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镇开发建设中的规划管理

时间:2022-10-29 08:37:47

浅析城镇开发建设中的规划管理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提升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而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的乡镇工作中,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完善城镇开发经营的理念,成为了这几年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点。现在,这一理念在我国城镇政府中基本已经形成,并且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影响,更对以后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将对城镇开发建设中,如何对现有资源进行规划管理,以及现在存在哪些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镇开发;建设规划;管理

为了对现有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城乡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城镇化建设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经济发展要求对社会结构进行一定调整。我国虽然在城镇建设中发展得比较早,但是相关城镇体系规划的理论研究却长期处于空白,并且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社会形态和民族风俗的较大差异,所以在城镇化建设的选择上,开发经营规划的模式也各有不同。

1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1.1 协调:在制定城乡规划时,需要首先深入了解相关的各行业部门,其涉及到的各个单位的基本情况,结合各部门的意见,根据规划目标和远期的发展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协调各方面关系,立足于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调节各种利益和相关部门的意见,调动社会力量,在政府各部门的有效协调和管理下,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积极参与城市规划管理,保证规划的,制定和顺利实施。

1.2 控制:对项目规划前的调查,项目中的各种事项,和项目结果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控制。也就是编辑规划,方案审查,工程实施,完工审核,事后评估等方面进行分别控制。

1.3 监督:对于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应该由相关人员进行随时监督审查,并详细进行记录,建立完善的档案,市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随时了解施工情况是否按照城乡规划的相关要求进行,随时纠正违反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制度的行为,坚决制止各种违规情况,制止不良风气甚至违法使用土地的情况,并利用行政手段,打击各种不良之风和犯罪行为。

1.4 服务: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也就是为各项当前建设和建设单位提供有效的服务,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所谓“超前服务”、“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等,正说明管理也是超前服务。

1.5 决策:城乡规划管理更重要的在于为城市政府提供城市发展建设的科学决策方案和意见,使城市政府拍板定案、审查批准、发号施令时心中有数,科学、正确、失误少。在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职权范围内,对建设用地、各项建设的审批、和对各个规划设计方案的确认,同样是决策的体现。

1.6 公示与解释:规划最后的结果是规划执行,以及管理的法律依据,是社会公众对规划进行实时监督的依据,因此,对规划的结果公示尤其重要,联合审批后的公示若是最后规划管理的一项议程,必须的程序,这是公众了解,城市规划他切身利益的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解释下,公众可以对规划做好作出更好的理解,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减小行政成本,避免因为信息不透明而产生的各种误会,提高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城镇开发建设中规划管理问题

在近些年的城镇发展中,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也涌现出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缺乏有效的规划管理手段,主政一方的官员缺乏长远发展的意识,过于急功近利,以及我国资源分配不均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有效的规划管理方式才可以解决。由于一直关注大城市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和乡镇的发展严重不均横,现在我国的大城市发展陷入瓶颈,小城镇和现代化农村发展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高层管理人员的关注。但是我国目前城镇的规划管理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思想意识上,有一些官员还存在着能力水平的先天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城乡发展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积极研究城镇规划管理但实施方式,研究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

2.1 缺乏统一的规划

城镇普遍规划布局不合理,缺乏理论指导和科学规划。城镇规模缺乏计划性和远见性,制约了城镇今后的发展;针对城镇,缺乏合理的规划编制层次体系,农村城镇,大部分没有细致的总体规划。

2.2 缺乏有效的管理

普遍缺乏有效管理,城镇自身管理体制不适应时代经济的发展要求等,都影响和制约着城镇的发展。

2.3 城镇形象营销,营造最佳投资环境

在城镇基础环境方面,要积极重点推广村镇整治性规划,重点在于指导村镇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薄弱环节的改善;在投资服务环境方面,要着力营造有利于投资创业和经济运行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政府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小城镇的吸引力,凝聚力,以此造商机。造人气,带动土地升值。

2.4 建立适宜城镇的合理的规划编制层次

我国城市规划的层次体系比较完备,但不适合城镇,村镇层面规划的需求。目前,农村城镇,大部分没有细致的总体规划,要改变这种现状,乡镇安排专项资金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及宅基地用地规模和布局。此外,要增加和重视详细规划对村镇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

2.5 规划审批管理方面

在推行区域审批管理的过程中,克服狭隘的观念,加强区域,大局意识。

2.6 城镇规划的实施管理

制定了适宜的各层次城镇发展规划,通过层层审批,最后,关键问题在于是否能得到贯彻实施,因此,严格规划实施管理是城镇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建立整套严格透明的操作程序,从制度上保证城镇规划实施管理的有效性,要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城镇规划实施的严格监管力度,管理不力会使规划滞后于实践,导致城镇的盲目发展。

2.7 土地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构建统一的土地使用管理体系是城镇开发建设路径选择的前提条件。由于在土地特性方面,城镇尤其是城市边缘地带的村镇,其用地兼有城市建设用地与乡村用地二者的特点,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在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因土地问题而引发的矛盾日渐突显,此问题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城乡结合部更为突出,其影响力和重要性己经大大超越传统的城市本身领域的用地问题。

3 结束语

因为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建设和管理,统筹规划等各个方面,所以城镇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研究领域,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发展,在现有资源下进行统筹安排,对一个城镇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目前的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因为整体经济的发展,在市场化的机制作用下,以经济利益为动力,在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下,城镇化进程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起点低,难度高,涉及面积和人口多,需要资金投入较大,另外,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因此,我国不仅与全球的整体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各地区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在现有的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条件下,要建设城镇,并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计划目标,紧紧抓住一个方面的工作是不可能满足客观要求的。为了满足经济的发展,提升本地区的各项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城镇可持续发展,将本地区的各类资源和人力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从而提高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谋求本地区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以达到发展城镇的目的,统筹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于今.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J].小城镇建设,2006年第4期.

[2]李玉波.我国城镇化初探[J].北工之友,2006.210-11.

[3]刘新卫.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趋势和特点[J].资源,2007.

上一篇:几种平原河道护岸控导整治措施分析 下一篇:非能动核电厂冷却剂完全丧失强迫流动事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