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10-29 12:23:58

主题班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留守儿童”群体。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和话题。对此,班主任应在主题班会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期达到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成长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20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33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量农村人口外出经商、务工,用勤劳和汗水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他们的孩子却成了当下农村教育中最为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教育,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方面的缺陷和心理层面的障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正日趋严重,已成为农村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1.性格缺陷。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由于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较少,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胆怯心理。

2.情感缺失。由于留守学生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自身往往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缺乏安全感,导致人际交往能力差。

3.学习困难。家长不在身边,留守学生在走出校门后,缺乏应有的约束和管教,使得部分学生纪律涣散,表现在品行较差、迟到、说谎、打架等方面。这种行为上的偏差,会致使留守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4.价值错位。在外打工的父母因心怀对留守在家孩子的愧疚,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学生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二、产生原因

1.家庭原因。留守学生长期处在缺乏母爱呵护、父爱关怀的环境中,绝大部分是由祖辈来照顾。而大多数的祖辈只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更有甚者以祖辈的溺爱来代替父母关爱的缺失,因此作为监护人的祖辈对留守学生教育、引导、管理必然失衡。这是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社会因素。我国农村发展的落后和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迫使农村年轻人走出农村为生计而努力。社会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品性不良少年,使得留守学生在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而误入歧途;一些公益机构和服务组织,长期以来缺少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关注和帮助。以上因素使得问题的情形越发加重。

3.学校因素。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施单位,农村学校很难为留守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对留守学生的生活缺乏关心,对留守学生学习知识缺乏应有的包容和认可。甚至部分教师观点偏激,对留守学生施以白眼和嘲笑。此外,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校教育往往是在枯燥、呆板的模式下进行的,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只注重追求学生成绩,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格的培养远远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应对措施

首先,班主任可以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心育式”主题班会。即教师根据班级学生中倾向性的心理问题,确立主题班会,如《打开心灵的窗扉》《快乐田野行》《插上飞翔的翅膀》《美丽风景我来画》等。其中可插入一些心理游戏、心理小品等,就能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次,要想开好主题班会,教师必须放下“师者为尊”的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关系,从小的细节入手,在“会前点拨,会中引导,会后评价”的主题班会三环节中,自然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健康教育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次,学校应明确划分并担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此外,农村学校还应加强与志愿者和公益团体的联系,借助公益组织的自身优势和遍布各地的志愿者,让志愿者专业的心理关怀项目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弥补和提升留守学生学习滞后、情感缺失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健全人格,提升独立生活、自我控制和自我修为的能力,建立起较强的社会安全感。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优化主题班会活动程序,创新活动形式,充实活动内容,注意活动的思想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主题班会对全体学生来说都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并能够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解决自身问题和全班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的主题班会也会取得“主题鲜明、形式活泼、寓教于乐、启智于趣、共同进步”的效果,从而使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知识丰富、思想活跃、勇于探索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甸成.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综合,2015(29).

[2] 程乐明,胡敏.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3(23).

上一篇:浅谈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下一篇:新课改下如何开展高中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