在实体写作环境中,符合阶段性目标训练体系的形式规范的文章,哪怕缺乏创意,缺乏个性,缺乏吸引力,也能得高分。而在网络环境中,只有形式或内容有创意的文章才能刺激大家的兴奋点,引起大家的关注,赢得大家的欣赏。因此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鼓励学生在作文的内容与形式上大胆创新、大胆冒险……少写一些教科书上单元目标的代表性文章。事实上,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种种新的文学流派不都是大胆尝试、大胆冒险后取得成功吗?

2.2 利用网络的“视觉泛化”功能,允许错误。在网上浏览文章,浏览者的视觉是“泛化”的,不可能一字一句精细地阅读。这种网上阅读的客观现象直接促成了网络作文教学的教学理念,那就是坦然面对学生的错误,承认错误是学生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后的必然附带品,允许错误的存在。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中的作文教学,在“举三反一”的教学理念下,不提倡把每篇作文刻意修改成精品,而提倡在经常性的愉悦写作中,学生的总体写作水平趋向提高。

允许错误、缺陷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密集、细碎的阶段性目标的一个挑战。

3.基于网络,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

3.1 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优势,使得学习者在拓展的阅读过程中,可以广泛收集与阅读文本相关的信息,并结合自身的体验实现阅读文本语境的重构,实现学习者认知、观念、经验的重构。

另外,我们也要利用网络,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在一起,促进各种学习空间的彼此互相连通,打破各种学习空间的封闭性,实现在各种环境下更为广泛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换。

3.2 提供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我们要在网络上创设专门的“平台”——网络志愿者,教师,或者热心教育的人士,都可以在“网络志愿者”这个栏目中注册成为导师。他可以接受或选择任意一个学生的辅导请求,对于学生来说,他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教师申请他成为自己的作文导师,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相互平等的。

4.基于网络,实现全程性的思考与交流

4.1 突破时空的限制。大家即使相隔“十万八千里”,也可以通过网络同步交流写作构想,对对方的草稿提出合理建议……因为网络能把学生的文稿及时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因此,无论是成文前,还是成文中,还是成文后,只要学生愿意,他们都能进行同步地至少是异步(交流对象暂时不在网上)地交流。

4.2 扩大交流范围。如前所述,现实环境中的交流通常是一对一的交流,而在网络环境中,通常是一对群的交流,并且这个群的数量可以达到让你惊讶的地步。

4.3 和谐交流的氛围。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虚拟身份受现实的影响较小,在网上,你的“地位”没有任何作用,不论你是教师还是学生,不论你腰缠万贯还是一介贫民,都会享有平等的话语权。你的话语是否受欢迎很少有“地位”的光环作用,在虚拟社会里,要得到网民的尊重,你的话题是否吸引人靠得是技术与智慧。

上一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下一篇: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