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硕结合”育人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10-29 04:55:17

对“本硕结合”育人模式的探索

研究生是高等院校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研究生效量的激增,使得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等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从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工作者,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基于小院系的“本硬结合”育人模式,即在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内,打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界限,在学生科研、党建、就业、文体活动等方面有效地将二者组织、融合为一个有机体,共同开展各项活动。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研究生各方面优势和积极性,既培养和锻炼了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又实现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证明,“本硕结合”的效果大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培养、教育的效果。

一、实施“本硕结合”育人模式的必要性

实施“本硕结合”育人模式既符合研究生成长和发展的要求,又是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1 培养研究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以“本硕结合”为平台开展各类学生活动过翟中,需要二者间密切的沟通与协作,特别是研究生会和学生会两个学生组织的骨干间的沟通与协作。=者只有充分沟通才能设计、策划出符合=者兴趣、喜闻乐见的活动方案,才能将只顾埋头摘自己学术科研、“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研究生吸引到活动中来。制定了活动计划和方案后,如何分工与协作同样需要充分沟通。因此,“本硕结合”的学生活动模式。为研究生提高沟通协作能力提供了最为真切的实践机会。甚至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2 提高研究生的领导能力。由于研究生和本科生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本硕结合”的各类活动中研究生处于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位置。但是研究生在此过程中,如何调动本科生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如何使得本科生心悦诚服地愉快地接受研究生的“领导”,这是对研究生领导艺术的挑战与锻炼。

3 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和教学能力。“本硕结合”的一项重要活动是研究生带领本科生一起完成学校组织的学生科研立项任务。研究生在自身受到系统科研训练、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在悉心指导本科生的过程中,亲历了传道与授业。体验了为人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4 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由于在校研究生总数短期内激增。使得研究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实施“本硕结合”,正是为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搭建了锻炼的舞台。同时,也为学生工作者提供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抓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生硬灌输。

二、实施“本硕结合”育人模式的可行性

1 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各自特点为实施“本硕结合”育人模式提供了可行性。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更为成熟、稳重、有责任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为定型;其次,在时间上常常表现为一多一少,即由于他们生活和学习比较分散,因此个人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同时他们学习比较紧张。科研压力较大,因此参加集体活动的时间较少。经历了本科时代的他们,既珍惜考研过程中“过关斩将”才获得的深造机会,同时,在本科生面前心里又有某种优越感,希望得到尊重,渴望实现自身价值。

本科生相对于研究生,思想上更为单纯、活跃,富有激情,但在学习方法、科学研究、生涯规划、做事的周全性与稳妥性等方面都与研究生有较大差距。他们羡慕、崇拜研究生,甚至觉得研究生高高在上、具有神秘色彩,在他们内心深处渴望接近、了解研究生,并获得指导与帮助。

2 小院系为实施“本硕结合”育人模式提供了可行性。尽管目前各高校研究生总数比上世纪末有了十几倍的增加,但各个院系的规模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大院系研究生总数是小院系的10倍之多。因此。各个院系也因其规模、特点等探索着更加适合本院系的研究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技术系是首都师范大学规模最小的院系,建立仅仅6年多,本科生总数200多人,研究生总数不足60人。学生总数少、规模小,对于学生活动而言有利有弊,所谓弊表现为学生活动声势小、影响小;而利则反映在如果创造一个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那么各层次、各年级之间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认识和沟通的机会。对于学生工作者而言,也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这对于大院系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年级的学生就有几百人,学生们往往本年级的还认不全。更不要说全系学生了。

三、对“本硕结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以党建为龙头。强化研究生党员意识。在全体学生中,研究生党员比例较高,一般达到50%以上,而本科生党员比例相对较低,一般在10%左右。研究生党员的高比例,加之研究生科研任务的压力以及提高学术水平的迫切愿望。容易出现偏重业务而忽视政治的倾向。因此,以“本硕结合”的形式开展党建活动,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由最初的研究生党员走进本科生宿舍。帮助本科生解决学习、生活、理想信念与追求等各方面的困难与困惑,发展到后来的以研究生党支部为主、本科生党支部为辅,共同开展系列党日活动,诸如“红色1+1”、奥运志愿服务、“走进新农村”,等等。在一次次党日活动中,强化了研究生党员意识,激发了他们对于理想信念再思考的热情。

2 以科研为抓手,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从专业或学术角度而言,科学研究能力是提高学生竞争力的核心。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有绝对优势。学校为此设立了以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为导向的“学生科研立项”项目。以“本硕结合”形式开展科学研究,恰恰发挥了研究生的优势。成立以指导教师牵头、研究生为主导、本科生为主体的科研小组,从选题、撰写立项申请书、制定研究计划、开展科学研究、结题等各个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于处于懵懂状态的本科生给以悉心指导,建立起了本科生与导师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在此过程中,研究生既是研究者又是指导者。他们在辛勤付出的同时,为自身争取到了更多的科研机会。同时也进一步磨练了刻苦钻研、追求真理、奋勇拼搏的意志品质。

3 以就业为切入点,解决学生实际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是对学生工作者提出的严峻挑战。笔者以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出发点,以增加学生实战经验为目的。充分利用“本硕结合”的平台。创办了“决胜校园赢在未来”招聘模拟大赛。教师策划活动方案,聘请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专家出任评委,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方面作为参赛选手,另一方面负责活动各个环节的组织落实。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台竞技,各展风采,互相观摩,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误的教训。学生反响好。感受深刻,做到了事半功倍。

4 以文体活动为载体,活跃氛围,放松身心。尽管研究生比本科生相对成熟、稳重,但文体活动仍是他们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特别对于小院系,研究生人数少,要想组织有一定规模和声势的文体活动,还需借助本科生这支生力军。诸如各类文艺晚会、联欢会。各种球类的友谊赛、对抗赛等。本科生以他们的热情和活力责无旁贷地充当了主角。研究生则以参与者的身份,尽情享受着紧张学习之余的身心放松。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上一篇:美好感情需要回忆 下一篇:实验小学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