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作家面对面

时间:2022-10-29 03:19:36

我与作家面对面

【案例回放】

一、体验活动,初次习作

听说“新华书店‘校园人文行’――儿童文学作家读书报告会”将于5月14日在我校举行。我想通过课外阅读为这次活动预热,让孩子们对活动更加期待。于是我和孩子们重温了《亲爱的汉修先生》中第90~95页的内容。文中记叙了鲍雷伊和作家贝乔女士一起吃饭、交流的事,更加坚定了他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周一早上,作家王一梅女士如期而至,校园里沸腾了。超越广场上人山人海,孩子们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童书,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上午第二节课,孩子们按班级排队到图书馆请作家签名。第三节课听作家演讲,三个班到现场与作家面对面交流,我们通过闭路电视收看。大家都兴奋地参与活动后,我请孩子们写写自己参与活动的事,孩子们非常乐意地接受了这次习作任务。

第二天,我满怀期望地阅读孩子们的日记,昨日的兴奋却被孩子们流水账式的记叙所掩盖,继而化作了点点疑惑:作为三年级的孩子来写这样的活动,究竟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准才算符合要求?他们的习作困难究竟在哪里?

二、交流指导,二次习作

带着疑问,我再次踏入教室,决定和孩子们聊聊心里话:

生:活动太丰富了,我想写却不知道写什么了。

师:经历一次精彩的活动,写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对我们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简直就像是吃一顿大餐,如果不好好咀嚼、细细选择,我们很难品味到其中的真味。那我们先回忆一下,说说我们的活动主要由几部分组成?

生:买书、请作家签名、听作家演讲三部分。

师:我们可以写什么内容?

生:我们可以写某一个小活动,也可以写整个活动。

师:我们怎样写好一个小活动呢?

生:我们可以写写买书的事。一桌子的书,看看这一本,想买;看看那一本,也想买。我最终挑选了一本书,可以写写封面上的图案。

生:我们可以写写她如何给我们签字。我们的动作、神情,作家签名时的动作,她的签名有什么特点都可以写。

生:我们还可以写写她演讲的内容,学习她如何写作。

师:大家说的都对,但是在这些内容中,你觉得哪部分印象深刻就选哪部分,千万不能面面俱到写流水账!同时,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写活动我们一定不能忘了谁?

生:我!因为是我参加活动,我见到了真正的作家,我企盼、我激动、我兴奋、我佩服、我开心……我的感受需要充分地表达出来。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那就请大家写下来。现在,还有困难吗?

生:老师和我们谈了以后,我们觉得写起来很轻松,很清楚自己要怎么写了。

三、朗读评点,领悟习作

再次阅读孩子们的习作,感觉孩子们进步很大。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进步的快乐,巩固写活动的方法,我精选了几篇,请孩子们一起来点评。我鼓励孩子们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接着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亲爱的汉修先生:

我今天和一位真正的作家见面了,她可不是您,她叫王一梅。

上午第二节课接近尾声时,我们带着早上买的书,排着队伍来到图书馆。听说王阿姨要在我们买的书上签名,我当时十分开心、激动。因为一位真正的作家要给我们书上签名,对我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呢……

终于轮到我了。王阿姨在我的书上以最快的速度写完“王一梅”三个苍劲有力的字。她把“王”和“一”写得很小,最后一个“梅”字写得很大。虽然有人说它丑,但我觉得它很漂亮。原来不只人有内在美,字也有内在美。

这本书我会好好阅读、好好珍藏的,让它成为我一辈子的书!

再见了,汉修先生!

陈飞扬

5月14日

师:陈飞扬,你为什么采用信的形式来写这篇日记?

陈飞扬:信的形式让自己感到有话写,容易写。

师:对,习作就是与人交流,如写信一般与人对话。

生:签名的经过陈飞扬把它拉长了写,像放慢镜头一样让人感觉清晰。

师:这就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是陈飞扬独特的感受。

买 书

刘炯凯

我来到校门口,发现已经开始卖书了,便跑到教室里,取出15元钱,气喘吁吁地跑下去,来到卖书的桌子旁。啊!桌子上的书真多啊,让人眼花缭乱,《鼹鼠的月亮河》《糊涂猪》《木偶的森林》《雨街的猫》……

突然,我看到了一本名叫《恐龙的宝藏》的书。封面是绿色的,上面画着一只绿蜘蛛和一只恐龙,我感到挺有趣,便买了它。我一抬头,发现王一梅阿姨站在旁边,我把钱给了她,她说:“谢谢!”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便也回了一声“谢谢!”

