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的控制探讨

时间:2022-10-29 09:49:29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的控制探讨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多年来监理的经验,以及结合工程概况,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

我国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由于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热会产生的较大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会产生混凝土结构的有害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监理的控制主要是浇筑混凝土水化热和内外温差过大可能所带来的一系列质量问题而必须采取的技术控制。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结合实际进行控制。

1工程概况

沭阳市区某商用综合办公楼,其地下2层,地上10层,楼高43.6m,建筑面积34000m2,基础平面尺寸为48m×48m,基础埋深12.0m,厚度2.2m,局部厚度2.8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0。

2事前监理

监理工程师必须抓好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认真监理审核每一项工作。主要包括审查总承包商和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及专业测温单位的资质等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和测温方案、审查原材料及其配合比,保证施工有序进行。

2.1审查总承包商和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及专业测温单位的资质等级、营业执照;审查施工单位质保体系、计量认证合格证、试验室定级证书及各项管理制度;审查项目负责人、专业工种等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确保施工队伍具有能完成本工程并确保其质量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2.2审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测温方案。从施工全局出发,根据各种具体条件,拟定工程施工方案,确定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十分重要。最后选定最优的施工方案,形成一个共同遵循的指挥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并监督其实施。

2.3原材料控制组成混凝土的材料有水、砂、石和水泥。其中,水泥是最重要的材料。水泥进场时,监理工程师要检查其出厂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单,并按规定取样送检。对于砂、石料,监理工程师通过实验报告单和用肉眼观察控制其含泥量不超过《规范》的要求。

此外,为了防止水泥水化过程中热量急剧的释放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①水泥: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②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③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④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2.4配合比控制混凝上配合比是保证混凝上达到设计等级的关键。在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审核商品混凝土厂家报送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书”中各种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及其质保书的情况,如配合比报告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附件是否一致,特别是水泥的用量与一般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比较是否太多或太少,此外,监理部还要采取随机抽样复试,确认是否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

3事中、事后监理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常用巡视、旁站、平行检验等控制手段,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来进行监控。在施工中应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控制:

3.1对原材料的投料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计量,特别是外加剂的投放量应准确。监理单位应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检查混凝土搅拌单位的计量器具,确保计量器具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保证混凝土的投放和搅拌质量。

3.2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定期对骨料的含水量、坍落度、出盘温度进行检测,从而及时调整配合比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避免拌和物出现较大波动,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3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方法,事先应周密考虑。对于大体积、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必须事先确定浇筑方案,分层、分段要合理;层、段间的间隔时间要计划好,在前一层、段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后一层、段的混凝土,振捣器要插入到下一层。在分层下料浇筑时,要控制好浇筑分层厚度,不能超过振捣器的作用半径,且要保证振捣上层混凝上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上至少50mm,使上下层结合成一体。

3.4振捣方式的质量控制。监理单位可督促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及其施工规范等事前做好施工方案,并及时向所有操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预防因振捣方式不对而造成的混凝土分层、离析、表面浮浆、麻面等质量问题,进而尽可能降低混凝土成型硬化后出现裂缝的概率,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3.5二次振捣或多次搓压表面。大体积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掺加多种外加剂及掺和料,一般情况下缓凝4h左右,这段时间已浇筑混凝土表面因环境及水泥水化作用失水较多,容易产生收缩裂缝,经初凝前二次振捣或多次搓压表面,能有效防止表层裂纹,且通过留置的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提高5%左右。

3.6在振捣过程中,防止出现漏振、过振、混凝土坍落度过大等情况。现场监理工程师要随时检查模板、钢筋的位置和牢固度,有跑模和钢筋移位情况应及时处理,特别注意混凝土浇筑中杯口预留、后浇带处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对结点部位不同等级混凝土要严格检查控制。

3.7施工缝的留置和接槎处理。混凝土结构多要求整体浇筑,但是往往由于技术及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当停顿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前后浇筑的混凝土接槎部位便形成施工缝。施工缝是构件的薄弱部位,其位置应根据构件的受力状况,在施工方案中就应事先确定,不能随意变更位置,施工缝处板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监理工程师应判断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否已达1.2Mpa以上时,并检查施工缝处凿毛、清理、接浆情况。

3.8减低温差,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要在浇筑层中埋设冷却水管进行初期冷却,混凝土温度与水温之差控制在25℃左右,管中水的流速为0.6m/s,水流方向每2h调换一次,每大降温不超过1℃。

3.9养护监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大,不及时养护,易造成干缩裂缝。混凝上浇筑完毕,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人及时派专人做好养护工作,结合不同季节和晴雨天气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参考文献:

[ 1] 范品刚, 李远义. 建筑工程安全监理的工作实践内容、问题、对策[ Z]2008

[ 2] 李士轩.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手册[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 3] 佚名.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 4] 杨效中, 漆贯学. 建设工程监理安全责任实例[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下一篇:有关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