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广阔的日喀则边境贸易

时间:2022-10-29 10:08:28

前景广阔的日喀则边境贸易

绵长的边境线 众多的边贸点

日喀则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所辖18个县(市)中就有9个边境县,分别与尼泊尔、不丹、锡金三国接壤,边境线长1573公里,约占边境线长的一半。目前,日喀则有3个已开放口岸,1个待恢复开放口岸,29个互市贸易点。

聂拉木(樟木)口岸 该口岸于196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口岸设有海关、商检、边防等职能部门,是目前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口岸历史年最高进出口贸易额曾达到过1.2亿美元。

吉隆口岸 吉隆是历史上主要的对外通道之一,197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二类陆路口岸,曾经设有海关、商检等部门,后因樟木口岸的繁荣和吉隆口岸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停止,海关、商检等部门也随之撤销。1987年,国务院批准吉隆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近年来,国家、自治区为缓解樟木口岸通关压力和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拟定利用和开发吉隆口岸。如今国家正投入巨资修建通往尼泊尔边境的“热索”公路,还投入近亿元人民币为尼泊尔援建通往吉隆口岸的公路,同时,海关、商检等有关部门也在积极筹划部门设立工作。一个功能更加齐全、服务完善的现代化陆路通商口岸将在近年展现在世人面前。

日屋口岸 该口岸于197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二类陆路口岸,但长期以来由于日屋至边境线(陈塘)不通车而口岸除了民间的小规模互市贸易往来外并未真正通商。为了促进边境地区的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国家已于2002年投资修建日屋至陈塘的公路,预计今年即可通车,同时为了推动日屋口岸的边贸发展,国家还拟定于今年投资修建日屋边贸市场。

帕里和列孜边贸点 亚东县帕里镇和仲巴县列孜是日喀则地区29个互市贸易点中边民互市贸易最活跃、年互市交易规模最大的、最具代表性的边民互市贸易点。帕里镇与不丹国接壤,则莫拉山口是最主要的通道,距离帕里镇政府所在地仅20余公里,可通车。帕里镇是我地区同不丹国进行边境贸易的主要市场,2002年年交易额近2000万元人民币。为了进一步促进和发展边境互市贸易,国家于2002年投资260万元在帕里镇修建了集住宿、市场等设施于一体的帕里边境贸易市场。

列孜是日喀则地区年交易规模最大的边境互市贸易点,每年5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该点边境互市贸易的黄金季节,此间每年都举行集市边境贸易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年边贸交易额一般都在3000万元以上,每年仅通过该边贸点向尼泊尔出口的活羊(绵、山羊)就达10万只。

日益活跃的对外贸易

和平解放以前,就有对外贸易,但那时被极少数的高官贵族、大商号和国外商业资本家所垄断,成为他们投机敛财、剥削百姓的又一工具。和平解放以后,国有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对外贸易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发展者。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的对外贸易相当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物易物形式,发展相当缓慢。近20年来,特别是中央对外贸给予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后,高原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1984年,由国家投资组建了日喀则地区对外贸易公司,此后日喀则地区的对外贸易企业逐年增加,最多时曾达到近20家。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地区外贸企业数量大大减少,但外贸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丰富了,竞争力提高了。目前,全地区共有各类外贸企业7家,以所有制形式归类,分国有、集体、私营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日喀则地区口岸对外贸易进出易额达5亿元人民币(不包括互市交易额),比1987年的约7000万元人民币增长6倍多。

日喀则地区外贸公司自组建以来,一直是地区对外贸易的排头兵和主力军,1984年至2000年,公司累计出羊近10万只、羊毛4000余吨、油菜籽1500多吨、牛羊绒近1000吨、青稞约1.3万吨,累计出口创汇2193万美元,年均为农牧民转换现金收入约1000万元人民币。2002年,外贸公司实现出口创汇近500万美元,创下了公司自组建以来的最高年创汇额,同时还实现了对外远洋贸易出口零的突破。对外出口市场除传统的尼泊尔王国外,还开拓了印度、日本等国和欧美地区市场,产品除传统的羊毛、绸缎外,还开发了纺织品、机电品、玩具等,丰富了许多。

