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参与的“看、听、做、讲”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9 04:30:33

多感官参与的“看、听、做、讲”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二、学习金字塔的内容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三、关于学习金字塔的几点思考

提示:从以上图示你能思考些什么?

1.这个金字塔呈现,光是听老师用讲述的方式,两周以后记得的内容只剩5%。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所以两周之后仍然记得的只剩5%。从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学习方式也都是被动式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学习的保存率都无法超过30%。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而这个方法是:让学生教别人。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内容作立即的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效果可高达90%。所以从学习金字塔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而且要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对其他人进行教学,不仅要对内容相当熟悉,同时也要透过语言的呈现来进行沟通。所以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透过个体思维,将内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在这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

2.由学习金字塔的内容可以看出: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一齐行动,要“看、听、练、讲”同时并用。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3.作为教师应进一步研究并更好掌握“学习金字塔理论”,自觉地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感官参与的“看、听、练、讲”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阅读教学中的“看、听、练、讲”一般是不能严格分开的,也不能完全按照严格的顺序进行,但为了便于阐述,笔者按照“看、听、练、讲”四个方面分别予以解析。

一、初“听”

在进行文本教学前,教师要用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后,还要介绍与文本相关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等。完成此环节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听”

二、初“看”

阅读中的“看”,严格说应该叫做“读”,这“读”有多种形式,或默读,或朗读,或齐读,或自读:对篇幅不长的文本,常采用朗读或齐读的方式;对篇幅较长的文本,常采用默读或自读的方式。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看”文本,通过看,通过反复地看,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让学生在心中形成对文本的初步的、大体的印象。

三、初“做”

在完成初“看”后,紧接着的不是“听”,而是“做”,是第一次“做”:给生字注音,给新词做解释,给文本划分段落层次,给文本概括中心思想。

四、初“听”

在第一次“做”完成后,就进入了初“听”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先设计好几个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文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要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实现对文本的教学目标,达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五、再“看”

再“看”,是指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再次仔细阅读文本,根据问题,找出答题区间,对文本中的重点信息进行勾画,为寻找答案做好充分准备。

六、再“做”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再“看”获取的信息为基础,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出问题的答案。

七、初“讲”

在再“做”这一步骤完成后,就要进入初“讲”的活动。在讲之前,然后分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寻找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寻找到答案后,各学习小组可以派代表上台“讲”,不仅讲答案,而且讲寻找答案的过程,讲确定答案的理由。

八、再“听”

学生“讲”答案后,就转入了再“听”的环节。由教师订正学生的答案,指导解答问题的思路,不仅掌握相应题目的答案,更掌握解答该题的思路、技巧、方法。

九、三“做”

三“做”,指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对学到的能力技巧进行迁移运用。如完成课后的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问题等。

十、三“听”

三“听”,是指学生听教师对作业的讲评。在这一次“听”中,学生不仅要听答案,思考教师所讲答案与自己的答案是否一致,更要思考为什么答案会一致或不一致,从而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能严格按照这样九个环节进行,而是将“看、听、练、讲”综合运用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多感官的参与下,反复感知文本,熟悉文本,研究文本,吃透文本,从而达到吸取文本精华,获得语文营养,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的。

上一篇:习题教学的探究性思考 下一篇:高中地理发展性学习评价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