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要点

时间:2022-10-29 06:39:43

简析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要点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意识的提升,尤其是生态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城市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建设设计中融入绿色生态理念,已经逐步成为建筑领域中的一个发展热点。鉴于此,文章将对绿色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绿色生态理念;城市建筑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代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观。

一、绿色建筑的涵义

(一)、建筑与生态的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建筑物拔地而起,然而在建筑建设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对此也推出了绿色建筑来维持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建筑与生态的结合是绿色建筑的一种,通过节能能源,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以及地热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再生能源的利用,而且,在建筑中开展的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也是建筑与生态结合的一种,充分实现了绿色建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二)、建筑与环境的结合

绿色建筑不仅要体现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筑方式,同时对周围的环境也要进行充分的考虑,便于建筑与周边环境的搭配,例如,建筑风格、色彩、构造等,尤其是在一些地区存在民族习俗,这都将作为绿色建筑考虑的一项因素。建筑设计要从生态环境、物质环境、艺术环境、社会环境等几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要以回归自然、遵循自然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设计原则。另外,绿色建筑还要遵循着生态平衡观点以及循环再生的原则,这样不仅有利于社会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可做最大化的节能。

二、绿色生态是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

首先,从文明发展的角度而言,人类历经了由野蛮到文明、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在这一次次的社会变革与发展过程中,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工业文明虽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尤其是生态环境上的代价。所以,由现今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变,已经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生态化的文明发展模式,是构建在工业化发展模式之上的,其摒弃了以往“重经济、轻生态环境”的唯经济发展模式,而是朝强调生态复合整体效益这一模式转变。

其次,伴随着人们生活收入与水平的不断提升,民众对自身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等硬件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应当满足两大功能,即精神功能、物质功能。城市建筑设计在达到最基本的物质功能的前提之下,还应当满足居民对精神功能的需要。在未来的建筑中,应当创造出独具意境与风格,满足居民的审美需要,且造型亲切、形象,材料自然,节能又环保的绿色生态建筑。

三、生态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照抄。例如,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西方多是独立式小建筑,建筑密度小,分布范围广。而我国则以密集型多层或高层居住小区为主。对于前者而言,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热水、供暖等基本满足当地的能耗要求,而对于我国高层居住小区来说,就是将建筑物所有楼层的外表面都装上太阳能集热板或光电板,也不足以提供该栋楼所需的能耗。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大相径庭。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的绿色建筑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建筑,而不是原来的优秀的绿色建筑。

(二)、尊重基地环境

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舒适性,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三)、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四、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实现

(一)、节能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对于任何一个建筑而言都是重点环节,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对整体工程的能源消耗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建筑的规模、功能以及场地等因素确定之后,建筑的外形以及朝向设计上会影响建筑的能源消耗量。在理论上来讲,建筑梯形的系数越小,建筑的外表面积也就越小,而且对降低建筑的空调采暖系统的负荷就越有利,然而,在实际中,这种理论性的推理仅是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正确的,光从空调采暖系统来分析,负荷主要从三部分产生:建筑室内的设备、人员以及一些照明工具产生的热量;建筑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差以及太阳辐射而传输的热量;系统为建筑室内供给的新鲜空气而产生的能耗等三部分。而在三者之中的前两者的负荷存在一定的叠加性和相互抵消性。

(二)、能源系统的设计

在绿色生态建筑中,要想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就要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对常规的能源系统予以改进,同时还应当强化对绿色生态能源的高效利用。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将建筑设计提升到较高的水平之上;其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新能源改进方针;其三,追求建筑艺术和资源、能源的有机融合。此外,设计人员还应当做到因地制宜,对当地已有的绿色生态资源加以有效利用,例如地热资源、风能以及太阳能等等。

(三)、声光环境系统的设计

就光环境设计而言,在对绿色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倡导利用如太阳能等新能源来实现照明供应,以处理一些日常的照明。在室内应尽可能的使用自然光,且大力提倡使用节能型灯具,以降低能源消耗。就声环境设计而言,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把卧室安排在与噪声源相反的方向,亦或者是安装隔音窗,以降低室内的噪音,进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

(四)、智能系统的设计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建筑中,进而构成了智能化的建筑,人们能依据风力、温度等状况,对“智能壳体”的开关与空调量加以有效地调整。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同样应当促进智能化的进步,开展智能系统的设计。

(五)、节约地球资源,充分利用天然能源

有数据统计,建筑耗能占世界总耗能的40%左右,因此如何在建筑中进行节能设计,发展节能节地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新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筑物耗能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材料与构配件的生产耗能阶段,现场建设耗能阶段和使用耗能阶段。其中,使用耗能是建筑节能应抓住的主要一环,在建筑设计中,为达到保温隔热的目的应采用适宜的建筑材料,充分发挥建筑物自身的节能特性,并且尽可能多的利用太阳能。我国水资源极度匮乏,建造物广泛采用中水系统,循环利用水,对我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六)、水热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

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关键是节水,同时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一般的,绿色生态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将污水处理成中水(中水意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热环境的实现更为重要。建筑物所提供的热系统应满足居民的供热舒适度的要求,以及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譬如: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供暖的居住空间室内温度宜在16℃,夏季空调的居住空间室内温度宜为26℃。可采用采暖、制冷、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或在各户安装散热器温控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之路,如同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样,倡导的人多,实际去做的人少。这一方面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于人们的认识水平有关,在人们的印象中,一提到可持续发展,就认为必须采用高科技,新材料,就必须多花钱,其实不然,许多传统技术传统方法都可以达到使建筑节能降耗的目的,发展采用适应国情的中间技术将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吴雯.浅谈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2]余自力.走向传统建筑―传统地方建筑对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启示[J].四川建筑,2003(6).

上一篇: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比较分析 下一篇: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