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二胡构件改良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29 08:36:29

敢问路在何方?二胡构件改良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二胡制作的改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不断探索与实践,其中以二胡构件的改良为主要改良方向。本文以仿生皮琴皮为改良切入点,通过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工艺技术成果,总结了仿生皮琴皮与蟒蛇琴皮的优势比较,为以后研究二胡构件改良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二胡 构件改良 仿生皮琴皮

一、二胡的历史与结构

二胡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有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时有诗人岑参的诗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中,说明了“胡琴”这一乐器已在唐朝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时期,原本的“奚琴”经过“胡琴”时期的发展更加完善逐渐成为“嵇琴”。有学者陈元靓在其《事林广记》中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此时期宋朝在“嵇琴”的演奏技巧上已有很高的造诣。后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此时期已出现马尾嵇琴。到了元朝,有史《元史・礼乐志》记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说明了胡琴的制作方法。明清时代,因戏曲的发展推动了胡琴的发展,使胡琴构造得到了完善,发展形成不同种类的胡琴,成为了民间戏曲中伴奏与合奏的主要乐器。到了近代“胡琴”更名为“二胡”,由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先生将二胡音乐从民间伴奏音乐中带出,成为独立的演奏乐器。

二胡构建由9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为琴筒、琴皮、琴杆、琴轴、弓子、琴弦、千斤、琴马、琴托。我们主要是对二胡主要发音体琴皮的研究,琴皮是重要的发音体,是震动的来源,琴皮分为蛇皮和蟒皮两种,以蟒皮更佳。蟒皮鳞纹粗,纹路排列规则富有韧性。但音质易受气候、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湿气较重的地区容易受虫蛀。蟒皮二胡的发音空而带沙,琴皮振动难协调控制。并且蟒皮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可能会造成音色或音准的偏差,在演奏时会给演奏者造成极大的困扰。从生态环保看,一张4-5米的蟒皮最多能制作12把二胡,其中精品二胡最多只有4把左右。并且很多二胡在销往国外时,时常发生被海关扣下的事件。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力争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二胡琴皮来代替传统的蟒蛇皮,以提高现有二胡的音色、音准的稳定性,改善已有的制作工艺,使二胡的制作逐渐转到高品质、高环保、高商业价值的轨道上。

二、二胡构件“琴皮”的探索

现已有的成果与蟒皮、其它仿生皮二胡相比,经过多次实验已取得几个方面的突破。在音色和音准的稳定性方面得到了改善。1.二胡早期主要流行与江南一带,据研究,适合传统蟒皮二胡的环境湿度为:60%-70%。再者蟒皮属于蛋白质纤维结构组织在湿润环境下柔韧性较好,音色会较有弹性,圆润。如果在蟒皮张力适中的情况下,50%湿度以下,蟒皮水分下降,容易造成纤维紧缩,弹性下降,音色会变得生硬,干涩,甚至影响音准。通过一定时间的演奏蟒皮会趋于稳定,会适当改善些,但完全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因此,气候和环境的温湿度变化,是影响二胡音质的主要两大因素。为改善这种现象,我们尝试用“聚碳酸脂膜”PC代替蟒蛇皮,仿生琴皮“聚碳酸脂膜”PC是一种无臭、无毒、高度透明的无色塑料薄膜,在-10-40℃的环境下可长期使用,不易受气候干燥和潮湿变化的影响,尤其在潮湿的多雨季节,优势更为明显。与蟒皮二胡相比其柔韧性较好、耐温耐湿性稳定、耐用性较高,在音高音色的稳定性上较强,并且用“聚碳酸酯膜”PC制作的二胡在音色与传统二胡音色无较大差异甚至没有差异。2.用仿生皮替代野生蟒蛇皮用于二胡的琴皮。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有巨大的优势。一张5米左右的蟒蛇皮做多能做12把二胡,按照这样计算,每年在二胡制作上至少可减少6万条蟒蛇的捕杀,这极大的促进了生态的发展与和谐。3.使用仿生皮制作琴皮成本较蟒皮低,使用寿命长,易于批量生产。传统蟒皮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易出现琴皮腐坏,蛀虫等现象。而仿生琴皮耐热性较好,弹性较好抗冲击性强,在日常温度内都能维持良好的性能,用其制作的乐器使用寿命更长,是蟒蛇皮二均使用寿命的1-3倍。4.使用仿生皮制作的二胡音质干净,杂音较少,同时保持着二胡婉转优美的音色表现力。蟒蛇皮二胡在音质往往空而带沙,品质不好的蟒蛇皮甚至会产生少许杂音,影响演奏者演奏。5.用仿生皮制作二胡不仅是对传统二胡制作工艺的一项重大改革,更可为其他蒙皮乐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增强国人及乐器工艺制作者的环保意识,使科学与音乐相结合,促进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共处。

三、二胡构件“琴皮”的实践

为了进一步验证仿生琴皮在改良二胡在不同温湿度下音质的稳定性,我们进行了仿生琴皮二胡与蟒皮二胡在不同温湿度下的音量、音色实测比较,得出以下成果:1.在温度30℃以上,湿度50%以上的情况下,通过录音录制出仿生皮二胡分别奏出的高、中、低音与蟒蛇皮奏出的高、中、低音的波形图,比较得出仿生皮二胡在相同温湿度情况下比蟒蛇皮二胡在音质上稳定,音色较为圆润,音量较蟒蛇皮二胡洪亮。2.在温度10℃左右,湿度50%以下的情况下,我们采用电脑频谱测试技术与主观听辨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对比跟踪分析,得出结论,仿生皮二胡波形均匀光滑,声音较为干净稳定圆润;而蟒皮二胡则声音干瘪偏硬,有少许杂音,音色略不统一,从波形图可看出有明显不稳定和晃动感,从而可知在相同温湿度下,仿生皮二胡与传统蟒蛇皮二胡相比较整体更为稳定。

四、结语

生态环保是近几年来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仿生皮二胡的探索成果在这一问题上对二胡制作工艺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既增强了二胡音质音色音量在对其不利的环境下的稳定性,也保护了蟒蛇这类野生动物及其生物圈,使得音乐、生态、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推动了二胡制作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会在这一方面做出更多研究,以推动更多的工艺与科学相结合的发展。当然,这需要更多乐器工艺制作者与国人的关注,促进人们加强环保意识,促进人与生态的共同和谐进步。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5年度教育部科创项目《改良型环保仿生皮二胡》的结项成果,项目编号:201511117010Z。

参考文献:

[1]郑发奋.二胡构件改革探究[J].齐鲁艺苑,2010,(02).

[2]殷J.对二胡琴皮材料改良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1).

[3]黄伟.用环保概念打造人造蟒皮二胡[J].乐器,2004,(04).

[4]张寒秋.二胡千斤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音乐,2002,(04).

[5]贾路红.二胡琴筒的演变及发展[J].音乐探索,2009,(03).

[6]张艺.苏式二胡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上一篇:试析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浅谈高校古筝情景教学