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与超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法国动画创作

时间:2022-10-29 11:23:49

浪漫与超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法国动画创作

[摘 要] 法国动画一直坚持本土浪漫与想象的文化特点,以传统动画为基础,加强技术研发,融合动画与电影语言,结合浪漫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创作出富有法兰西特色的动画片。本文以介绍和分析笔者亲自参与创作的动画片《冷漠》的制片流程为主线,详细介绍了这部动画从创意、编剧、确定画面风格、创造角色、完成动画整个制作流程,结合与法国其他动画片的比较,以跨文化、多角度的方式探讨法国动画创作的特点。

[关键词] 浪漫;超现实;主观感受;绘画;抽象

或许是对欧洲大陆文化价值观的坚守,或许是对来自美国的全球化商业运作的抗拒,法国的动画创作总是力图摆脱明显的技术感,努力将动画作品的剧情、画面以及角色的创造根植于欧洲文化传统,创作出风格有别于北美和日本风格的动画片。浪漫主义①与超现实主义②契合了法兰西的民族性格特点,是法国动画人偏爱的创作风格,他们以动画的方式将法国特有的浪漫与想象呈现给观众,创造出富有法兰西特色的动画影像现实。

本文以介绍笔者在巴黎电影学院留学期间与法国动画专业同事共同创作的动画片《冷漠》③的制作流程为主线,结合与其他几部法国浪漫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动画和电影的比较,探讨充满浪漫与丰富想象的法国动画创作特点。

一、剧本创作:比现实本身更为真实的表达

故事的创作来源于对巴黎繁忙的都市生活的体会,讲述一个在地铁里发生的邂逅爱情的超现实故事。巴黎虽然以其艺术与文化闻名于世,但作为首都,繁忙的城市生活与其他大城市没有太大差异。地铁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巴黎地铁,每天数以百万计的巴黎人乘坐地铁穿行于城市,虽然拥挤,但忙于工作的人们匆匆路过,身边的他人只是过客而已。

故事的男主角麦克(MEC)在迷宫般的巴黎地铁中迷失,无意间邂逅在地铁里画写生的女主角菲烨(Fille),菲烨对麦克一见倾心,悄然尾随,但彼此在拥挤的地铁里相互寻找却没能相聚,终于当麦克即将被地铁里的过客湮没之际,菲烨找到他并用自己的拥抱挽救了即将变成“过客”的麦克。当麦克从菲烨的拥抱中苏醒过来时,却发现自己站在地铁出口,一个与菲烨一模一样的女孩正给自己画像,当麦克惊诧之余,对她欲言又止时,那女孩已收起画板,淡然消失在夕阳里。

女主角菲烨实际上是男主角麦克心中的女孩,她的出现和消失如此神秘,带有很强的“超现实”色彩,而地铁里拥挤的“过客”实际上是象征着巴黎繁忙沉闷的日常生活和冷漠的都市人际环境,麦克的迷失与湮没意味着对生活的热情与幻想的消逝,女孩的爱情和她的画笔是挽救麦克心灵的关键。

在确定故事情节的时候,近10人的创作小组中来自东方的2个组员对故事结尾处超现实的情节转换表示忧虑,担心观众会难以接受,而多数法国同事表示坚持这个情节创作,在他们看来,巴黎是个充满神秘与浪漫的地方,给地铁加入跨越时空的跳跃式情节更符合这部动画的地方特点。

所谓“现实”,其存在需要两个要素:主体(观察现实的人)与客体(现实里的存在),而对现实的超越实际上是在主体上发生,带有主观性。贡布里希认为超现实主义“不是模仿现实而是创造一种新的现实”④,这种现实更加接近于创造者的内心,将他心灵深处对现实的感受,以更加真实甚至超越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冷漠》的剧情设计实际上体现了编剧对巴黎繁忙都市生活的主观感受,以浪漫主义手法将故事情节在错动的时空里穿梭,类似于电影《天使爱美丽》⑤里的男女邂逅,如此不寻常却又自然而然,爱情就这样发生了。

二、画面风格:绘画语言的回归

法国人对画面的美感非常强调,尤其推崇绘画感,哪怕是使用最新的三维虚拟技术,他们也要模拟出类似于绘画语言的动画影像画面。《冷漠》的美术指导在确定画面风格的时候,其出发点是动画片的画面基本效果而先不考虑技术的因素,当画面风格确定后才开始研究实现这些效果的影视技术。

首先,影片的整体视觉风格是水彩的效果,其色彩纯度略高真实环境颜色;虽然影片是采用三维技术完成,但在渲染时尽量去除计算机图像细腻柔和的渐变以及高光和反光效果,缺少闪光的画面使影片视觉效果类似于亚光水彩纸上的水彩画,手绘材质方式更突出画面的绘画笔触感,使观众感觉更像是一部手绘水彩动画片。为了达到这种画面质感,经过反复研究,创作小组决定选取玛雅(Maya)软件的亚光 (Lambert)材质为主,考虑到地铁内环境光线复杂,所有布景的光线、阴影和反光是通过手绘接景(Matte Painting)方式完成的,减少对虚拟灯光照射的依赖,使影片的整体视觉特点介于主观绘画与客观真实之间,暗示亦真亦幻的超现实环境。

另外,为了加强影片的视觉特点,美术指导想为水彩画面添加铅笔线条的效果,使线的元素穿入影片。为了确定这些线条的风格,创作小组收集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例如贾科梅蒂的雕塑与素描手稿,蒙德里安的油画作品等,经过讨论决定将奔放自由的线形置于主要造型的边缘处,重点强调图像的轮廓线,加强影片的手绘风格。

