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自主课堂的先行者

时间:2022-10-29 03:53:47

预习,自主课堂的先行者

【摘 要】预习,乃“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本文立足于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进一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预习能力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做好上课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预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学生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听课变得有针对性,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预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需要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只有坚持“有效预习”先行,才能焕发出智慧光彩,彰显人文情怀。

一、培养预习兴趣,主动预习内容

学生初始阶段,应加强预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只有对预习感兴趣,才能使预习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在策略上要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其次,对预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耐心帮助、热情鼓励。通过课前个别辅导,同伴互助,课中及时点拨多给展示的机会等办法,让他们也能迎头赶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对预习中发现的“闪光点”,在课堂上应及时加以表扬,通过激励树立榜样,使之发挥更佳效能。

二、教给预习方法,学会预习任务

预习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预习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学习内容,所以,预习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叶圣陶说:“学生拿了一篇文章来预习,往往觉得茫茫然无从下手。教师要训练他们去参考,指导他们去思索,最好给他们一种具体的提示。”要使学生的预习真正趋于有效状态,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预习任务。学生一旦明确了学习任务,做到了心中有数地去预习,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知识就能事半功倍。

第一步:教师带着课本走向学生,即引导学生走近预习内容。

刚开始,学生对预习还没有头绪的时候,应该以教师指导为主,师生一起预习,摸索预习方法。预习时最好把时间安排在课内,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安排10分钟左右作为预习时间(难度较大的文章时间可酌情而定),教师为学生列出可操作的预习提纲,一步一步地引导。这样,为学生搭好学习的阶梯,让他们在明确的要求中去懂得如何做好课文预习,从而掌握一些方法。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必须细致到位,而且要做到循序渐进。

第二步:学生带着课本走向老师,即作好课前的准备,带着问题和收获走向老师。

此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预习提纲,必要时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预习时间也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的方式。根据学生实际,在课堂上预设一定的时空,进行预习的指导和检查。学生有了预习成果,渴望接近老师,渴望与老师进一步交流,这就是学生的主动学习。

第三步: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本,即通过与教师的对话,开始新的学习探究。

在学生形成较好的预习习惯后,教师可以放手,预习完全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了。每一个学生都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每一个学生在预习中都将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作为课堂上对话的材料。

三、检查预习成效,养成预习习惯

《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在培养学生运用预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预习小组,小组之间、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每个组包括不同程度的学生,使能力强的学生对其他同学起到带动作用,让能力弱的学生在小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产生对小组的归属感。通过这样的合作预习,学生群体的思维和智慧得以共享,同时,发展了学习和交往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有效预习的评价就是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检测预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学与小组互动的积极作用,探索有效公平的评价机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更加科学化。实践证明:凡是学生预习得好的课文,学生学习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主动,探究深入,课堂效果也好。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方能建构有效地语文教学。

上一篇:浅谈在数学课中如何达成情感目标 下一篇:在与时俱进中,改进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