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穴位电针治疗偏头痛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时间:2022-10-29 09:10:40

不同穴位电针治疗偏头痛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电针丘墟穴和天枢穴对偏头痛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将27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8例,采用电针丘墟穴治疗;对照组137例,采用电针天枢穴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即时有效率为70.3%,对照组为58.4%,两组比较,P

[主题词]电针;偏头痛/针灸疗法;穴,丘墟;穴,天枢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8-0557-04

中图分类号:R 246.6

文献标识码:A

偏头痛是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神经性头痛,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烦躁不安。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饮食、内分泌紊乱及紧张、饥饿、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对偏头痛的治疗方法多采用西药,但由于容易产生依赖性和毒副作用,其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以其经济、有效、副作用小等优势逐渐被人们接受。本文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临床项目》之一的“电针丘墟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3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资料,观察电针丘墟穴和天枢穴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方法,探讨患者的自身状况和电针穴位是否影响偏头痛即时镇痛效果和远期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个研究中心共观察了275例偏头痛患者,均按就诊顺序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38例,其中男61例,女77例;年龄(33.96±12.90)岁;病程(37.20±53.97)月;脑力劳动者74人,体力劳动者64人;无先兆偏头痛100例,有先兆偏头痛38例;疼痛评分3.04±1.09;头痛程度得分3.94±1.23;疼痛时间得分2.77±1.26;发作次数得分3.46±1.48;伴随症状得分1.31±0.61。对照组137例,其中男64例,女73例;年龄(34.14±12.87)岁;病程(36.00±62.34)月;脑力劳动者65人,体力劳动者72人;无先兆偏头痛105例,有先兆偏头痛32例;疼痛评分2.91±1.02;头痛程度得分3.62±1.27;疼痛时间得分2.55±1.13;发作次数得分3.33±1.31;伴随症状得分1.31±0.59。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诊断分型、病程、疼痛评分、头痛程度、疼痛时间、发作次数和伴随症状的比较,均P>0.05,两组有可比性。观察4周时,失访7人,失访率2.6%;随访3个月时,失访11人,失访率4.0%;随访6个月时,失访18人,失访率6.5%。

1.2诊断标准

采用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Society,IHS)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诊断无先兆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

(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有5次发作符合b~d项标准。b.头痛发作持续时间4~72小时。c.头痛至少具有下列特点中的2项:①局限于单侧;②搏动性质;③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④因上楼梯或其他类似日常躯体活动而加重。d.头痛期至少具有下列中的1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怕声。e.至少具有下列中的1项:①病史、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不提示症状性头痛;②病史和(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提示症状性头痛,但可被适当的检查排除;③有症状性头痛的表现,但偏头痛首次发作与症状性头痛在时间上无明确关系。

(2)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有2次符合b项发作。b.至少具有下列4项特点中的3项:①有1种或多种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表现为局灶性大脑皮层和(或)脑干的功能障碍;②至少有1种先兆症状逐渐发生,持续时间超过4分钟,或者有2种以上先兆症状连续发生;③先兆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如果先兆症状超过1种,症状持续时间则相应增加;④头痛发生在先兆之后,间隔时间少于60分钟(头痛可以在先兆之前或与先兆症状同时发生)。c.至少具有下列各项中的1项:①病史、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不提示症状性头痛;②病史和(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提示症状性头痛,但可被适当的检查排除;③有症状性头痛的表现,但偏头痛首次发作与症状性头痛在时间上无明确关系。

(3)纳入标准

①符合无先兆偏头痛或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②处于头痛期患者;③年龄15~65岁;④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每月发作≥1次。

(4)排除标准

①低血压患者。②有癫痫、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史或精神病史。③治疗前1月内服用其他防治偏头痛的药物或激素,可能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的患者。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者。⑤某些特征人群如孕妇、妊娠期患者等。⑥与本研究有关的其他需排除的因素.a.排除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如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内分泌代谢病、变态反应、中毒等;b.排除五官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青光眼、中耳炎、鼻窦炎、智齿冠周炎等;c.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如颅内感染、脑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2 治疗方法

2.1试验组

选择丘墟穴为针刺穴位。不论一侧或两侧偏头痛均取两侧的丘墟穴(便于电针两根导线的连接,又不增加干扰因素)。毫针针具均采用中美合资姑苏针灸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瑞琪儿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30 mm×40 mm。电针仪采用北京华卫产业开发公司生产的韩氏LH202H型穴位神经刺激仪。采用直刺管针弹入法。进针后将管退出,再将针刺A15~20 mm左右,用捻转和提插的手法找到明显得气的感觉,然后在针柄上连接电针仪的导线,打开电针仪电源开关,确定好波型(疏密波)、频率(100 Hz),再将强度按钮由零位渐渐调高至病人能够耐受的强度为止,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如果病人感到强度减弱,可适当调节强度,至病人能够耐受为度。每日针刺1次,5日为一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2天,共治疗4个疗程。

2.2对照组

选择天枢穴为针刺穴位。使用仪器、电针方法、留针时间和疗程与试验组相同,只是针刺深度为20~30 mm左右。

2.3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采用四格表资料的;(。检验、两

样本比较的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治疗前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诊断分型、病程等。

(2)疼痛评分:采用直观模拟标尺(VAS)计分法,0为0分;>0而≤2 cm者为1分;>2 cm而≤4 cm者为2分;>4 cm而≤6 cm者为3分;>6 cm而≤8 cm者为4分;>8 cm而≤10 cm者为5分。

