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乐”为径,学海无涯“趣”作舟

时间:2022-10-29 04:37:04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实验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成为当前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获得最多的知识与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素质提升,是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值得深深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有效教学综合素质一、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实验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成为当前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获得最多的知识与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素质提升,是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值得深深思考与探索的课题。如何使学生在接触语言教育时和接受语言教育中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较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自我反思和不断探究的问题。

二、什么是兴趣教学

兴趣教学,指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他能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给予优先注意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它、领会它和掌握它。没有学习兴趣,不可能有对新知识的探求。兴趣教学就是教师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最大的乐趣,以乐学激发观察,增进记忆,促进思维和想象,获得成功的欢乐。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兴趣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当前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不断涌现,而兴趣教学也是创新教育理念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兴趣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层面上讲,这是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法。如果不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只是一味地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则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甚至对语文科目产生厌恶的态度和情绪。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是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的。在语文新课改的理念中,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总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兴趣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表达沟通技巧,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兴趣教学

1.新颖的导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小学语文课程的独特性、发散性和可塑性较强,导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一个笑话、一个动作、一个故事、一个实验、一种社会现象等。一位哲人曾说过,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有人曾把一节课刚开始的十分钟称之为“黄金十分钟”。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决定整堂课程的顺利进行。著名教师刘苏莲老师讲道:“如果教师的讲授能够自然的引入――不但是新课导入、而且是每一个环节的引入――通过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恰如其分地处理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使课堂语言生动活泼,迎合学生的兴趣、情绪、情感、愿望等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双边活动配合默契,情感相通,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这样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呼应,出现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和心灵上的交流。”

2.生动的授课引领学生的兴趣

如果说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幕,那生动的授课环境应是课堂教学中高潮部分,从教师的教姿教态、具体的授课内容到变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有张有弛,情节曲折,高潮迭起,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带着自己的问题,怀着一股好奇,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进入情节,感受语言的魅力,汲取知识的精华。

在此过程中,为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下面几项。首先是知识的难易程度安排。在课程设置环节一定要注意教授内容应与整体学生水平相一致,如果教授的知识和所讲的案例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听不懂,就不会产生成就感,甚至抵触情绪,有的学生可能就会溜号。如果教授知识太容易,平淡无趣,学生也会失去兴趣。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教师应注重循序渐进式教授。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不仅丰厚多彩,而且形式多样。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建立在学生的年龄、水平、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基础上,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最大程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则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例如,在讲道理的环节,教师要多用讲课的方式,而在人物角色、人物性格变化等的环节,则多用情景教学法。在展现事物变化过程的环节可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多角度,立体式感受教授知识内容。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各种设备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不仅可以学生获得真切地感受,也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

3.完美的小结满足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后部分应包括小结,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总结,也是帮助学生回忆刚刚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教师在小结部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采取民主发言的发式,首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给与充分肯定和补充点评,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出完整的总结。如果还有充足的时间,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问题给与准确而生动的解答。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司新生,刘海燕.兴趣教学漫谈.人教网.

上一篇: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教师教育信念探讨 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手段创新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