2002年,共出口油菜籽2005吨,一举扭转了自1997年以来油菜籽出口为零的局面,羊毛200吨,比2001年整整多了3倍,使羊毛出口实现了强劲反弹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日喀则地区的民间边境互市贸易也同边境小额贸易和远洋贸易一样,得到了迅猛健康发展。边境互市贸易已经和正在由过去传统的仅仅为满足生活必需品的自给自足式的物资交换,发展成了为提高广大的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致富奔小康的纯粹的商业活动。从边境互市贸易的商品品种看,除了传统的粮食、盐巴、活畜等,还有各种日用品、轻工品、小型机电品、草药材、纺织品、建材等;贸易方式除易货贸易外,也有不少现货贸易。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地区互市贸易额为7890万元人民币,其中,出口5130万元、进口2760万元;2002年全地区互市贸易额为8640万元,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7106万元,同比增长约38.5%。

国际合作的新阶段

为适应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和更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事业,1987年日喀则地区成立了地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这标志着日喀则地区对外贸易和经济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5年来,日喀则地区通过外贸局同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新西兰、欧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红十字会等若干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国际双边、多边合作。仅“九五”期末两年,日喀则地区利用国际双边、多边援助物资、资金已经和正在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金额就达9000多万元。目前,由欧盟援助投资760万欧元、中国政府投资1422.1万欧元的“中欧白朗农村综合发展项目”正在中欧双方工作人员与专家的友好协作和共同努力下顺利实施。该项目涉及农业、牧业、水利、农村给水、教育、卫生、农村小额信贷等诸多领域,项目计划于2005年底完成。

国际合作项目的大力开展,加深了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深厚友情,也使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客观、公正、准确地认识和了解了5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对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作用和一定的推动作用。

发展前景广阔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日益加强的条件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日喀则地区发展对外经济和贸易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和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健全完善以及中国同印度等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深、社会经济合作关系的深入加强,地区的对外经济和贸易事业已经和正在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良机。2003年日喀则地区首次将边贸确定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把对边贸的重视程度提得很高。

加强口岸和边贸市场建设,大力改善边贸环境。2002年通过国家投资新建了帕里边贸市场,今年将通过国家投资新建日屋边贸市场,计划于2004年新建吉隆口岸边贸市场(投资规模约1500万元,项目已确定)和列孜边贸市场。今年将协助有关部门推动樟木口岸“大通关”机制建设,还拟定在吉隆口岸建立自由贸易区。

加强农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服务。2002年,地区外经贸局在国投资金的支持下联合日喀则地区油菜籽生产地(拉孜、萨迦)建立了油菜籽出口基地,今年又同江孜县联合建立了江孜大蒜出口基地,同时还将逐步建立羊毛、羊绒等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同时,通过直接向农牧民群众发放奖励等措施,请他们参与和支持互市贸易。

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一是加强同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的双多边国际援助合作。2002年日喀则地区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合作研讨会”,并在会上向外国政府、国际组织代表推介了130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占整个推介项目总量的近50%,不少项目已令国外政府、国际组织感兴趣,目前正在进行当中。通过深入开展国际援助项目合作,在引进国外资本、设备等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知识、技术、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二是在对外招商引资方面取得新突破。2002年地区先后参加了广交会、华交会、厦洽会等在国内举行的国际性经济贸易洽谈会和在日本东京、大阪,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国外大型经济贸易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向国外宣传了日喀则地区,结交了不少外国客商,为今后的经济贸易合作奠定了基础。

今年地区还将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宣传促销手段和质量。

上一篇:藏刀.金银器.藏毯 下一篇:倾情藏区建设的民大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