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于斯宾塞

时间:2022-10-29 05:48:35

静静地阅读着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轻松温暖的文字如一股股清泉直抵心灵,清冽甘甜;生动鲜活的比喻俯拾皆是,常常令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书中描绘的美好境界使我着魔一般地迷恋,闭上眼睛,仿佛看到这位快乐而睿智的朋友向我缓缓走来,我迫不及待地将已久的困惑一股脑全说了出来,期待这位智者能为我一一解开。

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到老师身上

尊敬的斯宾塞先生,由于工作很忙,我把对孩子的教育全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老师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严加管教我的孩子,可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不见起色,这是为什么?

有些父母盲目地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并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我要告诉父母的是,学校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如果完全把教育的事情寄托于学校,恐怕父母承担的风险就太大了。

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虽然孩子在学校可以学到科学技能,掌握科学知识,并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可是,这对孩子的影响仅仅是冰山一角,真正对孩子的一生有深远影响的还是父母,毕竟,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来源于父母,善与恶、好与坏、成长与否都和父母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对孩子的教育,学校就好比是白天,家庭就是夜晚。如果父母对家庭教育没有一定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甚至单纯地把孩子交给保姆或者老人照顾,这是极不妥当的。教育孩子之前,父母首先要教育自己。

我们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孩子必须像我们一样平凡,这也不能成为我们推卸责任的理由。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多来源于学校,但道德品质的习得则更多来源于家庭。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积累很多财富,也可能一辈子都默默无闻,但是,如果父母能把积极、热情的生活态度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传递给孩子,这将是赠予孩子的最宝贵的礼物。

对孩子要有同情心

有一次,孩子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开完家长会后我狠狠地训斥了他,结果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成绩也直线下降,现在的我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父母总是希望通过训斥与惩罚让孩子集中心思,好好学习,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过激的语言会使孩子内心产生恐惧感,这种情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我发现,孩子在感到快乐时,学习任何知识都比较容易,而当他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的时候,其自信心就会减弱,这时即使有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他面前,恐怕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孩子只有在舒适、快乐、自由自在的情绪中才能专注,才能产生较高的学习效率。聪明的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在求知、习惯和心理上有问题,首先要做的不是觉得孩子“不行”,而是要找出孩子不快乐的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快乐气氛,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有成就感和成功的欲望。父母也要努力做一个快乐的人,多看孩子的优点,不要悲观地只关注孩子的缺点。我们一直忽视一个现实,那就是许许多多具有良好天赋的孩子,因为被父母判定为智力和意志力都很“差”,后来真的成了很差的人。成年人以爱的名义伤害了孩子,难道还要孩子来承担这个后果吗?

什么是教育?其实,从教育的生物特征来看,教育就是使一个小生命在身体和心智上不断地得到完善,并且更加适应生活事务的一种过程。起先,小斯宾塞对数学的反应非常迟缓,一度使我烦恼不已,迫使我不得不“发明”出一些适合他的东西来帮助他学习,“数字跳房”就是这样产生的。“数字跳房”其实就是一个九宫格,将1~9这9个数字分别填到格子里。我和小斯宾塞就在这个九宫格中玩游戏,我数到几,就让他跳几步。他显然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在游戏的刺激下,他很快就对数字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接下来,我让他用两个数做差、和、积、商的运算,结果是几,他就跳几步。这一阶段的游戏只进行了两个下午,他就全会了。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父母应找到合适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训练孩子去掌握知识与技能。

相信孩子没有优劣之分,

只是特点不同而已

我一心想让孩子也成为一名教师,因此对他的学习抓得比较紧,每逢休息日,不是我辅导,就是请家教。结果,孩子每次考试还是在后几名徘徊,这让我彻底失望了!

绝大多数孩子只存在智力特点的区别,而不存在智力高低之分。然而,父母经常会忽略孩子的天赋,有时天才就是这样被扼杀的。一个地方没有储藏石油,并不意味着这个地方没有储藏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仅靠智力测试来选拔孩子的话,我们就会埋没70%有创造力的人才。如果我们留心世界上的树木可以发现:有的树木结果,有的却不结果;同样是果树,有的树上结出来的是苹果,而有的结出来的是梨子。能够长出果实的树可以提供水果,不长果实的树可以成为栋梁之才,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培育和挖掘每种树自身的价值。每个孩子都具有灵性和天赋,关键在于父母怎样去开发他们的潜能,要坚信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相比,没有智力水平高低的差异,仅仅是特点不同而已。对孩子的坚信不仅可以改变自己,还可以改变孩子,所以,父母要长久地保持这份坚信,并想办法把它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只要你相信,那么你所信的一切对你来说就是可能的。

【张文高,山东省胶州市营海小学教师】

上一篇:邓广梼:打造中国领先的数字广告整合平台 下一篇:“倜傥非常”说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