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的男女关系

时间:2022-10-29 01:05:23

“微时代”的男女关系

扎克伯格们的“孤独生意”

当扎克伯格还只有19岁的时候,他曾经在ICQ上对好友说,用户都是傻瓜,因为他们老是想着跟他分享个人信息。

在一个集体性忽略隐私、强调自我表达优先、信息生产如同排泄般的全球化时代,一个不折不扣的后Web2.0时代,谁不是傻瓜呢?更何况这些“傻瓜们”盘踞和充填信息的Facebook平台,在2012年5月正式上市后,整体市值破1000亿美元大关。

20世纪50年代,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提出,人生就是一场表演。比起身份证,社交网络可能更像一张面具,一旦戴上,就很难摘下,它有改变人心智的力量。

“去年底,我在大理旅行,在洱海边的一家咖啡馆里晒太阳,我却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发一段‘微博’,可惜咖啡馆里没有网络。那种失落感让我很困惑。如果我享受大理的阳光,享受就是了,为什么一定要发‘微博’呢?”文艺用户小A在微博上自嘲。

一个人得多孤独,才会接受Facebook的价值观――根据Facebook朋友的推荐,来读某篇文章,听某段音乐,看某段视频,光顾某家比萨店、电影院。即使在小超市里买个尿不湿,也要先看看你的朋友买了什么。无论你走到哪里,都随身带上你的朋友,你的人际关系。

互联网的恶性与饿性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狂飙猛进,原有的传统社群关系已经基本瓦解,你几乎不会去认识你的邻居。”陌陌创始人唐岩说,“陌陌2.0群组上线,极大地方便同一个小区的邻居或同一个写字楼的同行去沟通和建立线下关系,人的关系被重新组织,让社区恢复了活力,让每个在城市里生活和打拼的人不再孤独。”

与此同时,中国有1.8亿单身男女,其中光棍多出剩女3000万人,城乡流动加剧的中国,从邻里互信的“熟人社会”过渡到彼此提防的“陌生人社会”。

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美国调查机构近期数据称,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手机约34次,使用频繁者查看手机的频率更是高达每6.5分钟1次。“手机强迫症”、“手机依赖症”随处可见。

睡觉前、起床后、上下班途中、排队等待时,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打发时间的首选,正越来越深的卷入人们的生活。调查数据称,只要能够使用智能手机,人们愿意放弃一系列活动:70%的受访者愿意放弃喝酒,超过50%愿意在一周时间内远离咖啡因、巧克力等,超过3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手机放弃性生活。热衷于低头玩手机的人,抬起头时却总感到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

互联网的普及是否加速人们性关系的发生?比如婚前、劈腿、多性关系、短期性关系、婚外性、同,等等。

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到“要和陌生人上床”

微信和陌陌,是中国“陌生人社会”网络社交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手机应用程序。腾讯宣称微信有2亿用户,陌陌运营总监王力说,陌陌有超1700万名用户。

2013年夏天,四川南充的打工仔小麦用微信摇出年轻貌美的女职员小李,两人在火车站旁开了间房,小麦坐在床上,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扔下刚去洗澡的小李,顺走了她放在桌上的iPhone4S。

今年春天,台湾新竹的工程师老罗约了林姑娘,林姑娘同他踏了个春,借口手机坏了,借走老罗刚买的二手iPhone 4后迟迟不还,老罗急了,林姑娘便说:“你要我把苹果还给你是吗?”老罗说:“是。”3个月后,老罗收到4颗苹果。受理此案的警察哈哈大笑:“那借iPhone5,是不是就得还5颗苹果?”

微信成“危信”,摇摇须谨慎。被骗的感觉总是让人懊恼,但是相比于被盗、被猥亵、被已是幸运。

如果手贱,你会发现百度上大量跟微信、陌陌有关的新闻是:《微信开房,天水少女惨遭两大学生》、《安徽男摇微信交友,抢劫三五十名女孩》、《上海中学生微信“摇一摇”,暴露方位招来抢劫犯》、《昆明女店主微信“摇”来杀身之祸》、《蒙自“高富帅”麻翻拜金女,抢走30余万》……

香港关注妇女性暴力组织“风雨兰”也称,去年头十月,共接获103宗和41宗非礼或性骚扰求助个案,当中有16宗涉及社交网站及媒体认识的性暴力案件,占整体的11%,涉及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少女占75%。

这个社会的男女关系,已经滑向沉没的边缘?

上一篇:被手机奴役的人性 下一篇:科技创造文明,科技摧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