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心态浅析及其指导策略

时间:2022-10-29 12:34:03

教师工作心态浅析及其指导策略

〔关键词〕教研员;教师;心态;策略

一、教师工作心态浅析

根据教师的心理变化,教师工作心态变化可分为五个时期:

1. 热情期:是指参加教育工作0~6年的教师。这一时期,教师对教育教学充满新鲜感并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愿意与学生交往;努力学习,愿意向老教师请教;在工作中好胜、追求完美。

2. 成熟期:是指参加教育工作10年左右的教师。这一时期,教师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工作有经验,比较成熟,能正确面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不太计较个人得失;师生关系融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智慧;情绪比较稳定,不会大喜大悲。但也有一些处于成熟期的教师存在自满、自以为是等问题。

3. 倦怠期:一般是指参加教育工作20年左右的教师。这一时期,教师的工作心态由成熟期过渡到倦怠期,对工作消极,工作能力下降,萎靡不振,情绪倦怠;对领导或同事有意见,经常发牢骚,抱怨学生或家长;人际关系不够融洽,不愿意接纳别人;容易发火,不愿意配合工作。

4. 焕发期:是指走出倦怠期的教师。这部分教师任劳任怨,充满活力;工作细致认真,干劲足且效率高;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5. 消退期:是指接近退休年龄的教师。这部分教师虽然能坚持上班,也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常想着快要退休了,得过且过,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表面服从,实则消极被动地工作,不求上进也不求荣誉,表现平平。

二、指导策略

由于每个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感情、能力、行为方式各有特点,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每个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应该采取不同的对策:

1. 对待热情期的教师:要爱中有严,严厉要求。由于这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没有经验,对教材的理解和驾驭能力不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容易“头脑发热”,易出现急于求成的倾向。教研员在不断鼓励他们的同时,更应该指出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进一步帮助他们丰富教学知识,确保他们在教学中不仅能教对,还能教会。应该从教学的基本问题着手,对其进行指导和培训,帮助其提升教学素养,在提高其教育科研意识上下功夫,使其明确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进行反思,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其尽快成长起来。

2. 对待成熟期的教师:让他们承担一定的教研任务。要多组织一些竞赛、观摩或送课下乡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名师、骨干”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要指导他们撰写教学反思,正如特级教师叶澜所说:“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得了名师,而如果一名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他一定会成为名师。”只有不断总结反思,加强自我修炼,才能增强文化底蕴,提升教研水平和教研能力。

3. 对待倦怠期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倦怠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浅倦怠的,要帮助其提高工作积极性,转变其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其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认识;中度倦怠的,表现为常常抱怨学生、家长,要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巧妙地暗示或提醒他们注意缺点,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找准他们的个性、风格,发挥他们的优势。深度倦怠的,由于疑心重,总是怀疑别人在说他的坏话,误将善意的指导当成存心找茬,跟他过不去。教研员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寻求学校心理医生的帮助。

4. 对待焕发期的教师:要经常鼓励和表扬,再次点燃他们的教学智慧火花,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教学素养。教学素养是构成课堂教学有效发展的生命线,它包含着教师的教学情怀、教学机智和知识储备等。要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焕发期的教师主动提高教学素养,担当教研重任,再创教学辉煌。

5. 对待消退期的教师:这部分教师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受年龄影响较大,工作热情正在慢慢消退,对教研工作漠不关心,没有兴趣,表现不够积极。在与他们进行交流时,不要要求过高;在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对他们工作的要求,使他们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的精神,发挥余热。尽可能帮助其提高工作热情,做好理性反思,撰写经验总结。

教师的心态决定教师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只有掌握了教师不同时期的工作心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使教研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1.吉林省珲春市教师进修学校,延边,133300;2.吉林省安图县教师进修学校,延边,1336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任玉丹

上一篇:浅谈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机智的研究 下一篇:论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