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使者:将劝捐工作进行到底

时间:2022-10-29 03:00:37

光明使者:将劝捐工作进行到底

一位年轻漂亮的护士,因为偶然的际遇接触到了白内障患者,为他们渴望光明的热切期盼而感动,她觉得她应该为这群特殊的患者做点什么。她想到了,劝说人们无偿捐献眼睛角膜,以提供给失明者使用。于是,她走上了职业角膜劝捐的道路,成为我国第一位职业劝捐员。这位名叫陈淑莹的职业劝捐员,从此整天奔走在重病患者和角膜病人之间。她也因此受到许多人不解的眼神和无理的责骂,有人说她是盗卖器官,甚至被人称为不讲良心的“盗贼”。然而,她收获得更多的是角膜病人无尽的感激,把她称为“光明的使者”。

赴行医触动漂亮护士

1996年,满怀憧憬的陈淑莹从广州护士学校毕业,被分配至深圳眼科医院。时间一晃,六年过去了。这时的陈淑莹已经成为医院的一名骨干,专业经验十分丰富,她的敬业精神得到广大病人的一致认可。

2002年,国内首家国际狮子会分支机构在深圳成立。同年6月底,深圳眼库在深圳眼科医院挂牌成立。也就在这一年里,陈淑莹作为优秀护士参加了深圳狮子会“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复明手术医疗队,远赴为那里的白内障患者无偿治疗。正是这次行动深深地震撼了她,使她的职业有了180度大转折。

在那里,陈淑莹看到了很多痛苦的白内障患者。很多人患了病,却因为家境贫寒而无钱医治,有的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让她记忆犹新的是一位年老、孤苦的老大爷。由于长久的失去治疗,他的眼睛早已经蒙上一层厚厚的“云雾”,大大的眼睛无神而苍白,现在已经接近失明。老伴去世得早,两个儿子也搬到外地去了,家里没有任何劳动力,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他连最基本的降眼压药物都买不起。眼睛的疼痛让他的眼睛变了形。 看到这些,陈淑莹顾不了旅途的劳累,迅速来帮助老大爷。她从药箱中取出带来的药物,给老人注射了,并对老人说:“大爷,您不要着急,要有信心,相信发达的医学一定可以让您的眼睛好起来!”紧接着,她请别的医生给老人做了手术,给老人换上了新的角膜。

在短暂的休息之余,陈淑莹流泪了,她是被某种东西震撼了,她和队友一边安慰病人一边给他们做手术。陈淑莹感觉他们来晚了,因为这里的病人太需要他们的药物和角膜了,然而他们的角膜很快就用完了。后来,随行的领导决定,不分昼夜的给患者治疗。心地善良的陈淑莹看到十分困难的家庭,她会把自己的津贴偷偷的放在他们的家里。

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一个新问题出现了:眼睛角膜严重缺乏,他们带来的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用。短暂的支援时间一闪就过去了。当陈淑莹他们离开时,藏族同胞载歌载舞地送别,希望他们能够留下来,有的激动地哭出声来,有的甚至给他们跪下了。

后来,当陈淑莹回到深圳,得知有位老人因为年龄太大,手术没有成功。想到伤痛将伴随他的整个晚年,陈淑莹有些于心不忍,她久久不能平静,她想:我是不是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在那段日子里,她反复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赴藏期间,陈淑莹熟识了深圳狮子会眼库执行主任姚小名博士。她主动找到姚博士,她想和他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有什么好的办法。而此前姚博士早有想法了。她和姚主任讨论了好久,最终,她决定接受姚主任的建议:做一名职业的劝捐员。

陈淑莹答应后,感到自己的心在砰砰的狂跳,甚至还有些激动。她对自己说:这可是个极富挑战的工作。她知道自己的压力很大,毕竟她得辞去已经小有成绩的护士工作,她毕竟得去面对自己的亲友。但是,陈淑莹只要想起的那些白内障患者,想起他们痛苦的神情,她就会很激动,她要为他们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3年5月8日,陈淑莹正式成为深圳眼库唯一的一位职业劝捐员。此后,陈淑莹先后又去了几次,她对患者了解得更深,也更加坚定了那份做职业劝捐员的决心。

