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雷攀拓:生态画家的自由之路

时间:2022-10-29 01:02:14

瓦西里·雷攀拓:生态画家的自由之路

德国生态画家的济南现场

11月6日,记者走进山东省文化馆,67幅不同尺寸的画作陈列其中,从海德堡老城到威尼斯小镇,从森林河流到日月星辰,欧洲丰富的自然文化景观呈现其中。“它们体现了纯真、原始和进化的美丽。” 瓦西里・雷攀拓告诉记者。

采访之时,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在下,整个济南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氛围中。有参观者说:“雷攀拓先生来的正是时候,因为他是生态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正如文化科学家约斯特・赫尔曼德在展览图册中所强调的:这位来自海德堡的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是“持续有效地保护自然的愿望及其对破坏生态行为的警示”。

作为德国生态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瓦西里・雷攀拓的生态观念源于希腊概念的“家园”一词。“家园是一个空间,在这个绝对的内在和外在的秩序里,生命得以诞生、成长。天空、星辰、大地、世界,所有这一切都代表家园。我的每一幅作品都表现了这一观念,体现了秩序、明朗、力量、美感与和谐。”

记者看到很多年轻人、大学生到场参观,并且拿走纪念明信片。瓦西里・雷攀拓非常满意,“从他们充满喜悦和期待的表情中,我相信他们能从画作中理解并支持生态运动的理念。”

2012年以来,针对日趋严重的环保现状,济南市积极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并投入了巨额资金。“生态城市――就如同在济南形成的绿色环保带一样――应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的典范。山水自然风景应该被融入到城市建设中,以便打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社区。”

基于相同的创建生态城市的目标,此次画展的承办方――山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瓦西里・雷攀拓先生及山东省会大剧院总经理崔欧女士达成共识, 画展结束后,雷攀拓先生将把本次展览中的 12 幅画作留在中国,其中《地尔斯堡・老城和新世界》等10幅作品将由山东省会大剧院珍藏,另外两幅由本次画展的办展地点山东省文化馆珍藏。

据了解,这是瓦西里・雷攀拓第一次来中国办画展。三年前,为了纪念来自德国海德堡的世界著名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瓦西里・雷攀拓在上海参加了关于诠释学的研讨会并在会后用PPT演示画作,现场反响非常热烈,“与会的专家和教授向我提出了邀请,能否在中国开展我的个人画展。”

意向达成后,画展的筹备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仅运输画作这项工作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准备画展的时间不多。最初打算将画作通过长途船运到青岛,不过航运时间得八周,到济南晚了整整两天,为此我们被迫采用贵得多的空运。”此外,因为瓦西里・雷攀拓还是海德堡市议会的成员,有自己的党派“维护和保护海德堡”,为了这次中国之行,他不得不告假一个月。

不想当画家的学者不是好议员

瓦西里・雷攀拓1940年出生于地中海畔的希腊首都雅典。“在雅典卫城附近,也就是说欧洲古代文明的中心读完小学和中学。” 瓦西里・雷攀拓告诉记者:“让我真正走上艺术之路的原因是德国的自然风光和我对德国文学的研究。”

“中学时老师教导我们,如果想在一生中有所作为就应该到德国去读大学。”中学毕业后,瓦西里・雷攀拓非常幸运地走进德国浪漫主义的诞生地――海德堡,并在那里攻读大学学位。“当时我住在老城的学生公寓,房间正对着世界著名的海德堡城堡,我从公寓的四楼窗户向外眺望,对面郁郁葱葱的山坡上是德国闻名的哲学家之路,中间的绿色河谷地带流淌着宽阔的内卡河。”

“一开始学德语,方向是德语老师,后来又读了日尔曼语言文学的博士,之后,每四五年继续攻读一个学位。” 瓦西里・雷攀拓表示:“大学上了足足15年”,所获得学位涵盖德国哲学、艺术、历史、政治、文学和教育学多个领域。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浪漫主义的学术氛围、手不释书的阅读精神逐渐融合积淀成为瓦西里・雷攀拓身上不可复制的学者气质。

