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关键 把握机遇

时间:2022-10-29 09:35:49

【前言】找准关键 把握机遇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协调性明显提高 主要体现在:一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1.5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完成350.2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完成498.4亿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5.7:38.9:55.4,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县域...

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呼和浩特市综合实力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能否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把握好“十一五”时期头两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找准关键把握机遇,努力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06年,呼和浩特市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效性、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全面进步。纵观全年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承接“十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6年位居27个省会(首府)城市之首。二是投资消费两大需求增势平稳。2006年,虽然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但呼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在调控范围内继续保持了18%的适度增长。由于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费环境的逐步改善,2006年消费需求呈现出稳中趋旺的良好局面,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0亿元,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任务,增速高出上年0.4个百分点。三是市场物价保持基本稳定。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69,累计比上年同期上涨1.7%,低于自治区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二)协调性明显提高

主要体现在:一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1.5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完成350.2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完成498.4亿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5.7:38.9:55.4,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2006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各旗县区财政收入也均突破亿元大关,其中有四个旗县区财政收入超过了10亿元大关,进入自治区14强。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8.6%提高到30.3%,旗县与市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呼和浩特市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办法》;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项资金5962.2万元(其中市本级和旗县区匹配资金2145.2万元),为全市1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2291万元,为11.8万名学生免费提供了课本,为4.3万名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527.4万元;同时为2.5万名城镇贫困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274万元;基本消除了全市中小学危房,7个旗县区顺利通过了自治区“两基”巩固提高的复查验收。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组织申报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95项,获得支持47项,新增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继续开展了“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文化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昭君博物院、五塔寺遗址修复工程顺利完工,盛乐博物馆等一批文化重点工程相继实施。开展了城镇低保家庭取暖补贴和城乡贫困大学生救助、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共发放救助资金1194.2万元。在五个农业旗县全面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60.8万人,参合率为80%;为8万余人次门诊住院农民补助医疗费842.5万元。加强了助残工作,全年新安置残疾人就业563名;资助贫困残疾人家庭大中小学生212名,为117名重残、多残的特困残疾人在原有低保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发了30元补贴。

(三)有效性逐步凸显

一是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111.8亿元,增长3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亿元,增长2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1.67亿元,增长24.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88.79,比上年提高39.71个百分点。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55元,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8.4元,增长14.6%,分别位居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第6位和第9位。三是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26.05%提高到29.5%,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3天。全年万元GDP综合能耗较上年下降4.7%。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比较小,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产业结构有待继续优化,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不够强;财政实力比较弱,特别是同建设发展的需求相比,可用财力明显不足;城市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不够完善,建设规模和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还相对滞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艰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还需做大量工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不快,特别是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今年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

按照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呼和浩特第十次党代会的目标要求,今年,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工作重心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减排、关注民生上,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加快推进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

一是继续壮大支柱产业规模,发挥支柱产业集聚优势,进一步提高优势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六大支柱产业是我市工业的主要力量,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超过60%,2006年这一比重达到69%。自治区六大支柱产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以上。因此,今年要继续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提高六大产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并且主要通过抓重点项目来壮大我市的支柱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例如:乳品加工业重点推进蒙牛六期和阿拉福兹奶粉项目的投产达效,并按企业发展设想,扶持企业新上奶酪加工等项目。金山开发区要加强服务,争取伊利集团年产3万吨奶粉及配套项目年内建设。电力产业要加快大青山抽水蓄能电站和大唐托电2×30万千瓦自备电厂建设进度,同时,抓住国家发改委已启动违规电厂核准的有利时机,继续做好电厂的争取、核准和开工建设工作。风电项目要抓好武川风力发电项目,逐步把武川建成全区风力发电基地。发酵工业重点加快阜丰二期、青岛欧美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冶金化工产业重点支持三联化工、中化三联60万吨烧碱、60万吨PVC项目的实施。机械制造业要扶持众环集团建立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产业化基地。二是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向配套型、加工型、服务型、科技型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壮大规模,提高效益。三是大力引进并积极培育规模大、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来我市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提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以壮大服务业重点行业为切入点,做强首府服务业