成为全国首位职业劝捐员

开始总是那么艰难。尽管陈淑莹事先对自己说,一切都会过去,只要鼓起勇气,别人就会理解的。可是第一次还是如刻在脑子里一般,让她难以忘记。

那时,她从朋友那里听说深圳第二人民医院有一个将死病人,她急忙跑到二院。经过了解,她知道了那个病人的基本情况:今年26岁的青年伍大恒是家里的顶梁柱,在深圳某建筑工地工作。在一次施工中不慎从10米高的脚手架上摔下,当场昏迷不醒。后经医生鉴定,属脑死亡者。

当陈淑莹赶到现场的时候,她听到了一片哭声,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样。年轻的妻子哭得死去活来,不停的念叨着说:“我丈夫可以活过来,他不会死去。他不会死啊!”刚满2岁的孩子不知情地哇哇大哭。

陈淑莹先是简单的自我介绍一番,然后安抚伍大恒的妻子说:“红姐,不要哭了,人死了已不能复活了,我们都很难过,我也很理解你的心情,但哭不是办法。”然后,她诚恳地说:“你们能不能考虑一下,捐献伍大哥的眼睛角膜,那样他的眼睛就可以继续看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你胡说什么,你给我滚开,谁说我丈夫会死,我的丈夫不会的,不会的……”没等陈淑莹说完,就马上遭到死者妻子的斥责,接着大哭起来。“你是干什么的,这里不欢迎你,请你走开。”

伍大恒的父亲听说要他儿子捐献角膜,气就不打一处来,用方言破口大骂,甚至想对陈淑莹动手。尽管陈淑莹一再表明自己的义工身份,但在场的人没几个理解她。最后,陈淑莹只得无奈而伤心的离开了。出了门,她就差一点哭了出来。她第一次劝捐经历,就这样失败了。

接着,同样的故事又延续了好几次。这时,陈淑莹冷静下来,她仔细的分析了每次的得失,努力的想着对策,见面该怎么说,该怎么劝服其家属,最后该怎么办。她对自己说,一次失败不要紧,只要自己不灰心,就一定会成功的。

一天,陈淑莹接到通知,说深圳北大医院有位重病患者。她马上买了水果、鲜花跑到医院,这次她明显“懂事”多了。这个病人叫马敏,是个30多岁的中年妇女,多年前和丈夫从湖南一起来深圳打工。后来,她不幸患了乳腺癌,现在已经是晚期了,医院已经给她下了病危通知了。“敏姐,不要太焦虑了,得了病本来就不好了,如果情绪再不好,那就等于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己着急又伤身体,千万不要着急……”她真挚地劝慰马敏。马敏感觉这个乖巧的妹妹说话很有道理,对她颇有好感。

接着,陈淑莹又说,“得了病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个顽强的心态,不要怕,不要着急,应该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最后,她劝说马敏捐献角膜,但马敏显出了担心和紧张。 陈淑莹开导她说:“我觉得,您捐献了自己的角膜,您将帮助一个甚至几个失明者,他们会感激并记住您,您也会为这个世界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而高兴,因为你的价值在别人身上得到了延续。”马敏为难地低下了头,苍白的脸缩在一起。“我不想死啊……我好好考虑一下吧,给我些时间。”

陈淑莹很理解她。那以后,陈淑莹经常去看望马敏夫妇。一天,陈淑莹在家里接到了马敏丈夫的电话,他说,现在房东怕他的妻子死在屋里,让他们在24小时之内搬出去。他很着急,没有办法,只有来找她了。

听到这事,陈淑莹马上和房东取得了联系,在一番苦苦的劝说后,房东终于同意了让他们继续住。陈淑莹看到这对夫妻很是清贫,自己拿出几百元给他们,并给他们买了水果和一些保健品。这对夫妇很是感激,也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丈夫和马敏终于同意了死后捐献角膜,马敏说:“我也是病人,我能够理解病人的苦衷,我要死了,但愿我的角膜能给更多的人造福,这也算是我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吧,我愿意捐献。”

