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水彩的快速表现艺术

时间:2022-10-29 05:43:56

建筑水彩的快速表现艺术

摘要:水彩由于淡雅,层次分明,表现清晰的特点成为建筑效果图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段之一。在建筑画的创作表现中,大至整体、小至局部构造,乃至最终的画面效果,都需要设计者精湛的绘画技巧来刻画。建筑画的水彩表现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统一的过程。水彩表现图的效果生动、逼真,精工制作的水彩表现图更是艺术珍品,它不仅具有一个特定项目的商业用途,也对艺术爱好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建筑学习中,水彩渲染表现是一种传统的表现训练模式,但是从现今的手绘表现现状来说,水彩在实际应用上往往是采用快速的形式,表现的技法也已经被提炼、简化、以突出效果为主,注重的是水彩的特性效果和特征技法。

关键词:建筑效果图、水彩快速表现、画面效果、独特魅力

中图分类号:I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计表现与水彩画基础

建筑设计表现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水彩表现图就是建筑设计表现当中一种特有的色彩表现手段,在我国用水彩作为建筑设计表现的方法有一定的历史了。而水彩画主要是以水为媒介,调配专门的水彩颜料,画在特定纸张上的一种绘画方式,被作为西洋画法传入中国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水彩的创作方式比较自由,将水彩画表现技法准确生动地运用到建筑设计表现图中,会出现很多生动优秀的建筑设计表现图来,这样的设计表现图才能更好地表达设计者的创作意图。用水彩来表现建筑画,可以更好地突出建筑材料的质感。因此,水彩是用来表现建筑的一种很好的、独特的色彩表现方法,掌握水彩画技法是建筑设计表现的基础,不具备过硬的水彩画表现能力就不可能创作出一幅优秀的水彩建筑表现图来。

早在1671年,法国巴黎皇家建筑学院为了培养与训练建筑师的设计表达能力,就开始要求学生用水墨与单色水彩渲染的方法来描绘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柱式。此后,西方许多国家的建筑学院也纷纷仿效巴黎皇家建筑学院,开设水彩渲染课程,并将其纳入各自的建筑基础教育之中。而我国最早从1927年开始设立起建筑系科,同时也将水墨渲染作为建筑初步课程中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且一直延续到50年代,后来改为用水彩表现作为学生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

建筑效果图则是在给出的平面设计图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三维空间的效果。它是建筑在科学与客观的基础上的表现空间关系的一种建筑透视画。水彩表现图的出现要晚于水彩画,可它却与水彩画一样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是由于水彩画所特有的生动的表现力所致。水彩表现图的形式简单概括、色彩轻快透明,水分充沛丰润。水彩表现强调实用性与工艺性,而且色彩浓淡相宜,具有流动感,适合表现空间结构变化比较丰富的环境和建筑。无论是寥寥几笔的淡彩还是层层罩色的渲染,其独有的美感特质都给建筑画带来了很大的表现空间。水彩的建筑画表现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统一的过程。精湛的绘画技巧、对形体空间、光影色彩、比例尺度的感受与把握以及设计者所具备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设计者必备的素质。

二、建筑水彩画快速表现技法

建筑水彩表现有快速表现跟渲染两种表现形式。水彩渲染是一种传统表现形式,表现节奏舒缓,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建筑材料的颜色、质感和空间环境气氛,表现效果丰富。而实际上,水彩表现技法不仅仅是细腻的渲染,国外很多艺术家都是采用水彩室外写生来进行素材的积累,这些事实都说明了水彩是具备快速表现能力的。从现今的手绘表现现状来说,水彩在实际应用上往往是采用快速的形式,表现的技法也已经被提炼、简化、以突出效果为主,注重的是水彩的特性效果和特征技法,下面就来介绍几种水彩快速表现的技法。

1、水彩快速表现技法

水彩是较为透明的水溶性颜料,表现时需要配合充足的水分,这个要求虽然简单,但是很多初学者总是缺乏魄力,怕颜料过稀。要知道,水分是水彩技法的首要特性和要求,一定要大胆地应用。在初步着色时,对水分的要求最大,一般是用笔尖沾少许颜料,随后用大量水分加以稀释调和即可。

(1)快速表现中的“点笔”

点笔是一种笔触形式,不要从字面上去理解,点笔不实用笔尖来表现的,实际上是笔的侧锋着纸而形成的,类似点状的笔触。点笔时动作要灵活、放松、富有弹性,通过有节奏的动作使笔触之间呈现自然的搭接连通。要注意的是,每个点状笔触的面积都应该尽量扩大,而不是缩小。另外,点状不能独立出现,而是要互相连接融合,也就是说,对一个范围的着色不是星星点点的,也不是依靠简单的平涂,而是要将点连成片,在点笔时留下的偶然空隙也是一种特殊效果。

