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功课

时间:2022-10-29 08:53:41

如何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功课

摘要:预习功课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途径,所以最好从小培养,从小学开始注重培养。语文教师应该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明白在功课学习中预习的作用于好处,教会学生必要的预习方法,注重预习过程,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预习过程;预习习惯

问题的提出。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让自己去发现去探索。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将“预习”功课编入课例,使预习功课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尝试学习,自读自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但是,对许多学生来说,预习语文课常常让学生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学生要么走马观花,将课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预习了;要么就是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几个生字生词,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学常识,便以为是预习了。其结果却是与老师要求相去甚远,预习与不预习只是半斤八两。那么老师该如何帮助学生搞好预习功课呢?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认为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步骤做起。

一、教给学生必要的预习方法

根据小学阶段各个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语文的特点,可以循序渐进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预习方法。

1、预习方法的指导是必要的。具体来说,在低年段,教师可以先尝试挪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重视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即可以让学生先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把生字读准音。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有意识地把要学的字和以前学过的字进行比较,找找它的好朋友(即相似字词),争取自己想办法把它记住,这样学生会感到原来汉字这么有趣,这样就会比较专心地预习。低年段要特别重视学生预习的兴趣培养,要让学生喜欢预习,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为学生持续地去预习。教低年级的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孩子看到老师教新课,会兴奋地告诉老师,这课我会读了,这个生字认识了。到了课上,见别的小朋友不会而自己会了,他就会特别起劲。老师如果及时地表扬一下那就更开心啦,以后课前预习学生就更主动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会效仿他。这种预习的热情低年段的老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呵护。因为,久而久之这就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和能力。

2、小学高年级的预习方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方法有:1)自读批注法。即要求学生自己先“读进去”,即需要学生细读、深思,并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有了细读才有了深思,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手脑并用,阅读与划、批、写、注相互结合。“划”就是划出层次,找出重点,“批”就是眉批,把自己的体会,看法写在旁边,“写”就是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即疑难点)整理出来,“注”就是在教材上将疑难处(即理解障碍),用明显的记号来标注。在课文读通顺的基础上,老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预习课文。2)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进行推敲咀嚼。3)进行尝试性分析。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重点进行尝试性分析,在掌握课文的重点之后,应在教师讲解之前,再进行尝试性地分析,而不要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通过分析,找出课文是怎样突出主旨的,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这些方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二、指导学生必要的预习过程

教师在指导预习过程中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赏读课文。《预习》中曾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把课文通读顺,而后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预习》中提出:“预习课文,想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色。”预习时,这一段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草原的美景图,直至可以背诵之。2.析读课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针对学生的这个弱点,要有意识地安排预习,让他们逐步理解体会一篇文章中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之间联系。从而激起学生学习了新课的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3.细读深究课文。结合课文,在对全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的预习之后,要尝试性地解决课后题,以检查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以便能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对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先画下来,当作自己的难点,以备听课时认真听讲,当堂解决。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教学目标和思维形式,适时诱导,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引导学生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意见的关系,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需要逐步培养。预习要做到以下“四勤”:1、勤动脑。预习中要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用自己的头脑去做主动、独立、朋效的思考,才能深入钻研,使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2、勤动笔。做好简要的预习笔记。要在新课教材上圈点勾划,写简要评注;在此基础上写好简要的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可以同课堂笔记合一,使课堂笔记成为预习笔记的修订和补充。3、勤动手,多做练习、操作。结合课前预习,按新课要求及教师的提示,多做一些自选练习题、实际操作、现场观察等,以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新课的理解。4、勤问,求得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对预习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要同学请教。

四、必须明确预习的好处

明确预习的好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所以教师也有必要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预习有助于:1.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2.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3.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玲,让学生学得主动些愉快些,《江苏教育》,1984年18期.

[2]张鸣声,提倡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甘肃教育》,2009年08期.

[3]陈晓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策略探讨,《现代教学》,2011年09期.

上一篇:“孩子的腿上长出小疙瘩是怎么回事”等 下一篇:国贸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