我飞一样地跑回教室,手里像捧着宝贝似的。

生:刘炯凯把买书的经过写得很清楚,一些词用得非常好。(师插话:请具体说说。)“气喘吁吁”“飞一样地跑回教室,手里像捧着宝贝似的”。

师:为什么“气喘吁吁”写得好?仅仅是写出了着急吗?你平时走这些楼梯喘吗?

生:作者写出了自己对书的喜爱,他急着想买到书,怕别人挑走了自己心爱的书。结尾“飞”写出了买到书后快乐的心情。

可 惜

杨一来

早上,我到学校时才发现没带钱,没有买到书,我感到很惋惜。

当一个三(6)班的小女孩跑过来告诉我们拿着早上买的书到三楼图书馆去签名时,我惊呆了,恨不得哭出来。同学们说那本书外面买不到,作家的签名是很难得的珍贵纪念。听到这儿,我恨死我自己了。幸好,同学们说:“第三节课有作家的演讲。”我听了立马高兴起来。

在演讲的时候,王一梅阿姨讲她小时候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多的课外书,但是她的舅舅给她抄了一本《巴黎圣母院》。这时我为王一梅阿姨开心,也觉得她舅舅很爱她。她上小学四年级时写了一本书,攒了零钱把书稿寄过去,却被退稿了,但她没有灰心。我真是太佩服她了。

今天我可惜得心都酸了。

生:我觉得心情的变化写得好!“很惋惜”“惊呆了”“我恨死我自己了”“我为她开心”“我真是太佩服她了”等心情的变化写得特清楚!

师:我们欣赏了三篇习作,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1:习作就是写“我”!写我的生活、我的发现、我的感受。

生2:习作就是把心里话写在纸上。

生3:习作就是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来写!

生4:相同的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材,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来写我们的习作。

【反思】

一、孩子的活动是习作课程资源的“金矿”

“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孩子们的习作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乏一双发现素材的眼睛。诸如“作家进校园”等活动,每月都有,每周都有。就五月而言,有“劳动节”,有引自西方的“母亲节”……这些节日,各班都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也为孩子们的习作创造了无穷的习作素材。这样的素材,并非特地为习作而准备,它们本身就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为孩子们平凡的生活注入一丝新鲜、一份活力,生活因此变得丰富,习作也因此拥有了“源头活水”,拥有了一座取之不竭的“素材金矿”。而我们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将真实的活动资源转化为有效的写作资源,让孩子拥有这份独特的生活经历、独特的习作素材。

二、指导孩子将真实的活动转化为有效的写作资源

三年级孩子面对一个大型活动,当素材如大海般富足时反而会手足无措,因为他们缺乏选择素材的能力,明明参加活动时激动、兴奋,写下来时却顾此失彼,还没展开就草草收场……所以,孩子们不乏表达的热情,但缺乏应有的习作能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时的他们是欢迎老师来帮一把的,他们也乐意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做新的探索、新的发现,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当本次习作在经历初写、师生交流后,孩子们都非常乐意进行第二次习作。那么孩子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有效指导呢?

1.适时指导。活动开展的当天或后一天,孩子们还沉浸在活动的余热中,在他们的记忆尚清晰之时,让他们再回味动笔,孩子们乐于去回忆丰富的生活、有趣的场景,表达真实的心理感受……

2.适当指导。适当指导是基于孩子们实际需要的习作指导,是基于问题的习作指导。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习作中经常呈现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的弊端;有的习作“骨瘦如柴”,缺乏血肉。第一次试写的意义在于充分暴露孩子们的习作问题。通过老师指导,师生间进行有目的的交流谈话,孩子们自己解决了内容选择、表达感受等问题,领悟到要“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适切评价。如何让经历两次习作的孩子们,从体验初次习作的困难转变为二次习作的快乐,习作评讲是孩子们必须经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样的评讲分享中,让孩子们真正做到“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这样的交流评讲中,孩子们才能领悟到怎样才算把“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具体”,怎样的语言才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怎样的习作才是“说真话、心里话”……

如果我们抓住一次次课外活动,将一次次课外活动转变为习作资源,让孩子们一次次经历“活动体验、初次练写、指导交流、二次习作、点评分享”的习作全过程,孩子们就会“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上一篇:天下第一瓜(下) 下一篇:倡导三项研究,实现三种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