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时间:2022-10-29 01:15:55

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摘要】目的比较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利培酮治疗组(A组)和奥氮平治疗组(B组),每组各53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精神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略高于利培酮治疗组患者的86.8%,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TESS评分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奥氮平;临床疗效;安全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36-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伴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其明显的功能损害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痛苦,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目前临床多采用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但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可引起患者糖、脂代谢异常,从而增加了罹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2],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尤为重要。利培酮与奥氮平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抗精神药物,为进一步比较此两种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入选标准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总分≥60分,并排除严重躯体疾病、酒精或药物依赖、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作,发病前未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也未使用过降糖药、血脂调节等药物。

1.2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利培酮治疗组(A组)和奥氮平治疗组(B组),每组各53例,其中A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9.5±1.8)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4.7±1.4)个月。B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0.3±2.2)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5.4±1.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A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起始剂量为1mg/d,最大剂量为20mg/d,B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起始剂量为5mg/d,最大剂量为20mg/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临床疗效及耐受性逐渐增加药物剂量。

1.4疗效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情况,评分越低说明精神症状改善越显著,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4]。减分率≥75%为临床治愈,减分率50%-74%为显著进步;减分率25%-49%为进步;减分率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同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结果

2.1PANSS评分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精神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奥氮平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3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患者出现嗜睡,1例患者出现便秘,1例患者出现失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TESS评分为(4.6±1.3)分。利培酮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3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3例患者出现嗜睡,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患者出现便秘,1例患者出现失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TESS评分为(4.9±1.5)分。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TESS评分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因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等优点而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5],临床用于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药物较多,其中以利培酮与奥氮平较为常见。

本研究结果表明: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与曾兆圣[6]的报道一致。奥氮平对多巴胺、5-羟色胺和毒碱受体均具有高度的亲和力,能选择性作用于中脑边缘DA能通路,从而有效改善阳性和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态,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少[7]。利培酮是苯并异恶唑衍生物,是强有力D2受体拮抗剂,可以很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奥氮平与利培酮起效快,治疗两周后即开始起效,对精神分裂症疗效令人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升.温胆汤加减联合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0):156-157.

[2]Tandon R,Belmaker R H,Gattaz W F,et a1.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harmacopsychiatry section statement on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antipsych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Res,2008,100(1-3):20.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4]窦建军,魏新贞,边欣丑,等.齐拉西酮与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18):2814-2815.

[5]徐健康,刘旭,赵路斌,等.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2):183-187.

[6]曾兆圣,谢清风,叶波.奥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比较[J].江西医药,2010,45(8):823-825.

[7]郝卫萍,张加明,王静.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比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4):301-303.

上一篇:一起食用发芽马铃薯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下一篇:小儿推拿配合拔火罐对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