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9 10:22:38

环境艺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摘要:园林绿化是实现家园化和园林化的重要方式。随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活中愈加的重要。环境艺术具有常规视觉艺术的特征,还具有技术、科学和工程的特征,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环境艺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各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的园林绿化有所启示。

关键词:环境艺术 城市园林绿化 应用

环境艺术是关于创造持久与和谐绿色的学科和艺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小品、壁画等领域[1]。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休闲等具有重要的关系。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文化不断进步下,城市园林绿化的水平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美化作用愈加明显,甚至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受益者,园林绿化正在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因此,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结合环境艺术,摒弃小园林的局限性,将建设目标扩展到风景名胜领域,进而满足市民对自然环境和绿色的急切要求。

1.将环境艺术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骨架

城市园林绿化本身便是一门艺术,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结合美术进行设计,具有良好的效果。造型、尺度、光色、质地比例、体重等形式美,均为环境艺术的基本组成,结合功能、温度、空气、气味、声音等因素进行考虑,使环境艺术在园林绿化中发挥更多的效用。园林绿化的构建既有功能因素,但更多的则是人们对美的追求,较好的体验美景,需要综合应用人的听觉、嗅觉和感觉,体验式的欣赏美景。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化中,动静结合,进行综合创作。

2.充分应用天然环境

大自然即是最佳的天然环境,属于第一环境;而城乡建筑,以及建筑的室内空间,属于人造环境,也即第二环境;诸如农场、园林、水库之类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结合人工形成的环境称为第三环境[2]。环境艺术在普遍意义上指的是人造环境,因此,在园林建设中,应多将大自然的作为天然环境,稍加雕琢,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觉,能够获取很好的景观效果。

人来自于自然,当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后,人们更多的想要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展现出人们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因此,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顺应自然的能力,建造能够展现自然美丽的城市园林绿地。将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为宗旨,利用水、植物、土壤、空气等自然材料元素,结合生态环境应的保护,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整治。结合植物的特性和大自然规律,并将生态工程技术作为指导,顺应自然的演变规律和能力,使园林绿化不仅具有观光和休闲的功能,还具备其他的改善生态环境功能。成为生态环境整治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而建造出具有自然特性和自然能力的游憩空间。结合自然规律建造城市园林,是园林绿化能够长久发展的有力保障,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更好的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3.将建筑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体现者和载体

建筑与环境间的较好融合,是现代建筑也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建筑师所具有的功能概念应和艺术家所注重的审美观念相结合,以此实现建筑的主体功能。同时保持环境的自然美感,并尽可能的符合大众审美观念,实现环境艺术。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要求建筑应和周边环境形成联系。所以我国的建筑师均比较注重建筑间的搭配。

例如北京的四合院,丽江白族居民的三房一照壁和四房一天井。其中四合院是我国较为传统的建筑形式,著名的代表有颐和园和故宫,这种建筑的形式是一个单元的建筑体,通过不同的建筑单体组成,这类建筑中具有完整、清晰的空间思想观念[3]。在园林建筑中,较为多见的建筑为廊、亭、塔等,可与湖景,假山等相映成趣。园林中的建筑,能够较多的体现文化氛围,例如大理崇圣寺三塔等,代表着一个地方地域特色,同时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建筑与园林建筑,就如有山就要有水的景观设计,充分发挥环境艺术。

4.应用环境艺术实现“情”和“景”的统一

园林绿化的目的,旨在创造出景色优美,具有舒适环境并且健康文明的休闲、游憩场所。在园林建设中,“景”指的是人文景观营造和自然景观选择,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因此在园林环境的设计中,应融入人物风情,使其不仅是美丽自然风景的组合,还是现代文明的荟萃和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缩影。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设计师和建筑师,应充分在景观中注入人的情感,利用文字或历史标记、民族风情等。让市民能够充分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将造景上升到意境的构造,在环境中追求情调,烘托出民族风情,同时展现出设计师的独特构思。

4.1在静观空间中融入情韵

园林绿化主要以植物为主,在空间结构上,主要以静观为主。但太多的静止景观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设计中,应注入更多的情韵,追求如画般的效果。可采用“以壁为纸,木石为绘”方法,以及结合框景,增加画面的动态美[4]。在园林设计中,可采用障景、抑景和框景等方式,给人眼晴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框景的应用,可采用园墙或建筑的窗和门洞作为画框,同时结合周围合适的景观将其框入,形成生动的画面。可参照江南的园林建设,将青砖镶嵌在洞门的边框上,和白墙相衬,突出框出的景观。对于漏窗或空窗可将其作为框架,将景观纳入其中,给人以另一种情趣。

4.2在动观空间中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园林设计中的动态空间处理,注重其变化效果,使其能够尽变穷奇、移步换景。可采用隔景和分景的艺术手法,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感。通过对空间的分割,使园林景观复杂多变,给人以开阔空间的感觉。在我国的园林建筑中,通常采用透空的窗口、空廊和门洞等手法。达到“分”与“隔”的目的,同时使被分割开的空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似断非离的效果[5]。还可在景观中融入曲径通幽的意境。压轴的园林景点和组织景点可通过曲折的路径和游廊实现,构造出曲折蜿蜒的整体空间。与蜿蜒曲折中,给人以变化无穷和流动不尽的美感。

可参照苏州畅园的设计,由于其纵向狭长,建设空间受限。所以,设计为曲折蜿蜒的空间形式,游客在蜿蜒的廊路中漫步,不仅可欣赏廊旁的风景,同时还在欣赏的愉悦感中,不知不觉的到达目的地,能够避开空间狭窄的感觉。此外,还可对空间的开合对比进行合理应用,合理调整空间大小,以此迎合人们喜欢开阔空间的喜好。可参照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将敞开和闭合进行交替处理,应用互相和相间的造园技法,扩大空间感,丰富空间层次。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具有广泛性。我国的园林建造注重师法自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这一思想,许多自然气息浓厚的各类花草树木均应用到城市建筑中。结合环境艺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体现园林绿化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符合市民的审美观。环境艺术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能够满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所以,我国的城市园林建筑,应以环境艺术理念为指导,立足于城市环境建设,促进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学明,章祎,范桂花.浅谈环境艺术在城市园林化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11,2(5)291-92.

[2]艾生帅.论城市园林绿化中环境艺术的体现价值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29):410-411.

[3]安永.环境艺术在城市园林化中的运用初探[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2(5):141-142.

[4]张月辉.园林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11):419-420.

[5]井伟.城市公园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7(24):610-611.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浅谈园林发展史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