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的奥妙

时间:2022-06-20 05:57:24

和谐教育的奥妙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最佳组合,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和谐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追求的目标。只有教育的和谐,才能构建社会最根本的和谐。因此,在现阶段,应该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和谐教育。

一、不和谐的裹现

1 教育改革表述上的矛盾。“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提法在理论上是混乱的,是个假命题;在实践上也是无益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一对矛盾,应试能力本身也是一种素质,而我们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 教育培养目标上的矛盾。我们现有的教育,更多的是知识教育,比较缺乏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即使做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把它抽象化为知识教育。其实,二者是不同的教育形态,前者是做外在的知识,后者是做人本身。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不能牺牲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更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有些教师在知识教育上都很有一套。但在思想品德教育上都没有受过基本训练,处理方法简单。水平比较低。

3 教育者在适应和对待受教育者上的矛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应当: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今天的孩子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他们的价值观与长辈有重大差异。由于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会遇到特殊的问题。例如“底线依赖”(孩子在生存的最后底线上有依赖心理,相信父母会帮他们解决问题)、“零风险心理”(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不敢冒任何风险),等等。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与今天的孩子们存在一个“人格鸿沟”,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髂要有一次“转身”动作。家长除了会批评、训斥、盲教,更要学会鼓励、表扬、身教;教师除了会教书,应该有更广的知识面和能力。更善于组织活动,更有人格魅力,否则,孩子们可能会不喜欢、不配合他们,甚至拒绝他们。

4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矛盾。教育公平是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但现在教育资源分配还有些不公,主要体现在教育经费分配、师资配备等方面。教育的东西差距、城乡差别还很大,这与我们的和谐社会显得很不协调。

二、和谐的呼唤

1 教育体制和谐。教育体制的和谐,是教育和谐的决定因素。解决教育体制问题,应切实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使体制的实施能把教育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调动起在广大农村从事了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奠基人,而现阶段又是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收入较低,囊中羞涩。在教育部门是急需拯救的群体。只有使教育体制着眼于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着眼于施教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提高教育质量上,达成人心所向,安居乐业,和谐体制。才能使教育走向成功。

2 教育管理和谐。我国教育管理的特点是分级制,由于管理部门分类众多,因此学校的上级管理机构之间应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教育管理措施应符合教育教学实际,不好高骛远、不搞一刀切、不捕形式主义,一定要务实。在基层工作的校长和教师最深的体会是:工作压力大(学生安全上怕吃官司;教学工作上怕被钻空子;教学成绩上怕失面子)。工作头绪多,开展活动多,应付检查多。每个对口部门都有工作指标,都必须按要求完成。有的是重复性的、形式主义的,面对这样的管理,基层学校无可奈何。只有教育管理的和谐,才能使学校的管理和谐,人事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各学科教学和谐,各项活动和谐。

3 教育环境和谐。教育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环境要受到社会其它环境的制约。所以教育的和谐必须是教育内部与教育外部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要靠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要与各种社会环境构成和谐的氛围。学校是育人的摇篮,要完善学校这一最关键的育人环境的和谐,必须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学校呈现师德好、教风优、学风浓、班风正、讲文明、讲礼仪、讲纪律的良好的和谐气氛。

4 教与学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首先是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和谐教育在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主张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反对传统教育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少体育、缺美育和劳动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倡导平等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反对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至上、教师即权威的旧师生关系;在教学管理上提倡人文管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合理要求,把学生作为一个完全发展着的“主体人”来看待,反对把学生当做机器,忽视学生独立尊严和人格的行政性管理模式。其次。教与学的和谐秘现在刨设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再次。教与学的和谐要构建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味快乐,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使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总之,和谐的基础是公平,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实施和谐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责任,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有效措施。和谐教育所蕴涵的“和谐文化”即和谐的人文精神。能够使别的国家和人民更易于了解和接受我们的精神取向,从而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作者单位山东郯城县归昌乡中心小学、红花乡徐集小学)

上一篇:和谐教育“太极对应式”导学法初探 下一篇: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