法国动画师对画面美的理解往往与绘画性紧密相关,(动)“画”的美感始终扎根于他们的文化传统,例如动画电影《疯狂约会美丽都》⑥也是以钢笔淡彩作为影片的主要视觉特征。绘画语言在动画里的运用是手工动画对机器的反抗,是将人性始终置于机械之上的体现,是浪漫主义面对计算机图像全球化的回应。

三、角色创造:

平面与线形塑造立体,抽象取代具象造型 角色创造是动画的关键。《冷漠》的主要角色只有两个:麦克(Mec)和菲烨(Fille),但是地铁中穿梭不停的人流也是人物角色,面对如此众多的“配角”,该怎样处理这些“过客”与主角的关系,既突出剧情发展,又能让观者感受到巴黎地铁里拥挤的人群,是创作小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对两位主角的塑造,配合影片整体画面风格,其造型强调“平面感”,通过手绘水彩笔触作为角色表面材质肌理特点。与动画电影《复兴》⑦的黑白平面以及《与魔共舞》⑧的套色连环画风格不同,动画片《冷漠》的主要角色是通过水彩画面配上线条勾勒来塑造立体感;虽然视觉效果趋于平面化,但是基本光效和阴影还是通过手绘贴图表现出来,因此造型的体积感依然存在,主角形象给予观众的视觉感受还是铅笔和水彩一起绘制出的立体角色。角色周边的线形没有像日本动画那样封闭绘制,而是采用带有手绘感的随意勾勒,并且按照角色的运动可以绘画。

对于“过客”的角色塑造是个难题,地铁里人多繁杂,若一一表现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会削弱主角在画面上的视觉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作小组最终决定采用抽象造型来代替具象造型,将所有“过客”都采用手绘乱线的方式表现。采用类似于涂鸦的线条,模糊地概括出角色的造型,随意画出的线条并没有将背景完全覆盖,而是通过线条的笔触缝隙创造出一种半透明感,观众隐隐约约看到地铁里“过客”的存在却又不太具体,感觉虽然人头攒动但又模模糊糊,这样的角色处理体现了动画创作者对地铁人群的主观感受,是“过客”造型的“超现实”化呈现。

四、动画:生命与生活

“动”赋予“画”生命,在“画”中创造生活。动画片《冷漠》的主角动画部分依然采用关键帧技术完成,但影片的动画难点是在于线造型的“过客”角色们该怎样动画?

为了让这堆线动画起来,创作小组实验了很多方法,比如在玛雅软件里使用TOON材质动画,在AFTEREFFECT中试验二维合成动画等,但经过好几个月的测试效果都不理想。为了确保影片的最终完成,创作小组最终决定采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这部分动画:手绘。首先根据分镜头画和动画版,总结出所有出现“过客”角色的镜头,然后创作小组成员分别按照镜头需要来表演并且拍摄下来;经过简单合成测试通过以后,确定出一组组“过客”的角色动画的序列帧;接下来,全组成员一起工作,将一帧帧画面用手绘板在PHOTOSHOP里画出来。虽然是涂鸦线条,但每秒25帧画面的工作量也是非常繁重的。每画好一组“过客”动画,负责合成的组员在合成软件里将其与主角动画以及背景合成测试,直到动态与镜头完美结合为止。

有趣的是在这样一部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的动画片里,同时使用最新的电脑动画以及最原始的手绘动画方法;不过这两种技术的结合体现了动画创作与技术之间的关键问题:在创作中,如何看待技术的地位?动画最终是通过画面对观众讲故事,技术是实现画面、完成故事讲述的基础,因此,在动画创作中纯粹迷信技术是行不通的,无论是最新还是最古老的技术,其作用还是为影片制作本身服务。尤其是法国动画人,虽然他们非常热衷于对技术的研究,但他们对唯技术论并不认可,创造美的画面与精彩的动画才是工作的核心。

五、结 语

作为全球影视工业的一环,法国动画片将法兰西传统文化向全球传播;借鉴法国动画的创作特点,中国动画创作能够根植于自身的东方文化基础,坚持中国文化特色并不断创新,通过动画影片的传播,让我们的古老文明可以与当代文化积极地互动。

注释:

① 浪漫主义是开始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和文化运动,它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表现出的敬畏。引自维基百科,http:///wiki/%E6%B5%AA%E6%BC%AB%E4%B8%BB%E4%B9%89。

② 超现实主义(法语:Surréalisme)是在法国开始的艺术潮流,源于达达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其理论背景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帕格森的直觉主义。强调直觉和下意识。引自维基百科,http:///zh/%E8%B6%85%E7%8E%B0%E5%AE%9E%E4%B8%BB%E4%B9%89。

③ 《冷漠》入围中国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动画、综合画种部分。

④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590页。

⑤ 影片名:《天使爱美丽》(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导演:让-皮埃尔・热内(Jean-Pierre Jeunet) 。

⑥ 影片名:《疯狂约会美丽都》(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导演:西维亚・乔迈 (Sylvain Chomet)。

⑦ 影片名:《复兴》(Renaissance),导演:克里斯蒂安・沃克曼(Christian Volckman)。

⑧ 影片名:《与魔共舞》(Waltz With Bashir),导演:阿里・弗里曼(Ari Folman)。

[参考文献]

[1] [美]路易斯・詹内蒂.认识电影[M].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2] 苏牧.荣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3] [英]理查德・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动画人的生存手册[M].邓晓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张啸(1976― ),男,湖北武汉人,硕士,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影像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影像后期制作。杨得聆(1981― ),女,广东广州人,硕士,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学、色彩学。

上一篇:下笔便到乌丝栏 下一篇:美术对电影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