(3)采用孙氏标准对患者治疗前的头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和伴随症状评分。

头痛程度:不头痛0分;发作时不影响工作2分;发作时影响工作4分;发作时需卧床6分。

疼痛持续时间:不头痛0分;数分钟到2小时为1分;2~6小时为2分;6~24小时为3分;24~72小时为4分;大于72小时为5分。

头痛发作次数:以月计算,不发作0分;每月发作1~2次2分;3~4次4分;5次以上6分。

伴随症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等3项或以上3分;伴2项02分;伴1项1分;无伴随症状O分。

治前积分:由上述头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和伴随症状4项评分相加得出。

(4)即时镇痛效应指标:采用上述VAS计分法对第1次治疗后的疼痛评分。

(5)治疗4周、随访3个月和6个月观察指标:采用上述孙氏标准记录治疗4周时、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的头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和伴随症状评分,并计算其积分。

3.2疗效评价标准

(1)即时镇痛效果:(治疗前疼痛评分一治疗1次后疼痛评分)≥1为有效;(治疗前疼痛评分一治疗1次后疼痛评分)

(2)治疗4周、随访3个月和6个月效果:治疗后积分比治疗前积分减少20%及以上为有效;治疗后积分比治疗前积分减少20%以下为无效。

3.3 治疗结果

(1)两组偏头痛患者的即时镇痛效果比较见表1。

对两组患者的即时镇痛效果进行比较,x2=4.241,P=0.0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试验组效果更好。

(2)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后、随访时疗效比较见表2。

治疗4周后两组比较,x2=14.950,P

(3)影响偏头痛治疗效果的因素

分别对电针治疗偏头痛的即时镇痛、治疗4周、随访3个月和6个月效果进行性别、年龄、职业、诊断分型、病程、组别、疼痛评分、头痛程度、疼痛时间、发作次数和伴随症状的单因素相关分析,选出相关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保留变量α=0.05,剔除变量α=0.10)。各种因素的赋值见表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注:常数表示影响因素的量为O时,个体有效和无效概率之比的自然对数。B是回归系数,表示因素改变一个单位时Logit P的改变量。B=0,说明此因素不影响疗效;B>0时,说明因素的赋值越大疗效越高;B1时,说明因素的赋值越大疗效越高;OR

从表看,电针治疗偏头痛即时镇痛效果与职业、疼痛评分和发作次数有关。从事体力劳动人群的即时镇痛效果不如脑力劳动人群;治疗时疼痛评分越高即时镇痛效果越好;偏头痛发作次数越多即时镇痛效果越明显。

电针治疗偏头痛4周时的效果与组别、职业、头痛程度、发作次数和伴随症状有关。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从事体力劳动人群的疗效不如脑力劳动人群;治疗时头痛程度越重效果越好;偏头痛发作次数越多效果越明显;伴随症状越多疗效越好。

电针治疗偏头痛随访3个月的效果与组别、头痛程度和发作次数有关。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时头痛程度越重效果越好;偏头痛发作次数越多效果越好。

电针治疗偏头痛随访6个月的效果与组别、职业、头痛程度、发作次数和伴随症状有关。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从事体力劳动人群的疗效不如脑力劳动人群;治疗时头痛程度越重效果越好;偏头痛发作次数越多效果越明显;伴随症状越多疗效越好。

4 讨论

由于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既往采用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报道并不鲜见。有采用毫针、电针、透穴、火针、水针、刺血以及针药结合等多种针灸方法,在穴位选择上也有局部选穴、局部和远端相结合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良好效果。本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的临床单穴验证项目之一,所以在穴位选择上只能取单穴。选择丘墟穴是基于近代文献记载和本项目主要研究人员临床经验证实其对偏头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以天枢穴作为对照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临床组的要求即古今文献无治疗相关病证的记载、与治疗穴位不在同一经脉上以及不在同一神经阶段上。偏头痛从经脉辨证上多责之于少阳经为患,丘墟穴为足少阳胆经的原穴,有调节胆经经气的重要作用。单取丘墟一穴,加用电针以期对治疗偏头痛有良好的效果。

对比电针丘墟穴和天枢穴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无论是即时镇痛效果还是长期疗效均是丘墟穴优于天枢穴。但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天枢穴对偏头痛的即时镇痛效果也不错,本研究的有效率是58.4%,而且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提示对偏头痛的即时镇痛效果与电针丘墟穴或天枢穴无关。另外,研究还发现,电针天枢穴对改善偏头痛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有一定作用,可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偏头痛患者的疼痛评分越高、头痛程度越重、偏头痛发作次数越多、伴随症状越多,治前积分就越高。按照笔者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疼痛评分减少1分或治疗后积分比治疗前积分减少20%为有效,那么,病情重者的疼痛评分和积分就有更大的下降空间,治疗效果就优于病情轻者。同时也提示,电针治疗偏头痛容易使病情减轻,但不易使疾病消失。

偏头痛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诊断分型(有无先兆偏头痛)均不影响电针治疗的效果,但对脑力劳动人群的即时镇痛效果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体力劳动人群,可能是脑力劳动人群存在着更多的精神紧张、内分泌紊乱、静态作业时间长、睡眠不足等致病因素,偏头痛的发病率较高而且病情相对较重,电针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

(收稿日期:2007-03-14,马兰萍发稿)

上一篇:经验穴治疗急性期面神经麻痹46例 下一篇:《内经》“视人五态乃治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