1978年,瓦西里・雷攀拓在海德堡的美国之家(Amerikahaus inHeidelberg)举办了以“有秩序的世界-大自然的母亲”为题目的个人作品展览。接下来,瓦西里・雷攀拓在芬兰、巴黎、奥地利等多个国家举办了个人画展并于2000年开设了个人画廊。“我的画廊位于海德堡老城,展出我三个艺术时期的所有作品。画廊明亮且充满阳光,有着古老的镶木地板,面对建于18世纪的彼德曼花园。在那里,我可以从纷扰的世界中沉静下来,享受内心的平静。”

此外,瓦西里・雷攀拓积极参与文化政治及艺术活动。

在德国古城堡内的老井旁边曾有一棵古老的柳树,自浪漫派时期起就已有记载,然而后来这棵柳树被砍伐。这一事件引发了众多市民的强烈抗议。雷攀拓在报纸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进行评论,并在一次艺术活动中收集了一万一千个公众的签名和支持。近几年来,面对希腊长久的国家债务问题,祖籍为希腊的雷攀拓被邀请到海德堡大学举行演讲,题目为:“用欧元寻找希腊人的国家”;去年,瓦西里・雷攀拓参加换届选举,再次成功入选海德堡市议员,一如既往地参与保护老城固有生态的活动。

自然秩序与生态精神

席勒曾在《漫步》一诗中遗憾地表示,人类在城市生活中找到了理智的自由(政治自由),但是却疏远了自然,丢失了自然。在城市里人们有的是安全感,而在乡村人们有的则是归依感。

“1970年至1980年期间正是我上大学的时候。作为学生,我经常听教授们讲述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抽象艺术。起初,我也被这些现念和抽象艺术流派所感染,但是后来我慢慢地认识到:如果经过艺术创作的自然被弯曲、被伤害、被否定,甚至最后被排除在外,那么,这不是我要走的路。” 瓦西里・雷攀拓告诉记者。

瓦西里・雷攀拓最喜爱的题材是自然风景。“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身边的大自然,我就能深切地感知到大自然那种平抚和解放人类内心、使人类超越自我并将其与所有创造物连接在一起的力量。” 古老的村庄、庄稼地、受保护的部落,那些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美景成为其绘画的主题。

瓦西里・雷攀拓向记者介绍了本次画展的得意之作《地尔斯堡C老城和新世界》。“这幅画展现的是海德堡附近的一个村庄,从中世纪以来一直是这样,我上学的时候还曾经坐在村里的河边看书。” 在瓦西里・雷攀拓的指引下,记者看到黄色、棕色、绿色被和谐的组合在一个画面空间,正如自然界四季轮回的色彩,画面饱满、温暖、明亮,强调着自然的力量、大地的深沉、存在的严肃性和生命的喜悦。

“我完全赞同中国的这句古话:画如其人――每个画家都会在他的作品中表现自己。我的画表现的是有序的世界,它们体现了保护、安全、秩序、力量与和谐。画布上线条井然的画作是生命外在秩序的象征。在艺术作品里人们学着形象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面对自然不恣意妄为,而是尊重和顺从自然。”在瓦西里・雷攀拓看来,一幅画、一首诗、一谱曲、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它们都能唤起人类心灵深处与自然规律的共鸣,如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斗转星移。

现年75岁的瓦西里・雷攀拓游历过法国、意大利、芬兰、美国等多个国家,“尤其意大利,是我无数次到访的地方,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他的画作《博纳索拉-沐浴在意大利灿烂的阳光下》灵感就来自意大利的一座小城。“意大利的城市布局和整个国家安排是非常有序和规则的。” 瓦西里・雷攀拓告诉记者:“你一定要去一趟,发挥你所有的艺术想象和期待。”

同样的生态精神也体现在海德堡――德国生态治理最好的城市。“在那里人人都骑自行车,我们的自行车道很宽,不会被汽车抢占。房子基本都是双层玻璃,还有废料循环发电系统,雨水还原成饮用水系统等。”

谈及未来,瓦西里・雷攀拓表示:“我最大的心愿是能够通过生态艺术尽可能广泛地传播生态理念,帮助人们重新绿化大地,使土地更肥沃,地球更宜居。通过重新评估土地、农田,应该还原农业文化对人类所具有的原始意义。对中国来说尤为重要的是:大量人口不再从农村迁入城市,而是留在农村。必须重新提升农村经济的价值。”在他看来,人类的未来是与土地息息相关的,而不是技术。

上一篇:有效整合,让新教育技术领跑中学音乐课堂 下一篇:浅析电力继电系统保护装置问题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