(2)颜料的扩散融合

水彩颜料比较透明,调和性比较强。在快速表现中往往利用毛笔着纸时借助水分来进行扩散融合。将一块底色涂好后,在它未干的时候点入其他颜色,颜色之间就会根据水分的多少而进行相应的扩散,呈现自然而含蓄的融合效果。这个技法能区分颜色的湿润程度,底色水分越充足,附加颜色的扩散面积就越大。这种颜色的相互渗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有时候甚至需要等到底色较干甚至快干的时候才点入附加色,以此来表现轻微的扩散效果。

(3)水迹的运用

水迹的运用是水彩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技法,这种水迹效果能够体现清晰的边缘痕迹,比较适合概括性地描绘外形轮廓,非常自然随意。水迹技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将水分充足的颜色淤积在纸上,待其自然风干后就会出现这样的效果,颜色成分越多水分效果也会越明显。因此,在运用水迹效果时要刻意地使水分形成淤积的大水珠状态,而不要担心水分过大而用笔将水分吸走,也不要用吹风机进行烘干,只要耐心的等待它被纸张自然吸收,自然地留下水迹效果。当然,这种水迹效果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才能够实现的。

(4)虚实结合

水彩的快速着色技法强调虚实结合效果,通过颜色自然扩散而融合的着色技法就是体现“虚”的效果,而水迹的运用技法在画面中则是“实”的成分,两者应该配合使用。对于树冠、水面、绿地等面积较大的画面内容,一般都是先进行水分充足的铺垫着色,添加适当附加色进行色彩扩散融合效果表现;而后用水迹对轮廓进行修整或局部点缀等处理。在实际表现中,“虚”才是水彩的主要效果,因此,自然融合在水彩中是主要表现技法,而水迹效果相比而言所占比例应该略微少一些,同时适合处理在偏近景的部分。这种配合所体现的是水彩着色一种清淡朦胧而又柔中有刚的独特效果。

(5)沉淀

沉淀是水彩表现的一种特殊效果,实际上这应该归属于水彩颜料的特性。有时在大面积色彩中会看到很多颗粒,这就是颜料自身的沉淀,这种沉淀虽然不能算是纯粹的技法,但水彩颜料的各种色彩沉淀程度不同,在着色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颜料沉淀程度来进行选择,其中沉淀比较明显的是群青和赭石。

(6)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

水彩快速表现不是一步到位的,也要讲究秩序章法,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地逐步进行。具体步骤是:首先作整体处理,进行大面积的着色铺垫,为画面建立起整体的色调和色彩、明度关系,这个层面的水分比较充足,所以整体效果比较清淡;第二步,加强色彩层次表现,所造形体大体面关系,着色部分主要集中在形体的暗部,此时水分可以略少一些;最后进行深化,也就是局部的点缀,但不是纯粹的细节处理,主要目的是拉开明度对比关系,表达空间远近效果,这才是“点睛”处理,讲求的是恰到好处,不仅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效果,还要坐到适可而止,这是水彩快速表现的主要特征和难点。水彩快速表现并不是追求丰富的层次效果,也不是要进行细腻的处理,其难度主要在于简化处理的把握和控制。

(7)“留白”

“留白”是水彩表现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法效果。水彩留的是形体的空白,比如栅栏、窗框、高光等,都是要在着色时把大致的造型留出来,而不是在着色最后用白粉勾画点提出来。在快速表现中,对一些本身颜色就十分浅淡的内容就可以归纳为白色,用留白的方式处理,这也是水彩快速表现的一种概括省略技巧。

结 语

水彩表现主要围绕一个水字,水性特征的把握关系到多种技法表现,对于快速表现更是尤为重要。敢于大量添加水分其实是水彩表现的一条捷径,这样不仅可以给着色创造潜在的余地,锻炼、提高着色控制力,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大胆添加水分能够体现清淡效果,可以确保色彩关系相对平衡、协调,从而有效地淡化不和谐甚至错误的色彩搭配,这是一种保障。此外,水彩技法看似很高,但即便不去刻意地运用技法,只是大量配合水分也会很容易地在画面上自然地形成水彩的特征效果和气质。所以,水彩的快速表现是一种很实用的着色表现形式,应该大胆地进行水彩表现的各种尝试和练习。这种水彩快速表现练习仅仅是手绘表现的一种实用手段,要想真正熟练地掌握水彩以至达到更高境界,还是要经过漫长而艰苦的积累和磨练。

参考文献:

[1] 赵航.景观·建筑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M].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1).

[2] 冯柯.建筑表现技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8)

[3] 萧默,王贵祥.建筑意[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10)

[4] 高丹.论建筑水彩画的表现艺术[J].2008,(05)

基金项目: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2011年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1018)

上一篇:浅谈建库与制图一体化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浅谈道路桥梁路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