没多久,马敏就永久的离开了,她的丈夫说,马敏是带着微笑离开这个世界的。当即,陈淑莹找来眼科医生,给她做手术。从没碰过尸体的她和医生一起给马敏穿上衣服,整好遗容,搬到了楼下。

握着那份合同书,陈淑莹的手不停地颤抖,她再也不能控制住自己了。她觉得她握着的是一份光明,她感觉自己的责任重大啊,泪水又一次流了下来。这次,她成功了。后来,一位12岁的患有先天性失明症的小姑娘接受了马敏的角膜,她因此而复明了。

以后的日子,路就顺畅了很多。每次她都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细心的呵护,真诚的对待他们,尽管偶有挫折,但大部分还是成功的。慢慢的,她赢得了更多人的理解。

她要将劝捐工作进行到底

当初,陈淑莹刚刚接受这份工作的时候,她的亲友很有意见。意见最大的是来自父母。陈淑莹的父母年事已高,他们都不想陈淑莹辞掉已经干得不错的护士工作;同时,他们担心女儿受苦,怕女儿吃不消,更害怕女儿整天和死尸打交道,精神也会受影响,再说别人也会有看法。

陈淑莹耐心地劝说父母:“爸,妈,我知道你们为我好,但是我觉得我应该来做这份工作。第一,我的之行深深地感动了我,可能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觉得我有必要也有能力为之付出。第二,我现在确实是很喜欢这份工作,我在给别人的光明中,看到了我自己的价值,我很高兴的看到别人因我的努力而复明……”

让陈淑莹倍感欣慰的是,她的做法得到了丈夫的理解。他给了陈淑莹勇气和信心:“多注意身体吧,别累着,对了,晚上别把我当成死尸搬出去了啊……”丈夫在鼓励的同时还不忘幽她一默。

父母在一番思考后,也同意了女儿的看法,父亲说,“我和你妈尊重你的个人选择,我们想说的是,要干就好好的干,当成你的事业,我们知道这份工作不好做,但你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就要大胆的走下去,我和你妈既然同意了,就会很好的支持你的。努力吧,女儿。”后来,陈淑莹还主动的找到自己的亲友,一个个的劝说,终于赢得了他们的信服和支持。

一次次的劝捐,陈淑莹也习惯了冷眼冷语。一次,她正在劝说,一位同房的病人说,“你看看这个社会,哎,都什么世道了,为了钱,连这种事情都干,真是什么人都有,哎。”一声重重的叹息传来。

像这样的事情对陈淑莹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有人说陈淑莹没有良心,还有人骂她是人体器官贩子,专门倒卖人体器官。对此,陈淑莹除了尽力的解释,并不太在意,她相信自己的行动将证明一切。

而因她劝捐来的角膜而复明的人却对她百般感激。一位遗传角膜病复明的老人亲自上门拜访,他睁开眼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看看陈淑莹。当他复明看到陈淑莹的时候,激动得热泪盈眶,甚至要跪下,陈淑莹连忙将他扶起。后来,有的复明者寄来感谢信给陈淑莹和她的单位,有的复明者要用金钱来报答她,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我只是尽力的做自己微不足道的事情,我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很快乐。”现在,当初反对陈淑莹的亲友也主动加入了义务劝捐的行列,让她欣慰的是上万名青年表示将来捐献自己的角膜。后来,陈淑莹在媒体上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她经常收到鼓励她的短信,也有更多的人给她提供线索了。

“这几个月,我大概接触了近50例,但仅仅成功一半左右,劝捐之路还很漫长,我的任务还很重,但我真的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够主动来捐献角膜,那时我也会很乐意自己失业。”

如今,陈淑莹依然奔走在深圳的各大医院,奔走在病人之间,她像上帝派来的使者一样,给生活在黑暗里的人们送去光明。

(拒绝转载和上网)

上一篇:日子里的健康 下一篇:做一只快乐的孔雀 后半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