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就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发展。一是加快全市物流规划进程,启动白塔、金山两个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为金川、金山及托电工业园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二是抓好旅游业。抓住“2007年北方十省市旅游交易会”这个机会,以召庙旅游、蒙古族风情旅游为主题策划一些大型节庆旅游活动,进一步把旅游做强做大。三是抓好金融业。着力做好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引进、落地、开业等工作,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

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在放宽市场准入,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研究我市建筑业现状及发展潜力,鼓励通过外引内联、优化重组等方式,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外埠建筑企业在我市注册施工,设立独立核算机构,促进外埠建筑企业在我市落地生根。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支持本地建筑企业参与建筑市场招投标的政策,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做大做强建筑业。

(三)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快编制完善全市及旗县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新农村试点村建设详细规划,增强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抓好主要灌区的节水改造和一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抓好挡阳桥、乌素图、二道凹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力争开工建设红吉水库枢纽工程。同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现代牧场、奶牛养殖小区、肉羊养殖产业和蔬菜基地建设,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三是改进财政支农方式,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在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确保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高于上年。年内,市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投入“三农”方面的资金13115万元,比上年增加1866万元。四是继续开展农民培训工程。重点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农民。

(四)以建设完成迎庆项目为重点,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道路交通、供热、供气、供电等项目的建设。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做好10条主次干道、60个社区的绿化美化工作。加强主要街道的市容环境卫生、广告牌匾、马路市场的综合整治活动。推进巨华酒店、城发大厦、金鹰CBD、新希望家园等标志性精品房地产项目建设进程。完成伊斯兰建筑、北垣街等特色景观街的延伸、改造工作。实施全市高层建筑的楼宇亮化装饰、无路灯的街巷亮化等夜景亮化工程。加快“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东、西河治理、城市供水管网等工程进度,做好社会事业和自治区重点项目的各项工作。二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注重城市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大气水体保护和污染控制。努力把首府建设成为“四个具有”的草原都市。

(五)以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为着力点,促进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一是按照国家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政策取向,继续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我市仍属投资拉动型经济,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中重要的推动力,因此,要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投资在国家调控范围内稳步增长。要主动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地区及周边城市的经济技术协作,组织参加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同时,要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重点引进对我市优势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项目。二是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对涉及六大支柱产业和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要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力促尽早开工。三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严格规范项目审批程序,严把项目审批关,合理引导资金投向,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四是加强项目稽查力度,特别是国债资金、财政预算内资金和政府贴息项目的监督检查,解决重投轻管的问题,提高投资效益。

(六)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为抓手,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一是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坚决按照能耗和环保标准审批项目。对新上项目必须进行能源消耗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新上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今年主要抓循环经济园区的规划与发展,重点搞好托电循环经济园区试点工作。三是开展清洁生产企业示范、试点工作,重点抓好大唐托电、天野化工、三联化工和中石油呼市分公司等8家企业的节能降耗问题;结合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和我市实际,对冶金、电力、石化、建材等高污染企业选择一些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推广。四是强化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考核。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等主要指标列入年度计划指标盘子,提高考核权重,建立奖惩制度。五是继续抓好“创模”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重点推进“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整洁、可持续”六大工程建设。同时,按照环保考核责任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旗县区环境质量考核,全力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七)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再造首府发展新优势

一是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投资领域。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文件明确提出“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也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特定领域相关政策的依据。”并且从这几年的实际工作来看,国家、自治区越来越重视规划,许多大项目必须要先纳入国家、自治区规划,然后才进行项目的审核、批准,因此,今年要高度重视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切实加强与上级部门和发改系统的衔接。按照策划―规划―计划这样的程序提前做规划。二是对公交、煤气、供水等公用企事业单位,探索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为抓手,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提高俄罗斯、蒙古、中东等市场份额。四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办法,简化程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创办实业。

(八)以完善社会保障和加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积极扩大就业。重点是加强和改善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万人。二是巩固城镇“两个确保”和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工作,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三是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巩固和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努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五是全面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城乡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六是维护首府稳定。积极争取实施农民工留守家属综合服务体系试点,扩大廉租房建设规模,规范经济适用房建设。

(作者系呼和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上一篇:在全球化背景下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下一篇:抓住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