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五彩斑斓的“戏补丁”

时间:2022-10-29 11:26:00

所谓“戏补丁”就是临场顶戏,有替补队员的意思。在演出前或者演出中,因为出现演员生病和其他意外,角色出现空缺,要临阵换将。我们戏曲行里讲究“救场如救火”,但上场绝对不是凑数,戏中无闲人,戏剧的每一个场面都有它不容任何破损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俗话说“线打细处断”,全剧的节奏氛围常常压在你这个替补演员身上,事出仓促,不容你有过多顾虑,唯有抖擞起精神,调动起全部艺术积累,把自己迅速融入舞台上的戏剧情境,进入角色……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好“戏补丁”的基础,就是在日常演出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不管有没有你的角色,都要留心背熟唱词、台词,练习唱腔,了解人物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从容上阵,把剧中人物比较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在我的艺术实践中,经常有充当“戏补丁”的机会,我把每次机会都当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在这样不断的锻炼中,我的舞台艺术也正在日趋成熟起来。

1995年,我作为嵩县戏校的学生,在一次学校展演《西厢记》中“绣楼报信”时扮演红娘,因为扮相、演唱都不错,被伊川县豫剧团选中到该团当演员。我的性格活泼开朗,平时爱说爱笑,再加上皮肤较黑,团里人送给我一个雅号――叫做“黑牡丹”。从此,这个雅号便不胫而走,几乎代替了我的真名。

十多年前,伊川县豫剧团的演员阵容相当整齐,主演中有马派弟子杨素珍,文武老生李小青,名艺人赵小能,还有来自原狮吼剧团的名净李富朝等。我们常演的有马派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以及《搜杜府》《三哭殿》《闯幽州》《泪洒相思地》等名剧,团里带着这些好戏,走遍了豫西各县和三秦大地,到处都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我到剧团以后,经过名师指导,先扮演了娃娃生罗焕和秦英。罗焕武艺高强,天真烂漫,花枪舞动起来,让人眼花缭乱;秦英任性鲁莽,无所畏惧,终于闯下大祸,我把他们演得活灵活现,很快便小有名气。我们在山西演出时,当地领导或厂矿老板经常请团长和名角吃饭,他们点名要演罗焕的“黑牡丹”参加,这使我感到特别光彩。

我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失去了到正规艺术学校深造的机会,只有坚持努力学习,才能有所作为。到剧团工作以后,我练功、练唱从未间断,时间长了,十几部剧目所有的台词唱腔我都能一字不漏地倒背如流,这就给我当“戏补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一次在外省演出,扮演《泪洒相思地》一号人物王怜娟的杨素珍突然发高烧无法上场,团长急得抓耳挠腮,坐立不安,万般无奈把我叫到跟前说:“黑牡丹,今天晚上你演王怜娟。”因为我从来没有演出这出戏,团长猛然把这么重的任务交给我,吓得我浑身打颤,忙说:“不行不行!”团长说:“闺女,救场如救火,再过两个钟头就要开演,先说唱词会不会?”,我说:“唱词念白都会,只怕把戏演砸了。”团长说:“这就对了,演吧。”杨素珍老师不由分说,立即在病床上为我化妆包头,就这样,我战战兢兢地上场了,演得还很顺利。剧终后,团长高兴得合不拢嘴,说:“不错,不错,你给咱们团救了急,今天晚上破例奖励给你50元”。从此,我就成为团里名副其实的“戏补丁”,也成了团长眼中的红人。往后,我接替别人演过《泪洒相思地》中的蒋素琴(闺门旦)、张青云(小生)、小菱(花旦)、《花枪缘》中的姜桂芝(老旦);《穆桂英挂帅》中的宋王(须生)、杨文广(武生)、杨金花(刀马旦);《杨八姐游春》中的杨八姐(花旦)、佘太君(老旦);《闯幽州》中的肖银宗(大青衣)、杨六郎(须生);《白蛇后传》中的白蛇(青衣)和青蛇(武旦)等,除了净行和丑行,其他行当的角色我差不多都演过来了,同事们夸奖我演戏认真,演啥像啥。过去的同学们问我现在演哪个行当?我说自己是个“五把叉”,没人演的戏我都演。

2008年我调入洛阳市豫剧院二团,得到了副院长陈大华老师的悉心栽培和辛勤指导,使我的演技得到很大的提高。以前我演戏,不大规范,表演唱腔诸方面,属于“粗放型”、改进成“细腻型”,唱腔、念白、台步、身段一招一式,都是从头学起。每次下场,陈大华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出我表演唱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给我现身说法,当场示范。此时,我深切地感到,真是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自己不只是知识浅薄,而且功底还不坚实,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我,突然变得像个小孩子似的,如饥似渴,广收博采,常常连做梦都在练习表演唱腔。

戏曲演员要想得到观众的称道和认可,务必要掌握好“四功五法”,并能娴熟地驾驭它,尽可能完美地使它在舞台上得以展示,不仅如此,还必须要有“形神兼备”的表演能力。作为戏曲演员,表演是每个演员必备的艺术修养和功夫。如何在舞台上塑造出成功的艺术形象,赋予角色强大的生命力,关键是要创造出典型化、性格化的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就需要演员不仅需要从外形上扮演角色,更重要的是对角色注入鲜活的思想、情感、精神等,才能使人物“活”起来。

2008年我调入洛阳豫剧二团后,遇见了一位好老师――曾广兰老师。曾老师看我很刻苦,爱学习,就收我为徒。我拜师后,经过曾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教育,学习了老师的代表作《洛阳桥》《红嫂》《断桥》,我认真学习,第一学习唱腔,第二学习身断、技巧,每天刻苦练习,老师精心辅导。在曾老师的精心培养下,我演出《洛阳桥》中扮演的耶律含嫣,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好评。还有我们的好院长――陈大华老师,这些年对我的重视和栽培,在《抬花轿》一戏中,对我扮演的周凤莲的角色,毫不保留、一丝不苟地对我进行辅导。并在我演出结束后针对我当场演出的表现,表扬和肯定我的演出技艺,提出不足并进行指导和辅导,使我的演技大有长进。

多年来,我演出技艺进步很大,并多次获奖。这些成果都是在曾老师和陈大华院长呕心呖血的培养和我个人的努力下才获得的。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我永远也忘不了我敬爱的老师,谢谢您!

古人说得好:“W会一技之长,当尽毕生之力”。我没有当名角的奢望,只是想着学艺演戏,就要一专多能,反正“拾到篮里都是菜”,无论是主角或是配角,关键是要演得好。为了戏剧事业的需要,我力争成为一块色彩斑斓的“戏补丁”,用青翠欲滴的绿叶,衬托红花的绽放。

作者简介:董晓波,2008年进入洛阳豫剧院后,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努力奋进,2013年荣获“红梅奖”金奖和“黄河流域杯”金奖。

在陈大华院长的领导和培养下,经过个人的刻苦努力,在多部剧中担任主演:《洛阳桥》中扮演耶律含嫣,《抬花轿》中扮演周凤莲,《花打朝》中扮演七奶奶,《穆桂英挂帅》中扮演穆桂英和杨文广,《花枪缘》中扮演罗焕,《三哭殿》中扮演秦英,《桃花庵》中扮演陈妙善,《杨八姐游春》中扮演杨八姐,现代戏《三全其美》中扮演老二百五等。

上一篇:从年名看古巴比伦国王的宗教职能 下一篇:论异域文化对唐服饰的影响及其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